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专业服务可助力湾区更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南方+ 记者

/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多年以来,创造了无数个“第一”,其中一些“第一”就来自1994年成立的深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1996年,该中心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面向中小企业的开放式工业设计实验室,开展产品设计、模型制造等通用性服务,缩短了中小企业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时间和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

深圳市政协常委、宝安区政协副主席高瞻1995年至2002年任深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负责人。他近日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借鉴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经验成立的生产力促进机构,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简称“生产力局”)合作多年,对其专业服务印象深刻。

“我们在与生产力局合作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到如何从市场导向引进新技术、服务等去帮助企业提升水平,如何基于对行业发展的理解前瞻性地提供符合企业需求的领先技术。”高瞻表示,期待与生产力局有更深入的合作,希望生产力局通过专业服务可以加强内地与香港的产业融合,助力大湾区企业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深圳市政协常委、宝安区政协副主席高瞻。  南方+ 鲁力 拍摄

数十年来,生产力促进组织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香港承接了来自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衍生大量小型制造企业,当时的香港政府在1967年依法成立了生产力局,运用先进技术和创新服务,大力促进香港工业的发展。

1992年,中国内地成立第一家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继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后,深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1994年8月经深圳市政府批准成立,是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综合性服务与技术支持的专门机构。

1997年3月,深圳国际生产力促进研讨会在深圳银湖开幕,这场围绕国内外生产力促进工作经验交流等为主的研讨会由深圳市政府、国家科委、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联合主办,承办方正是深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与生产力局。

据高瞻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期,内地像生产力局这样以市场导向引进技术和服务来帮助企业提升水平的做法还不多,而且与纯粹的市场力量相比,生产力局背靠政府,吸纳的优秀人才对行业有更深入的理解,更有实力研发或引进前沿技术、先进的制造工艺去帮助企业。

“一些企业纯粹靠自己的力量尝试新技术、新工艺,往往会在资金投入、人才等方面遇到不少瓶颈问题,但生产力局作为法定机构在企业率先示范一些行业共性技术,而且贴近企业需求,对企业发展的帮助比较大。” 高瞻在深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任职7年,对中小企业的需求有深刻的认识。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为香港一间知名的珠宝企业开发“智能证书存取管理系统”,以先进智能的七轴高精度机器人取代原有的全人手处理方式证书存取工作。当接到订单时,机器人会自动从证书柜的正确位置夹取钻石鉴定证书,再分发至相应分店。

借鉴生产力局等机构的先进经验,深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在2000年前后以快速原型制造等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突破点,建立了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体系。该中心还率先推广引用ISO9000系列标准,推动工业设计理念,帮助深圳及更多城市的企业提升工业设计意识,为内地后来成立的一系列生产力促进机构提供了经验。

随着改革开放后大量港资企业转移到珠三角尤其是深圳、东莞等城市,生产力局对港资企业的服务也自然“过河”。2004年,生产力局在深圳、东莞成立了全资附属咨询公司,协助中小企业通过技术咨询、管理咨询、自动化升级、科研技术转化及培训等服务实现升级转型。

2007年,生产力局与深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同组建的深港创新科技支援服务合作平台——深港生产力基地在深圳高新区生产力大楼揭幕。该基地是“深港创新圈”战略框架下的深概合作重点项目,致力于为深港两地企业提供产业升级与转型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并积极协助两地企业善用两地的创新科技资源,为民间和政府提供咨询与服务,促进两地创新资源的流动,帮助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区域整体竞争力。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为香港一个电源制造商启动“精益自动化项目”,推动“智能制造”合作,将生产线进行技术升级,以提高生产效率及快速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

在高瞻看来,生产力局“过河”服务珠三角港资企业,帮助企业提升了生产工艺、管理水平,这种提升通过企业合作和人才流动等,也辐射到了内地企业,带动了更多城市的经济发展。

高瞻说,香港是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通道,更熟悉国际经贸规则,与国际创新资源的对接也更加便捷,在把握国际科技发展的脉搏上更有优势。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生产力局等机构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城市的交流、产业的融合发展离不开专业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他认为,面对新形势,各类机构应通过学习、创新提升自身服务能力,为企业提供更有质量的服务,创造更多的价值。

他指出,内地尤其是广东有大量港人、港资、港企,生产力局的服务自然需要延伸到更多城市,这一过程中不应照搬以往经验,尤为需要根据当地环境进行创新和提升,通过加强与内地相关政府部门和相关合作伙伴的合作,将服务触达更多企业。

高瞻表示,期待生产力局通过特色的专业服务加强内地与香港的产业融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发挥“1+1>2”的作用。

相关专题: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大湾区

【撰文】马芳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除署名外)

编辑 杨溢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