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观天下
+订阅

【编者按】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加速演进——新冠疫情反复延宕,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治理严重缺失,人类发展面临多重危机和重大挑战。“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亟待共同破解。岁末年终,南方日报、南方+推出“2022国际年终报道”,回眸2022年、前瞻2023年,敬请垂注。

世界怎么了?

2022年,世界并不平静。

这一年里,俄乌冲突硝烟弥漫,不断造成外溢影响;北约战车继续贴近俄罗斯,持续加剧地区紧张形势;美西方政客继续伸出“黑手”,强迫他国“选边站队”,导致国家之间猜疑与误解不断加深……

这一年里,美联储加息的负面效应向全球持续外溢,贸易保护主义与美式“大国竞争”思维搅乱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国家“破产”再现和欧洲能源“寒冬”为世界敲响警钟……

2022年,世界怎么了?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全球正面临和平赤字、安全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造成的叠加风险。分析认为,全球治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阻力不容忽视,引发全球秩序失调与混乱的“始作俑者”亟待纠偏。

01

和平赤字

俄乌冲突走向长期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动荡之源

自今年2月24日俄罗斯发起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以来,这场被视为21世纪以来欧洲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已持续超过300天,尽管双方进行了几轮谈判,但至今仍难见到和平曙光。

俄乌冲突风险持续外溢,给全球带来深远影响。冲突爆发后,波兰等欧洲国家遭遇“难民潮”,中东、北非地区多国因乌克兰粮食、俄罗斯化肥断供爆发粮食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俄乌冲突成为2022年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不利因素”,且2023年可能也是如此。

6月1日,在乌克兰哈尔科夫市东部北萨尔托夫卡,一名老人从被炸毁的商铺前经过。(图片来源:新华社)

俄乌冲突期间,欧洲最大核电站之一——扎波罗热核电站多次遭炮击,连接刻赤海峡的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从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海底管道发生爆炸……冲突“螺旋式升级”,给全球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然而,美西方国家仍在“拱火浇油”。2022年12月15日,美国和欧盟委员会公布对俄新一轮制裁措施;12月21日,经过数月密谋,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华盛顿之行,引爆美国舆论,美国再宣布向乌克兰提供价值18.5亿美元的新一批大规模军援……

俄乌冲突缘何爆发?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乌克兰室主任、研究员赵会荣指出,从地区层面看,俄乌冲突的爆发是苏联解体以后俄乌双方关于国家地缘政治取向的矛盾激化的结果;从全球层面看,则是俄罗斯与美西方针对后苏联空间进行地缘政治对抗的结果。

“美国为维护本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采取孤立、压制和削弱俄罗斯的手段,同时持续推动北约东扩,不断武装乌克兰,推动该国走上亲西方、反俄的道路,是俄乌冲突爆发的重要外部原因。”赵会荣指出,俄乌冲突目前已经呈现长期化的发展趋势。

俄国防部长绍伊古3日表示,俄军已完全控制卢甘斯克地区。至此,俄军已“解放”卢甘斯克地区。这是5月26日在卢甘斯克波帕斯纳亚拍摄的被损坏的建筑。新华社发

包括俄乌冲突在内,今年以来全球军事冲突频发,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加剧:4月,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军事行动升级;8月,埃塞俄比亚政府军与“提人阵”武装在提格雷地区发生武装冲突;9月,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在边境地区爆发近年来最激烈交火……

全球和平赤字有增无减,全球治理正面临严峻挑战。什么是导致世界秩序“失衡”的主因?赵会荣指出,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安全面临的诸多威胁不仅没有消除,而且有了新的发展,其中首要的威胁就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仅针对俄罗斯,而且针对所有不服从美国指挥的国家,包括其盟友和伙伴。这种模式只会激发、激化矛盾并导致冲突,无助于矛盾的解决。”赵会荣表示。

02

安全赤字

北约扩张、搞“小圈子”,美式“大国竞争”思维加剧全球安全风险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12月5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俄乌冲突及冲突引发的国际紧张形势,正是北约国家一再拒绝为俄罗斯提供政策上的安全保障,持续东扩以及在俄邻国部署进攻性武器所导致的。

