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煮茶有讲究,这份新手“避雷”指南值得收藏

南方农村报

入冬以来,在年轻人的社交圈里,不是在煮茶,就是在去煮茶的路上。看着炉中火焰跳动,壶中茶水翻滚,茶香氤氲升腾,围炉煮茶带来了“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岁月静好,有暖意有诗意,逐渐衍生成茶圈的一股新风尚。

受访者供图

围炉煮茶是当代年轻人赋予传统茶文化的新内涵、新玩法,这个打开方式令中国茶焕发新活力。在围炉煮茶中,茶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什么茶适合煮?应该如何煮?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凛凛寒冬,想约三五好友一同围炉煮茶,感受热气腾腾的烟火气,不妨先收藏这份新手“避雷”指南。

误区一:任何茶都适合煮

中国的茶区地域辽阔,历史悠久,茶叶名类数以千计。当煮茶的氛围感和仪式感拉满,煮茶也需喝个明白,否则就会白白浪费好茶。

受访者供图

通常而言,适合煮的是一些年份茶,在适宜条件可长期存放,随时间陈化后滋味更加醇和;或者是有一定发酵程度的茶,经过长时间发酵,煮着喝更能促进释放内含物质;又或者是含有梗叶、果胶质丰富的茶,咖啡碱含量少,贮存的糖类物质较高,煮饮后滋味更温和。例如,发酵程度较高的红茶、黑茶,重焙火的乌龙茶以及年份久的老白茶都适合煮。

受访者供图

若是不发酵或者轻微发酵的新茶,茶内物质尚未完全转化,过度加热可能导致茶叶变黑,茶汤变紫,苦味过早地浸泡出来而难以入口,丢失原有的鲜爽口感和滋味。此外,工艺欠缺、不到位的茶也不适合围炉煮茶。

受访者供图

当年轻人遇上围炉煮茶,必定要搞点新花样,煮的不仅是茶,加上牛奶、水果等各式材料,还可以变身为奶茶、暖身茶和果茶。

误区二:长时间反复煮茶

煮茶时间长短并没有固定说法,由茶叶品类、个人口感、火力大小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但经过长时间高温烹煮的茶,茶汤浓度通常是清饮的几倍,因此和泡茶相比,煮茶时需要对烹煮时间、投茶量以及茶水比等进行调整。

受访者供图

一般情况下,投茶量减至平时冲泡量的2/3,坚持“宁少勿多”的原则,量少时可延长煮茶时间以释放滋味;茶水比大约在1:150左右,即500ml的茶器投茶量在3g左右即可;烹煮时间在3至5分钟较为适宜,尽量不要长时间反复煮茶,避免茶汤过浓出现醉茶现象。值得注意的是,煮茶过程中最好留根续水,喝完茶汤的2/3后再加水煮茶,这样可均匀茶汤浓度,避免下一道茶汤偏淡。

受访者供图

根据茶叶品类不同,煮茶方式有先泡后煮和直接煮两种形式。滋味较轻的老白茶等适合直接煮,普洱茶等滋味较浓的茶则适合先使用盖碗冲泡五六遍后再拿来煮,这样可以避免煮出来的茶汤过浓。

误区三:茶器无关紧要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围炉煮茶时选择什么样的茶器非常重要,茶器的好坏也能够直接影响茶汤的味道。

受访者供图

现在主流的煮茶茶器有三类,分别是铸铁壶、陶壶、玻璃壶。其中,铸铁壶更适合用来烧水,煮茶容易使茶汤变黑;第一次煮茶建议使用玻璃壶,方便观察汤色变化,把握茶汤浓度,看着茶汤颜色由浅变深,本身就是一种享受;陶壶能使茶水口感更柔滑、入口细腻,但相对来说水开的速度会稍慢一些。

受访者供图

至于公道杯、茶杯、炉火等的选择就因人而异,按照个人喜好和现有条件而定。想要追求煮茶乐趣,可以考虑用炭火+砂器的组合,但须注意空气流通,避免室内空气一氧化碳含量过高。在广东潮州,红泥小火炉配上一把陶壶,橄榄炭作燃料,蒲扇轻摇,烹水泡茶,围炉煮茶颇具仪式感。

误区四:万物皆可“围炉”

在各大社交平台的美图里,围炉煮茶的场景是这样的:古色古香的庭院,三五好友围坐火炉旁,炭火烧得正旺,茶壶里煮上自己喜欢的茶,铁丝网盘空余处放上自己喜欢的烤物,一边品茗一边聊天,享受惬意生活。实际上,作为配角的烤物也有一些讲究,否则就会出现“生+焦”的大型翻车现场。

受访者供图

随着天气转凉,围炉煮茶配的一般都是板栗、糍粑、红薯、柿子、橘子等秋冬感十足的烤物。每种食物所需的火力时间和程度不一样,在围炉而烤的时候,需要随时注意各种食物和炭火温度,容易熟的就翻得勤快一点,比较难熟的就烤久一点。此外,没有烤熟的板栗、红薯、年糕可能造成胀气和消化不良,胃酸不足或有消化道溃疡的人尽量避免食用。

受访者供图

围炉煮茶时,很多人喜欢把水果烤着吃。但是水果烤熟后,会造成维生素C的流失,因此猕猴桃、葡萄、鲜枣等多汁且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还是更加建议生吃,而雪梨、柚子、橙子、香蕉等则很适合煮后食用。与此同时,柿子、桂圆、糍粑等糖分高的食物,血糖偏高或糖尿病患者最好不吃或少吃。

【策划】严亮 洪继宇 王伟正

【统筹】叶思敏 林佳

【记者】伍咏言

【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张妮静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