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打造“广东样板 全国示范”乡村振兴示范带

南方+

隆冬时节,艳阳高照。在新兴县太平镇打造的“红星闪耀·富美太平”乡村振兴示范带,县道483线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沿线多个村居、景点串珠成链,风光宜人,成为新兴县乡村旅游的网红点,也是新兴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作为农业大县,新兴县乡村振兴发展“底气十足”。如何找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口、着力点?乡村振兴示范带是统筹推进五大振兴的“示范片”“先行区”,对新兴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点上,新兴县深谙其道。

过去一年,新兴县集中资源要素,凝聚干群合力,坚持统筹规划、连片打造、示范带动、全域推进,以打造“广东样板,全国示范”乡村振兴示范带为重要抓手,着力打造“处处是风景、路路是景道、村村是景观”的乡村新貌,示范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市前列。其中,重点打造“人文六祖·多彩里洞”和“红星闪耀·富美太平”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引领全县199条行政村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突出高位推动

形成“你追我赶 竞相发展”态势

在新兴县六祖镇龙山塘村,村民李大姐骑车路过当地有名的蝶趣谷,拍下照片分享给亲友。她指着脚下干净整洁的柏油路感慨道:“村庄变得更漂亮了,我们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美好了。”

感到幸福的何止李大姐。通过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把村居环境提档升级、把撂荒耕地变成种植产业、观光农业……过去一年,新兴县引领带动各镇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致力打造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美丽新兴。

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新兴县一马当先,全力以赴。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进,凝聚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形成党委、政府高位推动、镇部门共同参与、县镇村三级联动、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的工作格局。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常务副组长的县乡村振兴“三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建设、综合、宣传和督查4个工作组,切实强化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分别进行专题讨论研究,把将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纳入全县年度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南方+ 梁桂婵 拍摄

在此基础上,强化规划引领。一方面,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对镇村的定位、风格、功能、资源、特色等进行深入研究,按照留得住乡愁、岭南风格等原则确定初步规划及工作思路,引领全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动员村民参与规划编制,把村民意愿作为重要参考,确保规划设计接地气、能落地、可操作。如“人文六祖·多彩里洞”“红星闪耀·富美太平”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委托专业公司进行实地调查并编制规划,历时数月论证完善做好规划编制。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新兴县坚持“走出去取真经”“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干”的工作思路,组织县直部门、项目镇有关负责人及相关专业设计团队,先后到韶关市和汕尾市参观学习先进经验,结合新兴县实际起草了以“纵横1·9·9、一起向未来”为主题的《新兴县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引领全县199条行政村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如诗如画的太平凤凰湿地公园、集产学研游的象窝山生态园、节目丰富多彩的天祐生态园……从新兴县城出发,沿着县道483线,驱车驶入太平镇,映入眼帘的均是一派生机勃勃景象。随着“红星闪耀·富美太平”示范带建设的推进,沿线村庄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和秀美的田园风光受到县城以及四邻八乡群众的热捧,每家每户院落花木葱茏,布局雅致,环境美,旅游兴,乡村振兴示范带催生“美丽经济”。

聚焦产业优势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新兴县突出产业带动,加快强链补链延链,将乡村振兴示范带区域的国家级、省级项目与乡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多维融合、集中实施、统筹推进,实现项目互相补充、互相支撑,带动周边农户增收,产业聚集效应不断释放。

新兴县以创建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立足畜禽种业、优质鸡、生猪、丝苗米、茶叶、水产几大主导产业,整合资源要素,推动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截至目前,新兴县已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产业园、5个省级产业园共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不断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步伐。此外,2022年11月下旬,新兴县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公示为“2023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入库重点推荐名单”,分别是广东省优质鸡跨县集群产业园(云浮市)、新兴县水产产业园。

其中,广东省新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创建,并于2022年1月通过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定的畜禽种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温氏新兴优质鸡产业园、新兴县生猪产业园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新兴县丝苗米产业园基本完成建设,待省验收复核;新兴县茶叶产业园、广东省畜禽现代种业功能性产业园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目前,新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投入资金超25.9亿元,其中使用财政资金2.7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及地方财政涉农统筹资金投入超23亿元,实现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超260亿元。已建成全国最大、认定新品种最多、育种技术领先的畜禽种业发展高地,成为现代畜禽种业产业化集群式发展的典型示范。

   南方+ 梁桂婵 拍摄

立足优势资源禀赋,新兴县以“农旅融合、多位一体、各美其美”为原则,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将沿线旅游景点及美丽村庄串珠成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文旅融合、康旅融合。

人文六祖彰魅力,多彩里洞绽华彩。“人文六祖·多彩里洞”乡村振兴示范带全长35公里,覆盖面积165平方公里,串联六祖、里洞两个美丽圩镇,途经塔脚、夏卢、龙山塘等特色精品村,整条示范带呈现“人人是导游、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全线是景区”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随着“红星闪耀·富美太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推进,沿线村庄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和秀美的田园风光受到广大市民群众的热捧,每家每户院落花木葱茏,布局雅致,环境美,旅游兴,乡村振兴示范带催生“美丽经济”。目前,“红星闪耀·富美太平”乡村振兴示范带所在镇——太平镇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带沿线的“禅茶文化之旅”入选广东省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等。

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新兴县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示范带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沿线乡村面貌和乡风民风发生巨变,也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此外,乡村振兴示范带的美景也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不少景点都成了网红打卡点。

乘着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东风,新兴县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健全县镇村三级产业联动发展机制,结合人文生态资源保护开发和农耕文明传承提升,扩大禅文化创意产业园辐射引领作用,积极发掘禅文化、红色文化和乡村民俗文化资源,一体推进旅游“双创”和“特色文化游、温泉养生游、生态休闲游、美丽乡村游”四大特色旅游工程,推动县内旅游景区、旅游线路、特色景点提质提档,擦亮禅文化、全域旅游等特色名片。

坚持建管并举

下足“绣花”功夫力求长治长效

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打扫地面、清理杂物……冬日暖阳,这般火热的忙碌场景,在新兴各镇村随处可见。

近年来,新兴县按照《云浮市美丽镇村建设专项竞赛方案》要求,把美丽镇村建设专项竞赛准备工作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有机结合,强化组织推进、分类施策、氛围营造等举措,常态化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厕所革命等查漏补缺工作,促进全域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同时,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各村定期组织“小花园、小菜园、小花园、小公园”和“最美庭院”评比活动,以评促建。

   南方+ 梁桂婵 拍摄

“我是党员,我先上。”党员带头先行,全民齐心参与。党建引领下,新兴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村民参与建设的热情逐渐被点燃,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家园的最大合力,推动着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清出新环境、建出新天地,如今,新兴县乡村振兴示范带内村庄入眼皆变化、处处是新景。这仅是提升乡村风貌的第一步,还需汇聚各方力量,坚持建管并举,以“绣花”功夫抓好长效管理,巩固提升建设成果。

下足“绣花”功夫,统筹建管一体,力求长治长效,这样的探索正在新兴县农村大地渐渐铺开,“人文六祖·多彩里洞”“红星闪耀·富美太平”等乡村振兴示范带正以崭新的姿态蓄势待发,未来让人期待。

广东样板,全国示范。新兴县将进一步凝心聚力,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在全县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开放互动的乡村振兴工作新格局,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融湾先行示范县、加快奋进全国百强县。

【撰文】梁桂婵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梁飞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