俄乌冲突爆发后,多国民众对北约加速扩张、挑动地区形势提出抗议,法国、西班牙、捷克、土耳其等北约成员国今年都曾爆发反北约集会。

然而,北约并未因此停止扩张步伐。今年7月,北约秘书长与芬兰外长和瑞典外交大臣正式签署了芬兰、瑞典两国加入北约组织的议定书。

北约总部。

不仅如此,美国及其主导的北约今年还在亚太地区频频布局,意图将“战火”烧向该地区。在今年6月召开的北约马德里峰会上,北约首次邀请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4个亚太国家参会,凸显其危险的“南扩”倾向。

9月15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宣布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9月24日,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四国领导人举行“四方安全对话(QUAD)”首次线下会议;12月12日,澳大利亚与美国首次举行“2+2”部长级会议……今年以来,美国在亚太地区“拉帮结派”,构建多个“小圈子”,冷战色彩愈发浓厚。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刘永涛指出,随着美国对全球战略的认知发生变化,该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愈发含有竞争意味。美国将其在欧洲、亚太地区的盟友和伙伴国家拉进“小圈子”煽动对抗,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其能够继续主导国际秩序,在大国竞争中不落入下风。

“美式‘大国竞争’思维不仅将导致亚太地区紧张形势加剧和军备竞赛风险上升,对全球安全形势也将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全球格局向不可控方向发展。”刘永涛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肖斌认为,破解全球安全“赤字”,首先需要避免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思维的出现。然而,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霸权缺乏制衡,该国在处理国际问题时“为所欲为”,这导致国际体系长期失衡,在试图治理全球安全问题时缺乏足够力量。

03

发展赤字

多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衰退,经济全球化未来或遭遇更大挑战

2022年,新冠疫情依旧在全球肆虐,俄乌冲突负面效应不断外溢,供应链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通胀危机接连爆发,拖慢了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

面对多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发展中国家首先遭受冲击。今年7月,斯里兰卡宣布“破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警告,超过30%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或濒临债务困境。

然而,发达国家相继开启“史诗级加息”,使得本已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其中,美联储分别在3月、5月、6月、7月、9月和12月共进行7次加息,累计加息425个基点。

美媒报道称,斯里兰卡和赞比亚等国出现的债务违约,正是受高通胀和美联储持续加息导致。由于美国的高利率刺激资本从很多发展中国家流出,更多发展中经济体的债务违约风险上升,“美元升值尤其会压垮必须以美元偿还债务的较贫穷国家”。

与此同时,一场因能源危机引发的“寒冬”也令不少欧洲国家的民众备受困扰。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公布与俄罗斯实现天然气“脱钩”计划,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能源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然而,用于代替俄罗斯天然气的液化天然气短期内难以弥补供应缺口,导致进入冬季后欧洲多国天然气价格高涨。为逃避寒冬与高昂暖气账单,欧洲还出现了“能源移民”南迁过冬现象。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指出,欧洲当前面临多重危机、陷入经济衰退,既是该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转型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矛盾在今年爆发所致,也因为其受到俄乌冲突、俄欧对立等地缘政治因素的冲击。

崔洪建指出,今年以来,在多重不确定性因素下,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在多国抬头,逆全球化浪潮不断上升;同时,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正遭受打击,多边经济平台机制出现失灵。这两大趋势未来或给经济全球化带来更大挑战。

04

治理赤字

全球治理平台频被工具化武器化,全球治理逻辑正发生“消极转向”

今年以来,极端气候事件在全球多地频发。在欧洲,夏季历史性大旱造成莱茵河等重要河流水位严重下降,河流运输瘫痪;在美国,多个州在圣诞节前因遭遇历史罕见的严寒天气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1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2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报告》指出,随着新冠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全球多个领域的发展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报告称,2015年以来,全世界食物不足人数的增加逆转了过去十年取得的所有进展,多重因素导致粮食价格在过去三年中急剧增长,全球食物生产的稳定性仍受到严重威胁,而粮食的损耗仍在加剧。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今年1月出席第76届联大会议时表示,2022年伊始,全球就面对更大的不确定性:不平等加剧、通胀上升、环境面临三重威胁、政治动荡冲突持续、大国之间不信任达到新高度、仇恨和谎言占据了舆论。这些问题,从本质上说都是全球治理的失败。

