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天2台ECMO成功撤机,他们驻守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订阅

1月3日,是2023年新年第一个工作日,上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传来喜讯——

两名上了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的病毒性肺炎患者,终于转危为安,成功撤机!

3天之内为这两位危重症患者上ECMO,最后两名患者都成功撤机,这也让坚持带病上岗的ICU医护人员们倍感振奋与欣慰。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关键时刻,站的出来,顶得上去,以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果断的措施守住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做到了!

时间回到12月26日早晨。上午10点多,ICU从外院转入一名41岁的男性患者A先生,全身发绀,血氧饱和度最低在70-80%,严重低氧;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散炎症,诊断是病毒性肺炎。

正常人的血氧饱和度应该控制在94%以上,而血氧饱和度只有70%说明患者存在严重的缺氧现象。如果不立即干预,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而导致死亡。

患者前一晚已经在外院插了管、上了呼吸机,但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并没有改善的趋势!

“这种情况,说明已经是极其危重。患者出现了‘白肺’的情况,肺部不工作了。就还剩下最后一个治疗手段——用最高规格的生命支持系统ECMO。”ICU主任霍保善说。

从平静的日子,到地狱般的黑暗,不过是几天的时间,A先生的家属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A先生可能要离去的事实,立刻就同意上ECMO。

但上ECMO,对当时的ICU团队来说,并非易事。

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医护人员“首当其冲”,大部分都感染了新冠病毒,发烧、疼痛、咳嗽……一样折磨着他们,部分症状较为重的医护不得不休息,导致医院医护人员出现减员的情况。ICU也没有例外,15个医生,13个阳了,减员得厉害。

而在第一波发热患者就诊高峰之后,随后迎来的就是重症救治高峰。ICU床位18张,全部收满!院内其他专科ICU床位也被统筹调度接收新冠重症患者。已经减员的ICU一方面要管自己的18张床,一方面要派员支援其他专科。

人手实在紧张!

上一台ECMO一般需要三四个医生、四五个护士共同操作,操作过程大概一个小时,算上前后准备及整理基本要四五个小时。

怎么办?

“ICU作为保障危重患者最后一道防线,全力救治患者是第一要务,就算人少不足,也要迎难而上。不管怎么困难,救命要紧!”霍保善决定无论如何要拼一把!

ICU副主任吴冠祺刚刚感染新冠病毒,发着低烧,稍微动一下心率就会飙到140、150,但他说自己这算轻的,自己能行!

副主任医师袁满涓刚刚上完一个夜班,一夜忙得像打仗,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听到消息后,立即掉头赶回科室。

手术室护士长刘影之前曾担任ICU护士长,并外出学习过ECMO技术,听到消息后,紧急安排好科室工作,也赶去ICU帮忙。

ICU护士长李俭欢也带领几个护士克服康复期的不适,齐心协力,参与其中。

完成评估、建立循环、插管……当天11:30,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开始上机!大家默契配合。

12:45,ECMO运转了!

逐渐的,A先生的氧合指数等指标有了好转。

不过,医护团队并没有任何一丝的放松,患者的病情仍然危重,成功上机之后的管理也至关重要。

他们严密监控患者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胃肠道和营养、液体平衡等方面的情况。根据患者的预期血压,动态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和补液及血液制品速度,监测凝血指标,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检查插管穿刺部位、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检查ECMO管路有无血栓和血浆渗出……每一个环节都务必做到细致,保证时刻掌握他的最新情况,保证他的安全。

27日、28日,ECMO支持下,A先生的肺实变有所减轻,肺功能改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这时ICU医护团队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可是,在特殊时期,挑战总会接二连三地出现,考验团队和个人的应急、抗压能力,更考验着大家的初心和意志。

就在大家为A先生高兴的时候,ICU又收治了39岁、呼吸衰竭的B女士。

这是一位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化疗一年多,免疫力极其低下,肺部严重感染,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后,血氧饱和度也是很差,精神萎靡。ICU医生检查发现,她的心肌也已经损伤,出现脓毒症心肌病、内环境酸中毒,心、肾功能差。

从医学上说,是可以上ECMO试一试的,但机会可能比A先生的少一些。

这样的病人,考验医生,更考验家属。人情冷暖,ICU医护见得太多。但是让医护们感动的是,患者的丈夫对她不离不弃,对她的治疗十分积极。

在家属的支持下,12月28日,ICU医护团队再次紧急集结。争分夺秒、紧张准备、全神贯注……他们自己身体也没有完全康复,气促、咳嗽、困倦、鼻塞,但是穿上手术衣、隔离服,他们就忘了自己,心里只装着病人,运用自己的专业尽力挽救眼前的生命。

B女士的ECMO也成功运转了,医护人员还为她实施CRTT治疗,所有人都为她祈祷。

短短3天连续2台ECMO的接力治疗,无疑对医院的危急重症救治水平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但是ICU团队成员无私奉献、密切配合,经受住了考验。“这对于我们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突破,一个对极限的突破。”ICU主任霍保善感叹说。

元旦期间,医护人员对两名高危患者尽心照护。1月3日一早,吴冠祺就给大家报喜:2个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肺部情况明显改善,已经具备自主呼吸的能力,可以尝试脱机!

当天上午,2名患者均成功撤机!

就在大家为重生的生命庆祝的时候,才知道,为了两名患者成功闯关,吴冠祺在自己感染的头3天里,竟然有2天没有回家,直接待在了科室。

对于危重症患者,ICU是为他们的生命托底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是与重生最近的地方,也是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幸好,在这里,有一群时刻牢记救死扶伤初心使命的医护人员。他们是危重患者最后的希望。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ICU人、是二医人始终坚守的信念。“每一天都在打硬仗,但我们所有医护人员都会尽一切可能挽救生命,我们没有退路可言,必须勇敢面对,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医疗、护理任务,做市二医院最坚强的后盾。”他们说。

下班时候传来消息:当天下午,ICU团队又克服困难为一名极危重症成功实施ECMO治疗。

守护生命,我们时刻都在!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