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鹏 成都报道
氢氧化锂去年“补涨”,整体涨幅优于碳酸锂,这构成了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1月6日午间,天华超净(300390.SZ)发布全年业绩预告,这也是锂矿、锂盐类企业首份曝光的成绩单。
公司预计,2022年净利润达到64亿元至68亿元,非经常性损益部分只有0.4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与净利润基本相当。
对此公司将其归结为,“新增的二期年产2.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生产项目顺利达产”、“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出货数量及销售金额同比大幅增长”。
不过,从上述业绩预告来看,公司去年四季度却出现与行业走势相悖的情况。
根据Wind采集的数据统计,2022年三季度国产氢氧化锂均价为47.46万元/吨,四季度进一步增长至54.8万元/吨,环比涨幅为15.5%。
而按照业绩预告计算,天华超净四季度净利润则在12.45亿元至16.45亿元之间,整体低于三季度单季利润规模。
虽然上市公司实际销售价格会低于上述市场均价,但是整体价格变动趋势保持一致,出现上述相悖的情况可能与其成本端变动有关。
2022年三季度时,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彼时,氢氧化锂价格保持稳定,但是公司当期盈利同样出现环比下降。
“今年,澳洲矿商Pilbara锂精矿拍卖价格不断走高,当地矿商锂精矿长协价格随之上调,部分外采锂精矿加工型企业虽然具备一定低价原料库存,但是成本曲线上调的趋势难以改变。”本报去年10月初报道指出。
而相比于其他头部锂盐生产企业,天华超净属于原料自供比例较低的公司。
其锂盐业务载体宜宾天宜锂业,所需原料以锂精矿、烧碱和硫酸为主,锂精矿来自Pilbara、巴西AMG公司等长协订单,烧碱和硫酸等辅料价格则从国内市场采购。
而在2022年,澳洲锂精矿不断上调,前期低价原料库存消耗完毕的背景下,这类外采锂精矿的生产企业成本端难免有所提升。
当然,具体成本变动情况,还需要等到更为详细的年度报告发布后才能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锂矿、锂盐行业上市公司2022年的业绩爆发,业内和资本市场此前早有预期,其他行业公司接下来披露的业绩预告大概率也会延续上述增长趋势。
而相比于天华超净,2022年原料自供比例较高的天齐锂业、永兴材料,以及成本优势、稳定度突出的盐湖提锂企业,受益于四季度锂盐均价的抬升,仍然存在盈利环比进一步增长的可能。
此外,今日午间发布的业绩预告中,天华超净还预计每股收益为10.97元—11.59元。按照中位数计算,每股收益达到11.28元。
而截至午间收盘,该公司股价尚不过59.56元,估值优势十分突出。
但是,二级市场显然更为看重企业明年的盈利预期。临近年末,近期氢氧化锂、碳酸锂则呈现连续回落走势,2023年锂盐高位回落的风险正在逐步加大。
去年11月的高工锂电年会上,天华超净人士曾指出,公司预计价格转折点在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
中矿资源董事长王平卫近期接受媒体专访时也表示,随着更多供应的出现,锂生产商异常高的利润率将会削减,这种降温趋势将持续下去。
他预计,锂价格将比目前水平下降约四分之一,但是由于市场仍然紧张,价格不会暴跌,2023年碳酸锂价格将跌至每吨40万元左右。
而截至1月6日,国内电池级氢氧化锂、碳酸锂的市场均价分别在53.89万元/吨和53.1万元/吨左右。
(编辑:朱益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