今年7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作出裁定,认定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无权在州层面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也不得要求发电厂放弃化石燃料转用可再生能源。

一度宣布放弃传统能源、强调能源转型的德国、荷兰、奥地利等欧洲国家,今年相继宣布重启煤电厂或采取措施支持煤电项目。新华社指出,西方国家在减排问题上频频“开倒车”,不仅无法解决导致其能源危机的根本问题,更会扰乱全球减排进程,损害全球气候治理。

应对全球治理挑战,各国须同心合力。然而,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难题,部分国家仍“自行其道”,还频频将国际规则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对全球共同利益造成损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室主任、研究员任琳日前发文指出,当前,全球治理赤字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全球问题不断涌现,各国对全球治理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各国尤其是部分大国,治理供给的意愿和能力却在下降;同时,霸权国频繁将全球治理平台“工具化”和“武器化”,不仅没有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作出建设性贡献,还在不断破坏已然危机重重的全球治理体系。

任琳指出,霸权国关注的是自身利益,意在强化对全球治理体系的集团化、集权化和等级化的塑造,而不是为全球治理体系提供公共产品、缓解治理赤字和实现全球治理的理想愿景。在霸权国的主导下,全球治理的逻辑正在发生消极转向——从过去的效率公平优先转为权力和竞争优先,这将直接或间接加剧治理赤字。

【记者】泠汐

【图片】新华社

我们怎么办?

世纪疫情影响深远,气候灾害接踵而至,地缘政治紧张对立,局部冲突激烈动荡,经济复苏迟滞乏力,能源粮食价格飙升……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在百年变局视阈下,人们进一步见证分裂与融合、动荡与稳定、衰退与复兴的激烈较量,在多重危机的叠加嵌套中探寻方向。

“面对这些挑战,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共渡难关,共创未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指明发展进步路径,为完善全球治理精准导航。

清响破空冥,赫日自当中。

01

治乱安危 国际格局深刻变革

2022年,在诸多危机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思维、新干涉主义的影子清晰可见。然而,国际格局朝向多极化秩序变革的动力也势不可挡。

这一年,大国关系校准航向。

大国关系是世界秩序的压舱石。当乌克兰局势把俄美、俄欧关系降到冰点,美欧关系频生嫌隙之际,世界把目光投向中国。习近平主席洞察国际风云,把握时代脉搏,广泛开展元首外交活动。从北京“冬奥外交”到中俄元首会晤,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先后访华,到G20、APEC中国的高光时刻,国际社会聚焦中国机遇,积极交往互动,倚重中国一贯公正的国际立场以及经济体量、话语分量、外交能量,期待中国为世界和平与经济复苏提供新智慧、新动能。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向世界明确了一个方向,就是防止中美关系脱轨失控,找到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确定了一个框架,就是共同探讨确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或战略性框架;启动了一个进程,就是要将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落到实处,管控和稳定中美关系。这场“峰会之峰会”时机特殊、意义重大,在开启中美“搭建桥梁”进程的同时,深刻影响国际格局的演变。

这一年,“全球化”潮流再涌。

历史的十字路口,从来都会有混淆视听的岔路、弯路、歧路。当下,分裂、对抗、脱钩、断链、排挤、围堵、鼓动、窜访等论调和行为,正在干扰全球和地区重大议题设置。然而,世界经济的大海,不可能退回到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以东盟为例,虽然同样饱受疫情和全球经济低迷影响,但在东盟与中国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的基础支撑以及今年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推动下,预计东盟今年增长率将达到5%,2023年略微放缓至4.7%,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彭斯撰文说,11月在东南亚举行的东盟系列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似乎正在表明一种趋势,即世界各国可能正在从对抗转向恢复国际舞台上的合作,这可能成为“去全球化故事的转折点”。

