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如荼!油城墟:以点带面把“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

龙眼直播
+订阅

茂名市茂南区环好心湖乡村振兴示范带(油城墟)项目是茂名市“百墟千村振兴计划”中展现油城文化的重点建设项目,其依托露天矿生态公园,以环湖观光火车为线,串连上垌、谭屋、牙象、洪山、天安、油甘窝、白土等七个乡村,通过墟村联动,以点带面把“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形成“一路一带一核七村”的空间形态结构。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茂南区金塘镇的施工现场了解到,自今年六月份进场施工至今,随着“油城墟”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以点为基、串点成线的茂南区乡村振兴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目前已完成镇圩范围约500栋房屋的外立面改造工作,项目所涉及的7个村委会外立面改造已提上日程,环湖观光火车轨道、村史馆、滨河路商业风貌风景步行街区(籺街)等综合景观设施也呼之欲出。

“一路一带”

休闲、旅游观光与振兴乡镇产业融合

整个“油城墟”项目规划以“一路一带一核七村”的空间形态结构进行改造提升建设,其中“一路”指的是环湖观光火车轨道。环湖观光火车轨道作为“油城墟”项目拉动产业和串连各村的“亮点动作”,将穿越六条行政村、七个站点,其中油柑窝和金塘镇设置总站,沿线穿过艺术稻田、湖泊、树林、菜园、庄园、市集等格式场景,为乘客展示乡村振兴的丰硕建设成果。

“以观光旅游作为出发点,吸引人流量,对本地产业进行良好宣传,促进产业销售产量。”在环湖观光火车轨道谭屋村建设现场,一条长长的轨道正在沿线铺设。油城墟项目总负责人麻安康向记者介绍道,环湖观光火车轨道总里程长度约22公里,其中南线约7公里,北线约15公里,现已完成13.18公里,预计2023年1月15日试运营,将打造成为休闲、旅游观光与振兴乡镇产业为一体,带动振兴乡镇产业,提升村民收入,造福村民的重要民生工程建设项目。

“一核七村”

从“油”城到“游”城的风貌转变

驱车沿着市露天矿生态公园环湖而上,记者发现,不少村庄道路、圩街两旁的建筑都搭建了脚手架,工人们正顶着严寒为沿路的房屋、商铺做整体风貌提升,金塘圩街上“油城风格”的楼房也初露真容,记忆中的六七十年代“老油城”慢慢重新浮现,蓝图里美丽的“油城墟”正慢慢朝我们走近。

金塘镇是茂名的发源地,露天矿是茂名油页岩的发源地,把金塘镇作为“油城墟”的第一个示范点打造旧镇街油城风貌,从“油”城到“游”城的风貌转变,同时金塘镇的墟镇改造又能给露天矿带来生气。“以油城工业文化为核心,通过整体风貌提升,强化油城工业元素,引入主题食街、墟市,形成区域商业中心。”麻安康告诉记者,金塘镇全部街镇的外立面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滨河路商业风貌风景步行街区(籺街)计划春节前完成主体建设。周边的景观将利用宅前院后闲置土地打造“四小园”,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后半篇文章”。

走进位于环好心湖乡村振兴示范带北面的金塘镇谭屋村,记者看到,经过对外墙、村道乡道、雨污分流、垃圾回收池、村道照明工程、休闲健身设施等提升改造,如今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优美舒适。麻安康说,经过风貌提升改造,完善村内路网,打通田园综合体到好心湖通道,从而引入田园综合体人流,拉动游客到村消费,提升村民收入。除了谭屋村,包括上垌、牙象、洪山、天安、油甘窝、白土等七个精品村同样初见雏形,一条条柏油小路连接起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民居,房屋外墙绘上美丽乡村图,一个个风貌统一、合理有序、富有特色的村庄慢慢浮现在眼前。

麻安康向记者透露,在项目总体规划里,茂南区乡村振兴示范带涉及的七个乡村还会贯彻市领导对好心湖项目“生态修复、工业遗产、红色文化、乡村振兴、户外运动”的规划思路,根据每条村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定制不同产业和文化IP,因地制宜打造属地村史馆、党建广场、红色记忆广场、微型加工厂、多元化庄园、微型产业农场等凸显特色乡村主题的综合景观设施,利用露天矿公园成功的生态修复成果,发展以‘生态、工业遗产、乡村’为主题的茂名市旅游名片,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当下,乘着建设“油城墟”这股东风,茂名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1+4+ 6”工作布局和区委“1+4+7”工作举措,优化一核(“油城墟”)、两轴(S283产业发展主轴线、白沙河-白土河生态发展主轴线)、三区(红色白土、“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露天矿生态公园、绿色生态区)“1+ 2+3”发展格局,推动镇域发展重心整体向东南拓进,与好心湖连成一片,努力构建文旅融合全域旅游新格局,把茂南区金塘镇打造成现实版茂名后花园。

来源:茂名发布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