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记者获悉,顺德教育系统2022年秋季“英才计划”校园招聘活动首战告捷,作为顺德中心城区的大良街道再次取得新聘教师质量创新高的好成绩:拟录用的89名新教师,100%是研究生或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其中研究生有76人,占比达85.4%,双一流院校优秀毕业生72人,占比达80.9%,当中也包括两名来自海外知名院校的优秀毕业生。
“大良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全面提高新聘教师质量的成效明显。”大良教育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得益于街道坚持“招得进、培养好、留得住”九字方针作为教育揽才的关键工作指导思想。
大良战法,为何奏效?
多兵团联合作战
以才引才讲好大良故事
大良是顺德政治文化中心,在广东省内颇有名气,但是要在全国打响城市知名度,必须立足全国用心用情讲好大良故事。
对此,大良构建引才宣传机制,专门成立了招聘的宣讲团,由各大名校毕业的在职教师组成。“发动这些在职名师以才引才,让他们回到母校去进行宣传路演,加大对大良教育和城市形象的宣传力度,演绎好大良故事,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上述负责人说。
大良顺峰中学。资料图片
大良还建立了一个顺德优秀毕业生台账,对照台账点对点进行跟踪、长期联系,用感情去吸引和融化优秀人才,让他们投身家乡的教育建设。
其次,大良告别学校单兵作战的方式,而是采用教育集团、学校共同体联盟、学校组团的形式,多兵团对外联合招聘。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上述负责人表示,组团招聘可以实现组团内互助,可以把资源最大化,形成合力,减少内耗和流岗的机会,同时也让毕业生有更多的选择,提升招聘的效率和质量。
服务留人也是大良的王牌。为了顺利招揽优秀人才,从应聘者投简历开始,大良就跟对方建立一对一跟踪服务。有些学校为了吸引优秀毕业生,不惜自己出钱买车票,请毕业生来顺德、来学校走一走、看一看,实地去感受学校和顺德环境。
“这对整个招聘引才的成功也是很大的帮助。我们的跟踪服务一直是从他投递档案开始到入职,全链条进行的。”上述负责人说。
最后,为了提高招聘质量,大良压紧压实各学校、教育集团招揽人才的职责,引导他们坚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
通过坚持“优者从教,教者从优”的队伍建设目标,大良严把入口关,充分利用大良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环境优势,增强人才引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持续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彰显中心城区的担当。
引进来用得好
重奖优秀构建广阔成长平台
高学历人才到中学当老师,引进来还要用得好。如何发挥他们对教师整体队伍“搅动一池春水”的“鲶鱼效应”,推动教师结构持续优化,是更具有挑战性的考验。
“招进来之后,我们强化培训与培养,坚持教者从优。大良街道积极完善教师的荣誉表彰制度,给予优秀的校长、教师应有的礼遇。”大良教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凤城慈善基金会都会投放约1000万元的奖教奖学专项基金,重奖优秀校长和教师,激励队伍的发展性建设。
大良重奖优秀教师,为广大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资料图片
同时,大良全面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和行政队伍建设的“1362工程”,为广大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我们构建了一个6级的教师成长路径,从入职开始,教堂新苗到教堂新秀到教学能手,再到骨干教师,到名师再到教育家的教师成长路径。”上述负责人介绍,大良同时搭建系列竞技平台,尤其是对新教师给予足够的关注,有教堂新苗的5年成长规划,教坛新秀的培训计划,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新教师迅速站稳讲台,独当一面,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脱颖而出,让他们有成就感。
在教育揽才方面,大良还全方位加强人文关怀,实施教师暖心计划。为了让青年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大良重点解决教师子女入学、新教师住房问题,明确教师子女优先入读所教学校。此外,大良还将部分校内的住房资源以及盘活国资物业作为教师的人才公寓,为有需要的老师提供宿舍。
大良教育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大良继续做好第二批教师引才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各项工作,继续招揽教育英才,打造顺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撰文】蒋晓敏 张艳青
相关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