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博士后
为何说“学霸”这个词没有意义?
高能物理对普通人有什么用?
位处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怎样运作的?
撒贝宁说的“全程高能”有多高能?
……
最新一期的央视《开讲啦》
话题多多、亮点重重!
小伙伴们注意了!
前方“高能”!马上揭秘!
全程高能!陈和生和撒贝宁把这个在东莞的国之重器讲透了!
身处地下18米
全年工作6500小时
每天发出200万束“子弹”
每束“子弹”有16万亿个质子
粒子高能加速后以0.92倍光速奔跑
……
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
花了六年半时间建造
是世界上的第四台
而其背后的故事也是引人入胜!
最新一期央视《开讲啦》邀请到
中国科学院院士
粒子物理学家陈和生
讲述大科学装置背后的家国情怀
和高能人生
超级显微镜如何高能?
这是世界的奇妙之处!
半台小汽车?一层楼?一个体育场?
在节目开始,青年们猜起了这个超级显微镜的大小。
而正确答案让大家惊掉下巴:它有40个足球体育场那么大!
为什么一个显微镜会如此巨大?它和“高能”又有何联系?陈院士带来解答:“物理规律就要求,你要研究的尺寸越小就需要越高的能量。为了得到很高的能量,我就需要很大的尺度,很大的加速器,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
网页VS高能物理?
中国第一台接入网页的计算机在高能所
网页和高能物理有什么联系?实际上万维网最初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为了服务世界各地的科学交流而发明的。陈院士说:“当时我也在那儿,每一个实验有一千两千个科学家,分布在全世界的各个地方,20个时区的时差,如何交流?于是英国的科学家利用当时刚刚产生的互联网,在上头开辟出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早的网页。
1988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计算机就成为了国际互联网一个结点,到了九十年代初,高能所将第一个网页引入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网页服务器,推出了第一个WWW网站。现场的青年提问:“高能物理和普通人有什么关系?”网页的故事给出答案:四舍五入,每个会上网的人都与高能物理有关系!
1秒跑27万公里的粒子
“跑丢”了怎么办?
陈院士坦言,一个装置巨大而复杂,哪个小地方控制出了点毛病粒子就跑丢了,这是科学家们最头疼的情况。2017年,在我们第一次打靶之前,陈院士率领团队到英国散裂中子源访问。当时英国散裂中子源的所长提醒:“你们得有思想准备,世界上的这些散裂中子源,第一次打靶的时候,都有十天半个月,不知道这个粒子上哪儿去了,等于说开关按下去啥也没有”。
而实际上,中国散裂中子源的打靶开始即成功!小撒直呼:“我们这个枪管和子弹好!”更了不起的是,中国的科学家队伍平均年龄仅三十几岁,每一位都技术过硬,为这些年轻的科学家手动点赞!
人类送入太空的唯一一个大型磁体是中国造!
陈院士说,高能物理作为一个基础科学的前沿研究,大型的实验如果没有国际合作,是不可能存在的。中国早就是这个高能物理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从 1995 年开始,陈院士就参加到阿尔法磁谱仪的国际合作当中。这个项目是要把人类第一个大型的磁体送到宇宙空间去研究寻找反物质,而其中极其关键的永磁体就是中国造!中国科学家用国内特有的稀土材料,加上独特“魔环”设计打造出完美符合各项严苛要求的永磁体。这个永磁体至今已经在太空中运行了十一年,还在继续工作,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
2018年,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了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散裂中子源被称为“超级显微镜”,投入使用4年多来,已经有来自国内外的100多个科研团队在此开展前沿科学领域研究和高技术研发。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总指挥、粒子物理学家陈和生作为总指挥建成了中国散裂中子源。如今,75岁的他依然频繁奔波在北京和东莞之间,奔忙在科学一线,为国家大科学装置的发展、珠三角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过去,我们是用肉眼观察世界的,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如今,我们可以通过中子散射观察到物质的微观结构,而散裂中子源就是通过质子加速器打靶产生散裂中子的装置,它是我国开展前沿学科和高新技术研究的先进大型实验平台,为相关的科学技术在国际上占领一席之地提供了“利器”。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
不断为大家带来惊喜
近日又传来了喜讯!
中国散裂中子源
工程材料中子衍射谱仪成功出束
据新华社报道,2022年12月31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透露,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工程材料中子衍射谱仪日前成功出束,开始带束调试。该谱仪设备研制与安装成功,将为解决材料与装备制造高技术领域的系列重大科学问题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材料中子衍射谱仪。(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图)
据介绍,工程材料中子衍射谱仪具备应力(应变)测量、织构测量和布拉格边透射成像等功能,尤其适合大型、复杂工程结构件的应力测量分析,将为众多领域新型材料研发、关键装备无损检测、服役寿命管理等提供重要研究手段。
工程材料中子衍射谱仪由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与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共同建设,是中国散裂中子源继多物理谱仪和大气中子辐照谱仪后完成建设的第三台合作谱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