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VS南汉国,这个唐风展览不容错过

南方+ 记者

新年大展再度“上新”。

1月4日,由南越王博物院、黑龙江省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南北汇流——渤海国与南汉国文物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正式开展。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为渤海国与南汉国遗址出土文物首次联袂展出,精选了178件出土文物,通过“泱泱华夏”“物阜民丰”“异域同川”“瀚海无疆”4个部分,全面展示渤海国与南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对外交流等风貌,让观众在南北两地考古成果中感受唐韵(南)汉风,了解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

“掌要局”铭文白釉瓷碗。南越王博物院藏

“掌要局”铭文白釉瓷碗。南越王博物院藏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是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出土文物首次来到广东展出。2021年,黑龙江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广东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王墓均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本次展览两地文物联袂展出,对研究中国城市发展史、古代建筑史、工艺史等,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展示中华文明优秀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均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注意到,展览中渤海国与南汉国遗址出土文物交相辉映,多个器型类似的展品形成了有趣的对比,两者均受到大一统唐王朝的深远影响。

石螭首。黑龙江省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藏

石螭首。黑龙江省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藏

专家介绍,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之一,唐朝是中国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疆域空前辽阔。渤海国作为东北地区一个地方政权,其王受唐册封,政权受唐节度,由藩镇管辖,对唐纳质朝贡,在盛唐文明的熏陶下走向鼎盛。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成为岭南历史上继南越国后建立的第二个地方政权,南汉政权沿袭唐制,大力发展经济,极大地推动了岭南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为宋代岭南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渤海国、南汉国,相隔千里,寥有交集,但都在大一统的唐王朝影响下,为巩固辽阔的地理疆域、促进地区发展、实现多民族跨区域文化交流、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作出了贡献。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解密”渤海国

公元7世纪末至10世纪上半叶,在我国东北地区活跃着一个以粟末靺鞨为主体,联合靺鞨诸部及其他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初称震国。公元713年,唐玄宗册封其首领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所统辖的地区为忽汗州,始称“渤海”,隶属唐朝的版图,公元926年,为契丹所灭,历十五位王,传国229年,史称“海东盛国”。

最盛时期的渤海国疆域,包括今天中国吉林省绝大部分黑龙江省东半部、辽宁省东北部,及朝鲜东北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渤海上京城是唐代渤海国的都城,始称“渤海王城”,实行五京制后改称“上京龙泉府”。渤海上京城仿唐制而建,分为宫城、皇城、郭城三部分,宫城居中北部,仿唐长安城太极宫,表现出浓郁的汉唐文化风貌。

渤海国自建国开始,遣生徒入唐就学,习唐礼,设官分职,仿唐三省六部制设置中央机构,积极与中原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密切交往,典章制度衣食住行,多效仿大唐。唐玄宗评价渤海国第二代王大武艺时即称“地虽海曲,常习华风”。

深受唐王朝影响的渤海国农业先进发达,铁器普遍应用,手工业门类众多,拥有纺织业、制陶业、矿冶业等,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其中,渤海陶瓷业中三彩器和种类繁多的建筑饰件华丽壮观,与中原地区同类器物几无二致。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南汉富殷,盛唐遗风

唐宋之间,地方割据政权林立,朝代更迭,但南方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较为稳定。唐将刘谦、清海节度使刘隐、刘岩父子三人,逐步统治岭南。公元917年,刘岩称帝,国号“大越”,次年改“汉”,史称南汉。公元971年后主刘鋹降宋,南汉传国五十五年,疆域极盛时期共二府、六十三州、二百二十七县。

考古发掘和文献资料表明,今广州市北京路北段和广东省财政厅一带,是南汉王宫所在地。据史籍记载,南汉国建有乾和殿、昭阳殿、文德殿、万政殿、南薰殿等,现已发掘有一号、二号、三号宫殿基址。宫城南面是皇城,是中央官署集中区,皇城以南至珠江北岸为新南城,是商业区。都城西部城区,是来华外商的聚居地,蕃坊一带商业气息浓厚,也因此地风景秀丽,南汉在此修设离宫别苑。

南汉国二号宫殿第一进殿北庭院东台阶。

南汉国二号宫殿第一进殿北庭院东台阶。

南汉政治制度上多承袭唐制,社会生活中也处处凸显大唐遗风,从中央机构设置、地方行政制度、陵寝制度,再到崇尚佛道寺观林立的社会面貌,均彰显着盛唐风韵。南汉十分重视对外贸易,外交诸邦,极大推动了岭南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在“印坦沉船”及“井里汶沉船”的出水物里均有南汉国货币的身影。南汉的五十余载,为宋代岭南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看展TIPS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地点: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陈列楼临展厅

展期:2023年1月4日至3月20日

【记者】黄堃媛

【通讯员】梁艳萍

编辑 冯颖妍 甘韵矶
校对 张昕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