这一年,多边合作生机勃勃。

当前,集团政治甚嚣尘上,分裂对抗风险高企,“冷战”幽灵挥之不去,个别国家拉帮结派搞小圈子,胁迫别国选边站队。然而,多数国家会选择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越是变局乱局,越显多边主义的重要。今年,多个多边平台为构筑世界安全、增进国际互信、复苏经济活动、拓宽贸易规模带来众多新成果。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和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等,不仅带来掷地有声的政治宣言、联合声明、合作成果、交易意向,更用行动作出表率:众擎易举、独木难支,只有多边主义才是实现共同安全与共赢发展的保障。

02

兼爱则治 国际合作走向未来

2022年初,全世界聚焦北京,奥运圣火下,“一起向未来”的启示寓意隽永。世界在各类问题中会出现分歧,但人类发展依旧要靠寻找价值的共同点、利益的公约数、发展的新路径。金秋十月,全世界再次聚焦北京,在中共二十大的响亮声音中,思考国家发展、时代发展、世界发展的金钥匙。

这一年,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展示新启迪。

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当世界放缓发展脚步,中国频频被聚光灯照射: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18.5%,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30%;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超9000米石油深井鸣笛开钻;中国空间站闪耀太空……走在昂扬奋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所有这一切中国亮点,都找到了设计的原点。俄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久加诺夫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将为更多国家和人民开辟“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埃塞俄比亚教授贝尔胡特斯法评价中国式现代化“鼓舞世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具有启发借鉴意义。柬埔寨亚洲愿景研究院研究员通孟戴维认为“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真正的奇迹”,正在“激发许多发展中国家勇敢探索发展和繁荣的本国方案”。

这一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演示新路径。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今年12月7日,首趟“香蕉专列”从老挝首都万象发车,点对点驶往湖南长沙。对于老挝蕉农来说,专列上搭载的不只是抱团成长的香蕉,更有一个陆锁国向陆联国启航的梦想。在印度尼西亚,连接雅加达和万隆的高铁梦正在实现;在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实现了当地人快速通勤南北国土的夙愿;在孟加拉国,孟加拉国国父隧道项目结束了南亚地区没有水底隧道的历史……一线铁路、一条隧道、一座大桥,联通了地理,规划了发展,更在“行天下之大道”。目前,在国家层面,中老、中柬、中巴等越来越多双边命运共同体不断收获成果;在地区范围,中国同周边国家、亚太、中国—东盟、中国—中亚、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茁壮成长;在全球领域,中方倡议构建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卫生健康等命运共同体得到积极呼应。世界真切认同,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国利益紧密相连,“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带来和平与发展的机遇与平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在实处,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这一年,世界发展规律为人类标示方向。

世界正在时与势、危与机、向与背、竞与合中演变,人类正在进与退、兼与独、损与益中抉择。中国先哲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当今世界的大象,是和平与发展,是对话与协商,是共建与共享,是合作与共赢,是交流与互鉴,是开放与包容,是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是世界文明多元多样,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福祉。执此大象,无所不往。

在今年1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习近平主席通过“云讲坛”再次发出响亮中国声音,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为身处各种挑战的世界指明发展大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大江奔腾向海,总会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挡不了大江东去”。

这是历史前进的逻辑,这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回首2022年的世界,任凭波翻浪涌,我亦奋楫前行。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2022年大事记

●2月、3月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幕

2月4日至20日,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3月4日至13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举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彰显的团结、合作和希望为世界各国注入信心和力量。

2月

俄乌冲突爆发

2月24日,俄罗斯发起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此后,俄乌冲突局势愈演愈烈,在美西方的“拱火浇油”下,至今依然难以看到和平曙光。

4月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

4月20日至22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今年年会主题为“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马克龙连任法国总统

4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获胜,成为20年来首位胜选连任的法国总统。然而,本次大选出现的高弃票率、民粹主义崛起等问题,预示着马克龙执政之路充满挑战。

6月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

6月23日至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举行,主题为“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我国宣布推出中方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32项主要举措。

2022年七国集团(G7)峰会

6月26日,由德国主办的2022年七国集团(G7)峰会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埃尔茂城堡拉开帷幕。

