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食补,三款药膳驱寒暖身

南方医plus
+订阅

医学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何田田副主任医师

今日小寒。民谚有云“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也有“小寒胜大寒”之说。小寒的到来,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到来了。小寒养生,驱寒暖身是关键,饮食以温补为宜。

起居方面,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白天出门注意保暖、避风寒,减少晚间外出活动的频次,以免伤阳。此期“冬藏”,一方面适当减少剧烈运动,避免大汗淋漓,早睡来潜藏阳气,一方面也可通过精神内敛,避免过度亢奋。

进入小寒,饮食上要以温补为宜,可选择进食牛羊肉、鸡肉、狗肉、海参、带鱼、鳝鱼等食物。其中,羊肉是小寒节气温补的首选食物,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的热量,抵御寒冷,而且对一般虚寒性疾病有治疗和补益的效果。还要多吃当令的蔬果,以及核桃、红枣、香菇、黑芝麻、黑木耳、桑葚等补肾温阳、补气血之品。

当然,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加上近期新冠病毒影响,很多人处于“阳康”阶段,也不能贸然温补,特别是药材选用,应根据体质相应进补,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气虚体质的人,常见自汗、气短、精神疲乏等症状,可多食红参、人参、五指毛桃、白术、淮山等;

血虚体质的人,常见头昏眼花、心悸失眠等,可多食红枣、枸杞、当归、熟地、阿胶等;

阴虚体质的人,常见口干、干咳久咳、盗汗、手足心热等,宜多食冬虫夏草、北沙参、麦冬等;

阳虚体质的人,常见手足冰凉、畏寒等,可选用桂圆、杜仲、肉苁蓉、巴戟天等药材。

推荐三款药膳:

党参桂圆羊肉汤

用料:羊肉300克,党参15克,红枣10枚,桂圆15克,生姜1块。

做法:羊肉洗净,切成大片,放入锅中,加入生姜、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去血沫,捞出羊肉,放入炖盅,加入药材,隔水炖1-2个小时。

功效:补气补阳,适用于气虚阳虚者(常见手足冰冷、疲倦气短等)。

黑豆牛尾煲:

用料:牛尾1条,黑豆50克,杜仲15克,生姜2片。

做法:牛尾洗净斩段,放入高压锅中,加适量清水和生姜煮10-15分钟。把牛尾连同汤汁一起放入瓦锅内,加入洗净的黑豆,适量温开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温阳补肾,适用于肾阳虚者(常见畏寒、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

女贞枸杞甲鱼汤

原料:甲鱼1只(约300克),女贞子15克、枸杞子15克、生姜2片。

做法:甲鱼去头爪、内脏、甲壳,洗净,切成小方块;再将洗净的女贞子、枸杞子、姜片,放入煲汤纱袋中,放入瓦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烧开,改用文火炖熬至甲鱼肉熟透即成。

功效:滋阴养血,适用于阴血亏虚者(常见表现为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失眠、口干,头发干枯)。

【通讯员】林惠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江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