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
1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小寒”到来的日子。“小寒游子要思归,大寒岁末庆团圆”,小寒一到,标志着全年最冷的时节即将来临,但阖家团圆的日子也在眼前了。
广东省气象部门预计冷空气在未来一段时间将频繁影响广东,部分冷空气强度较弱或仅为广东气温带来小幅波动,但也不排除一些冷空气强度较强带来明显降温,请广东各地居民留意天气变化。
根据广东省气象台1月4日预计,1月5日夜间至6日,广东将受到西路弱冷空气补充影响;至1月7日,又将有东路弱冷空气补充影响。两股弱冷空气影响下,广东气温将出现小幅波动。
俗话说“冷在三九”,小寒恰逢三九,此时自然界阴盛阳衰,寒气袭人,极易损伤脾肾阳气。北中医深圳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李芳莉解释,小寒节气一定要注意保暖,暖肾以固阳气,温脾以增卫气。
小寒养生要点
饮食
饮食上宜温暖滋补,荤素搭配。可常吃糯米、黑米、韭菜、洋葱、西蓝花、芹菜、蘑菇、草鱼、鲢鱼、坚果等。宜常食热汤、粥、面。少食生冷寒凉的食物,否则易伤脾胃;温热燥香、煎炸炒爆、性热上火类食物也应少吃。
推荐药膳
羊肉淮山汤:
食材:羊肉500克,淮山250克,姜、葱、胡椒、绍酒、食盐各适量。
做法:羊肉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淮山削皮、洗净、切段;姜、葱洗净用刀拍破备用;所有材料一起置于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至熟烂即可食之。
功效:补脾胃,益肺肾。
素炒三丝
食材:干冬菇100g,青椒2个,胡萝卜1根,植物油、白糖、黄酒、味精、盐、水淀粉、鲜汤、麻油适量。
做法:冬菇水发洗净,挤干水分,切成细条;胡萝卜、青椒洗净切丝。锅内放油烧热,将三丝入锅煸炒后,放黄酒、糖、再煸炒,然后加鲜汤、盐,待汤烧开后加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健脾化滞,润燥。
饮食禁忌:狗肉忌与绿豆,杏仁,菱角同食。患有顽固性皮肤瘙痒症者忌食香菇。
起居
建议坚持早睡晚起的生物钟,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另外,起居上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关节冷痛时应热敷或用热水泡脚。
运动
冬天寒冷,不宜久坐、久站不动,应适当地活动来生发阳气。此时运动要遵循两原则:一要在日出后才开始锻炼,二是准备运动不可马虎。不建议大汗淋漓的运动,可以选择慢跑、跳绳、踢毽子等。锻炼后要及时穿衣,避免寒邪侵袭。
情绪
在精神调养方面,应宁神定志,保持心态乐观。冬季天气寒冷,人体容易产生情绪抑郁、懒散昏睡等情况,可以多晒晒太阳,充足的阳光可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安宁,可以让人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情绪中摆脱出来,心情变得舒畅。
灸贴
小寒宜养肾。日常保健中要温肾阳,注意保暖,可进行三九贴以养肾,保护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
灸贴主要穴位:肾俞、涌泉、足三里等,对养肾、保护脾胃有显著效果。
《广东省2021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显示,深圳拥有的博物馆59家,省内排名仅次于广州,占全省博物馆总数的16%。
按深圳市2021年常住人口1768.16万人算,每100万人拥有3.34家博物馆,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2.89家。
今天我们来看看,深圳哪些博物馆值得一逛~
提到深圳的博物馆,深博当仁不让是首要参观点。
深博是深圳第一个文博机构,成立于1981年,现有历史民俗馆、古代艺术馆、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4处馆址,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于一体的大型总分馆制博物馆。
深圳望野博物馆是一家集收藏、研究、展览古代文物为主的非国有博物馆,位于深圳市龙华区龙华文化中心三楼。
馆藏各类文物近万件,标本资料4万余件,其中既有难得一见的稀世遗物,也有世界独一无二的珍藏,是整个深圳辖境内所有国有和非国有文物收藏机构中收藏国家一级文物最多的单位之一。
深圳望野博物馆分为四个展厅,馆藏各类珍贵文物万余件(组),重要标本资料40000余件。馆藏文物涵盖了商周、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历朝,材质涉及金、银、铜、铁、玉、石、漆、陶、瓷、木、骨等诸多门类。特别是其中的战国骨简、楚汉简牍、邺城陶铭、中国早期佛造像、唐代陶瓷、宋金红绿彩瓷、古代陶瓷枕、宋金墓志铭刻、中原地区古代城市遗物、宋代祆教石刻、宋金泥塑陶模、钧窑遗存等,多有特色,皆成规模,各个系列之中不乏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其中隋唐白瓷、宋金红绿彩瓷的收藏被国际学界和藏界公认为世界第一。
地质公园博物馆是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自然公园的核心景观之一,建筑面积5410平方米,建筑简洁大气,以动感而富有张力的斜切面组成。整体犹如几块散落的火山礁石,使建筑更自然地融入周边环境,成为整个地质公园的一大亮点。
博物馆共设置六个展厅:序厅、地球探秘厅、大鹏半岛厅、矿物厅、城市与地质环境厅及临时展厅,同时还设有3D科普影厅。
【整理】黄思华 李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