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顺德作出一个重要决定|区委全会

南方+ 记者

推进制造业当家,佛山顺德在行动。12月30日,顺德区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召开,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作报告时提出,全力打造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佛山市顺德区委  顺德区人民政府关于打造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的决定(讨论稿)》(下称《决定》)。

12月30日,顺德区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召开。蒋晓敏摄

12月30日,顺德区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召开。蒋晓敏摄

实体经济是发展经济的着力点。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专门对“突出制造业当家”作出了详细部署,佛山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推进制造业当家行动方案》,为顺德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对顺德来说,工业立区是始终不变的主导战略,制造业当家是始终不变的内在追求。

那么“最友好”意味着什么?刘智勇表示,这就是让顺德的制造业企业逐步实现综合成本最低、生产效率最高、市场竞争力最强,归根到底就是打造最适合制造业发展的土壤、生态和环境。“‘最’字代表我们自我批判、自我革新、自我超越的坚定决心,代表我们永不停步、大胆首创、实干争先的目标追求。”他说。

《决定》共九条,涉及扩空间、提效率、优配套、拿诚意、撑企业等方面,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力求集中最优质资源,拿出最精准举措,支持企业扎根实业、精耕制造,创新发展、走向全球。在《决定》的成稿过程中,顺德区相关领导组织召开有关部门和企业座谈会,并征求了各镇街、部门意见。

九条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坚定不移打造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全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长期稳定在55%—60%左右。

二、从万亿工业强区迈向1.5万亿新台阶。要充分发挥龙头领航、腰部支撑作用,到2025年实现工业企业“十百千”发展规划:年产值5000亿元左右的企业1家,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10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100家,全区工业总产值迈上1.5万亿新台阶。要促进“草灌乔”全面发展,实现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力争3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1000家。

三、促进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继续支持家电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形成集聚度最高、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全球智能家电制造中心、创新中心。大力支持机械装备、金属制品、汽车配件、黄金珠宝、建材、家具、五金、涂料等优势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加速发展。集中发展机器人、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着力培育顺德未来新的增长点,将北滘机器人谷打造成为中国工业机器人制造高地。实施制造业企业上市倍增计划,力争2025年全区上市公司数量达75家,打造资本市场顺德军团。

四、把科技创新作为制造业强区的第一动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营收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60%。加快高端机器人国家层次实验室建设,发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6家)的研发引领作用,依托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和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1家)开展重点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博士后工作站(32家)、博士后工作站分站(10家)、博士后创新实验实践基地(9家)等集聚高端人才,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力争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超过5%。

五、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上先行示范。发挥全球灯塔工厂(2家)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实施数字化示范工厂(11个)、示范车间(28个)和标杆项目倍增计划。用好省授予顺德的广东省工业云制造创新中心(美云智数)这一平台,鼓励开发工业互联网软件,推广企业数据集成上云、设备联网共享等深度用云模式。大力弘扬工匠文化,推动建立技师工作站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造一批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推进产教融合,支持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开展人才定制,培养一批既熟悉智能制造又有数字思维的新时代“数智蓝领”。

六、牢牢守住111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红线不动摇。2022年—2024年顺德将每年挂牌出让7000亩工业用地,相当于土地招拍挂制度实施13年以来的总和。未来三年,新出让工业用地、村级工业园改造用地、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每年将为顺德新增工业厂房面积超过1500万平方米。积极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提高供地效率,优化审批流程,力争做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

七、建立最完善的制造业配套支撑体系。发挥广东工业设计城的引领集聚作用,将顺德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设计基地。大力促进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知识产权、供应链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支持钢铁、金属、塑料等大型原材料专业市场规模化发展。开展全域仓储物流规划,建设一批“高标仓+智能化”现代物流园。用三年时间完成所有应建未建11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加快国家综合保税区的规划建设。深化顺德港、北滘港与蛇口港的“河海联运”,打造珠三角效率最高的内河港。

八、全面打造一流的宜居宜业环境。“宜居宜业、性价比高”是为制造业发展坚守的长期战略,顺德将努力在公共服务、城市品质上向一线城市看齐,在房价水平、生活成本上向三线城市靠拢。从2022年起,地铁广州7号线、佛山3号线、广佛环线城际开通运行,佛山11号线、佛穗莞城际将开工建设,力争广州26号线纳入近期建设规划,和祐国际医院、佛山中医院新院区、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陆续建成运营,佛山一中顺德学校、华东师大二附中美的高中等名校在顺德建成使用,一批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员工社区投入使用,工业园区周边环境大幅提升,以水美城、以水兴城将使城市环境实现凤凰蝶变。

九、打造最适宜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牢固树立“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理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坚决消除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企业在顺德发展顺心舒心,永远不用走后门、拉关系、托人情。瞄准企业所急所需,重塑产业政策体系,分层分类、精准发力,提高政策兑现效率,让政策红利直达大中小微各类企业,实现应享尽享。以用户思维推动行政审批集成改革,再造政务服务流程,形成办事最简、审批最快、监管最实、服务最优的政务服务体系,让“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成为全区干部行动自觉。

【南方日报记者】熊程

●专题阅读:

顺德区委第十四届三次全会

编辑 熊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