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国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参与申报,来自广东的茶艺(潮州工夫茶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潮汕有句俗语,“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12月28日,位于泰国曼谷的华侨华人告诉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从潮汕到达曼谷,从中国到泰国,一杯工夫茶牵连着过去和现在,并已经在岁月的沉淀中,成为海内外华侨华人的一种文化,一条精神纽带。
泰国华侨在曼谷
工夫茶叶在泰国仍以进口为主
潮州工夫茶艺是广东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饮茶习俗。华侨华人以潮州工夫茶为媒,向扎根泰国的侨胞述说家乡故事,向泰国友人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泰国,很多潮汕籍华侨华人和泰国泰华进出口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泰国澄海同乡会副事长林俊然一样,保持着喝工夫茶的习惯。
泰国华侨在曼谷喝工夫茶
林俊然告诉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几乎每个潮汕人家庭都摆设有一套工夫茶具,而他只是在通过冲泡工夫茶回忆童年,思念家乡。
据资料记载,潮州地区的饮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至明代,潮州饮茶己渐次成风。清代爱国诗人丘逢甲曾赋诗,写下《潮州工夫茶》,词句优美——“曲院春风啜茗天,竹炉榄炭手亲煎。小砂壶渝新鹪嘴,来试潮州处女泉。”
泰国的茶叶店有售卖各式各样的茶壶
泰国泰华进出口商会理事长,泰国林氏宗亲总会理事长,泰国澄海同乡会副理事长林齐锐,至今仍难以忘记曾在潮州凤凰山看到的采茶的盛况——
采茶工的工人在漫山的茶田里采摘新叶,茶青渐渐堆叠在茶农的房前屋后,趁着阳光曝晒,而后这些满载着大自然馈赠的香气的茶叶,被茶农们拿入茶房焙制,茶香弥漫着酝酿着……
“泰国的潮州工夫茶多以进口为主,泰北一些地区有种植,但是量不多。”泰国潮州会馆副主席,泰国华人青年商会常务副会长,泰国泰华进出口商会常务理事林玮说。
泰国曼谷的茶业店里茶业品种丰富
工夫茶日益受到泰国青年喜爱
潮州工夫茶的冲泡用茶以乌龙茶类为主,其中尤以潮州单丛最受众人青睐。茶气氤氲中,那些远去的家乡的记忆,那些模糊的乡音,仿若也可以与茶香,在同一时空交错里,变成浓浓的乡愁。
“我对童年最大的记忆,就是爷爷沏的工夫茶。”泰国华人青年商会副会长,泰国泰华进出口商会常务理事陈卓平先生,闲暇时刻,冲一壶从家乡带来的中国茶,熟悉的茶香便能带他穿越时间、跨越空间,回到多年前的美好童年时光。
无独有偶,据公开报道,2002年9月,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工夫茶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香白,在马来西亚国际茶会上演示工夫茶的时候,一位91岁的老华侨看着工夫茶热泪盈眶。在这位老华侨眼里,一杯小小的潮州工夫茶,蕴含着民族的凝聚力,让他游荡半生,怀念起过去一家子坐在一起和和气气喝茶的情景。
泰国曼谷的茶业店里茶业品种丰富
潮州工夫茶艺主要程式有茶具讲示、茶师净手、泥炉生火、砂铫掏水、榄炭煮水、开水热罐、再温茶盅、茗倾素纸、壶纳乌龙、甘泉洗茶、提铫高冲、壶盖刮沫、淋盖追热、烫杯滚杯、低洒茶汤、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请品味、先闻茶香、和气细啜、三嗅杯底与瑞气圆融等21式。
森兴发茶行总经理郑天炬认为,对于泰国年轻人来说,喝一杯潮州工夫茶所花费的时间很长,他们一开始可能难以接受。然而,作为一种载道的文化,潮州工夫茶艺中蕴含了人生哲理深刻,而泰国很多学校也已经意识到通过传承潮州工夫茶艺,以此弘扬中华文化的优势,很多学校也已有邀请华人,举办潮州工夫茶艺讲座等活动。
泰国的茶艺店
曾留学泰国的90后赵晓辉目前在国内经营茶叶贸易,他十分看好工夫茶的泰国市场前景。
“新冠疫情暴发后,群众的健康素养普遍提升,泰国青年也逐渐意识到,饮茶对提升身体健康水平有所助益。”赵晓辉告诉记者,泰国因为气候炎热,当地人喜欢冰饮,所以潮汕工夫茶如果要进一步推广,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改良,相信会越来越受到泰国年轻一代的追捧。
【记者】沈丛升 实习生 江炜婷
【图片】林俊然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