7月

安倍晋三遭枪击身亡

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县奈良市街头演讲时遭枪击,经数小时抢救后不治身亡,终年67岁。

斯里兰卡政局“变天”

7月5日,斯里兰卡时任总理维克拉马辛哈表示,斯里兰卡已经“破产”,在该国发生的这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将至少持续到2023年底。7月9日,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爆发抗议活动,时任总统拉贾帕克萨辞职并离境。随后,在7月20日举行的议会总统选举投票中,维克拉马辛哈当选斯总统。

8月

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

8月2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国多次警告和强烈反对,窜访我国台湾地区,此举严重挑衅中国领土主权,中美双边关系因此出现十分明显的恶化。中国捍卫自身领土主权完整的行为得到全球170多个国家的支持和认可。

9月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当地时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城堡去世,终年96岁。伊丽莎白女王1926年4月21日出生,1936年成为王储,1952年继承王位,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上合组织峰会

当地时间9月1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撒马尔罕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仪式上,成员国领导人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撒马尔罕宣言》。会议决定由印度接任2022年至2023年度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

10月

英国首相接连换人

10月25日,英国保守党党首里希·苏纳克在白金汉宫接受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的正式任命,成为英国新任首相,系英国历史上首位亚裔首相。

此前,英国前首相约翰逊因“派对门”等丑闻遭遇“逼宫”,于当地时间7月7日宣布辞去保守党党首,待选出新党首后卸任首相一职。

9月6日,特拉斯正式就任英国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三位女首相。然而10月20日,仅仅担任了6周首相的特拉斯在唐宁街十号发表演说宣布辞职,成为英国历史上任期最短首相。

韩国首尔梨泰院大规模踩踏事故

当地时间10月29日晚,韩国首尔梨泰院万圣节庆典活动上发生踩踏事故,造成158人死亡。事故发生时梨泰院正举行万圣节派对,附近聚集约10万人,大多是前来参加派对的年轻人。

11月

美国中期选举

美国2022年中期选举于当地时间11月8日举行。尽管此前普遍预计共和党会大获全胜,但结果却仅以微弱优势掌控众议院。民主党也勉强保住了参议院多数席位,美国再一次迎来“分裂国会”。美国中期选举账单再创新高,竞选支出达到创纪录的167亿美元,各种选举乱象也侵蚀着选民对美式民主的信心。

世界人口突破80亿

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这天达到80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这是人类思考对地球负起共同责任的时刻。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

当地时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峰会主题为“共同复苏、强劲复苏”。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

卡塔尔世界杯

11月21日,卡塔尔世界杯在海湾球场拉开帷幕。12月18日,该届世界杯闭幕式和决赛在卢塞尔体育场进行,决赛中阿根廷队通过点球大战战胜法国队,赢得大力神杯。法国队和克罗地亚队分获亚军和季军。

印尼地震

当地时间11月21日,印尼西爪哇省发生地震,造成602人死亡,7700多人受伤,约5.8万所房屋被毁,近7.4万人被迫离家避难。

印度GDP将超过英国

印度政府11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印度2022—2023财年第二季度(6月—9月)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有机构预计,该财年印度经济增长率为7%,将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12月

中阿峰会和中海峰会

12月9日,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在沙特举行。近年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系不断提质增速,双峰会的召开让中阿关系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美联储年内七度加息

12月15日凌晨3时,美联储宣布加息50个基点,目前基准利率是4.5%,是过去15年以来的最高。3月以来,美联储连续七次加息,包括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水平在不足一年内从接近零快速升至4.25%至4.50%之间,创下美联储自上世纪80年代初遏制高通胀以来最为激进的加息行动。

【文字整理】彭奕菲 实习生 宋小玉


【策划】罗彦军 郑幼智  

【统筹】彭奕菲 李杰伦

【责编】李卓 张茵

【美编】马嘉雯

【来源】南方日报

延伸阅读

穿行2022·180秒回顾俄乌冲突“世界冲击波”|国际年终报道>>

编辑 冯颖妍 陈梅玉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