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疫情仍然没有结束。虽然我们已经严加防护,但是稍有不慎,还是会不幸中招。周围越来越多的同事、朋友成为小阳人,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阳康”。
其实,病毒是一种个体非常微小且结构非常简单的病原体,由一个核酸分子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它在自然界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在活细胞中进行寄生才能生存、繁殖。
绝大多数病毒感染的疾病都有自限性。在病毒进入我们身体的第一刻起,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同病毒展开了“殊死搏斗”。
那么,我们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同病毒“战斗”的?
免疫细胞诞生
人体是由大大小小的细胞组成的,而所有的细胞均来源于“受精卵”,然后逐渐发育成胚胎细胞,最后延伸出各种各样的细胞,其中就包括“免疫细胞”,而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主要的“战士”。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可将每条染色体精确复制成两条染色单体并均等分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分裂出来的两个子细胞含有与母细胞相同的遗传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免疫细胞识别并追击敌人
当我们第一眼看到凶狠的敌人时,第一反应可能是这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我们的战士们可不是如此,而是如下图所示:雄赳赳、气昂昂,英姿飒爽,勇敢上前线杀敌。
(图片来源于网络)
“血液”是疾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图所示,血液中涌动着大量的血细胞,其中红细胞占大多数,还有少量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而大多数“白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中骁勇善战的战士。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体免疫系统会通过直接接触或分泌相关抗体、免疫因子等途径,与异物进行“信息交流”,以发现“外来异物”,辨别“是敌或是友”。图为免疫细胞通过特异性免疫反应(抗原抗体结合)发现敌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放大一些,可以看得更清晰。乍一看,感觉像是给电脑插上网线般传递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发现敌人时,免疫细胞就加足马力,乘胜追击。图为常见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追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个过程。图中这位战士战绩颇丰——感觉肚子里装了不少细菌。有没有觉得萌萌哒?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估计是吃撑了,动作也显得笨重一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细菌等病原体跑到血管外面或血管外面出现敌人时,免疫细胞还可通过血管壁上的小缝隙“溜”到血管外面,继续追击仓皇而逃的敌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图所示,别以为逃到血管外面拿“你”没办法了,一样逮在咱们英勇的战士手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消灭敌人
当免疫细胞抓住细菌等病原体时,会紧紧抓住并启动“清除程序”,消灭敌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图所示,免疫细胞“一口”就把细菌吞进肚子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细菌,常见的敌人还有病毒、寄生虫等。下图为人体内寄生虫动态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面显示免疫细胞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到一只“秀丽隐杆线虫”周围并对它进行攻击的过程。可见有“成千上万”的嗜酸粒细胞“围攻”一只线虫,所谓“团结就是力量”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图为在显微镜下“实地”拍摄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免疫战争”场面——免疫系统vs癌细胞。如同烟花在空中散开的场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功成身退
当免疫细胞完成他的使命后,也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图为免疫细胞发生“膨胀、裂解”的死亡过程。让我们一起为这些伟大的战士们默哀三分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在文章右下角评论或留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