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处理肺部CT,缩短诊断报告时间!点赞这群黑白影像中的“侦察兵”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订阅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优化,新阶段防控主战场从疫情防控逐步转移到医疗救治上来,保健康、防重症以及重症感染患者的及时救治至关重要,CT影像检查成为患者病情判断的重要检查手段。

面对来势汹汹的压力和考验——CT工作量剧增,医学影像科以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大爱诠释医者仁心。昔日,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如今,不惧病魔,全力以赴,保障群众就医需求。

             

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为患者拍片并及时给临床的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是影像科的职责,而需要行肺部CT检查的患者往往症状也比较严重”,胡剑波对科室同事说,“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以最快速度、最准确的诊断,第一时间报告给临床科室,减少病人等候时间,就能让患者减少一分钟痛苦,也能很好地避免候诊大厅交叉感染。”为了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放射科优先处理肺部CT检查图像,缩短诊断报告时间,病人一般在一小时左右就能拿到最终报告或者临时报告。为了使科室高效运转,放射科全体医生加班加点。1月2日,当大家还在开心过元旦假期时,科组长刘冠霖加班审片到了凌晨24:00点才回家,而副主任医师肖林也加班到了晚上20:30分才走。大家有的顾不上体弱的父母、年幼的孩子;有的顶着高烧疼痛,说药吃了好多了,要求返岗上班……

用爱守护生命

近日,随着阳性病例大量增加,需要进行肺部CT检查的患者人数激增,加上科室人员“非战斗性”锐减,成为医学影像科面临的最大困境。龙溪院区两台CT仪器24小时运转,连同机器不停运转的还有医学影像科整个医技护团队,每天的CT量是平时的2-3倍,然而科室人员在超过80%被新冠病毒感染的状态下,大家甚至顾不上吃饭和上厕所,最大程度地把所有时间用于为患者做检查、出报告当中来。所有人员在症状好转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返岗,以缓解在岗人员的压力,为患者提供医疗保障。科室技师黄小聪在发热39°时仍在坚持值夜班,他说:“我症状不严重,我今晚可以继续上班,我扛得住!”胡浩杰在听到有同事发热还在坚持值班时,第一时间提出:“我已经退烧,我可以回去顶小聪的班,等我回去救你!” 。科室陈小龙在发热不适时,也希望可以坚守岗位,不希望其他同事疲劳上岗,被大家温柔“劝退”:“小龙,你休息一下我们暂时能撑得住,有你当主力的时候”。因为实在人员紧缺,技术员崔雄才退烧不久,换件衣服马上赶去救“火”!而科室高年资技师梁健成也一直连续顶班,坚持到了最后……像这样的医技人员,在影像科还有很多很多……

把好疫情评估第一关

为了更准确地做出诊断,当好黑白影像中的“侦察兵”,做临床医生的“火眼金睛”。医学影像科副主任胡剑波在疫情高峰到来前就做好预判,第一时间带领影像科全体诊断医生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通过经典病例加强对“病毒性肺炎”的学习。大家从病毒性肺炎的早期表现、进展期表现、重症期特点、消散期特点等方面,全面学习了病毒性肺炎的影像诊断要点。每个患者CT图像有几百甚至上千幅,有的病毒早期病灶比较隐匿,CT上只有几毫米大小的淡薄稍高密度影,有的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可能同时合并多种病菌感染。胡剑波指出,作为患者救治的重要环节,CT报告是病情评估的第一道关口,我们要更加细心,做到不漏诊、不误诊,让患者得到最精准的判断以及最及时的治疗。

战“疫”三年来,我们迎来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在与病毒“决战”的最后时刻,医学影像科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安全、及时、有效的检查,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患者群众的影像检查需求,做好临床医生的重要支柱。我们相信只要医患同心,我们就不惧病魔,白衣执甲,奋力前行,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必将胜利!


供稿:郑春红 | 初审:胡剑波

文字编辑:叶美琪 | 校对编辑:李龙浩

审核:王剑  |  审定发布:范琳燕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