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广州“小蛮腰”上有斗门

今日斗门
+订阅

昨夜!

在绚丽的广州地标“小蛮腰”

斗门闪耀“亮相”!

广东年鱼与斗门白蕉海鲈“合体”

齐登上“小蛮腰”广州塔

向广东人民提前送上新年的祝福!

戳视频看国鲈“游”上广州塔

29日晚19时,适逢首届中国年鱼博览会盛大开幕之际,广东年鱼在当晚点亮了“小蛮腰”广州塔。在绚彩灯光的照映下,国鲈LOGO更为显眼。

“广东年鱼,年年有余”“白蕉海鲈,年鱼佳礼”等宣传语在广州塔上依次亮起,与“小蛮腰”璀璨的灯光一同点亮珠江夜空。“看,广州塔上有鱼!”当晚,不少市民都被这特色灯光所吸引。

年鱼在中国第一高塔——广州塔亮相,见证了广东年鱼的发展新高度,同时也象征了广东拼经济的新速度。

今年9月下旬,广东省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珠海斗门举行,八大菜系名厨同台烹饪白蕉海鲈,裸眼3D丰收光影秀上演,让白蕉海鲈“红火出圈”后,首次形成“年鱼经济”概念。

仅仅两个月,珠海乘势而上,继举办“白蕉海鲈杯”2022中国斗门垂钓大赛后,首届中国年鱼博览会隆重开幕。与此同时,广东年鱼和白蕉海鲈“跃”上广州塔,带着不一样的寓意。

一边是象征着广东拼经济的新消费赛道,一边是代表着中国第一高度的广州塔,广东年鱼和“小蛮腰”的“高新”结合,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打造“年鱼产业”,必将掀起“年鱼经济”新高潮,让广东农业“12221”获得了激情与速度拼经济的加速度。

作为“中国海鲈之乡”,斗门是全国最大的海鲈生产基地、最大的交易集散中心,白蕉海鲈养殖面积3.9万亩,养殖产量15.6万吨,占全省产量70%,占全国产量50%。

小斗了解到,经过多年发展,海鲈产业已形成集种苗、繁育、养殖、生产、加工、仓储、冷链、运输及贸易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

斗门全区拥有水产种苗场56家,规模养殖企业23家,加工企业23家,加工产值25亿元,5000余户渔业从业家庭,白蕉海鲈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5万多人。海鲈销售市场遍布全国各大城市,还出口到日本、韩国和欧美等国家,全区海鲈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70亿元。

今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珠海首次提出打造“年鱼经济”,随即“年鱼经济”迅速火爆全国,成为经济热词。

据悉,为推动斗门预制菜产业发展,斗门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系列促进产业发展的措施、组建了“海鲈预制菜产业联盟”、扶持相关企业加工技术升级、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各项举措持续发力,为接续探路“丰收节经济”、策源“年鱼经济”、打造“国鲈”品牌,蹄疾步稳、一路高歌。

▲白蕉海鲈产业中心效果图

眼下,“年鱼经济”旋风吹向全国。珠海斗门将以年鱼博览会为契机,努力打造“中国年鱼之都”,聚焦产业需求,拓展产业链条,深入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链创新做强水产业,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探索出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助推“年鱼经济”繁荣

做强“年鱼”品牌

加快白蕉海鲈“游”向世界的速度!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