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土地整治:从化“万亩良田”始耕耘

南方+ 记者

广州从化的沃野上,惠风骀荡、生机勃发。

12月29日,从化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鳌头万亩良田示范项目宣告动工。这是该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首先启动实施的项目,也是从化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载体。该项目总投资6.7亿元人民币,覆盖从化区鳌头镇8个行政村1.3万亩土地。

从化区鳌头镇位于城市近郊,城乡要素流动频繁。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大背景下,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既是超大城市探索发挥空间优势和区位特色的实践所需,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命题。

作为全国唯一县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从化区以鳌头万亩良田示范项目为“试验田”,找准构建高质量国土空间的解题方法和突破口,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全域整治:“一子落”实现“满盘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棋眼”,就是广袤的土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将田、水、路、林、村按照生命共同体和生态文明要求整体规划设计的新政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从现实来看,耕地破碎化、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生态质量退化与流域治理难协同等难题,长期制约着广大农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急需综合性整治手段进行破题。

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正式部署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这是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靠(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推进城乡融合的一项系统工程。

通俗而言,就是乡村的土地散乱,利用效率低,需要用政策引导规划起来。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路可以追溯到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下称“千万工程”)。这项启动于2003年的全域乡村综合治理工程十余年来不断推进、久久为功。2018年,浙江“千万工程”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得到了国际的充分认可。

继浙江之后,河南、湖北等多省积极跟进。与此同时,上海郊野公园建设、武汉田园综合体建设、成都市小组微生整治等工作,以及湖南省安仁稻田公园、重庆市铜梁奇彩梦园等项目实践,都体现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基本内涵,创造了国土综合整治新模式。

用活土地要素,实现满盘皆赢。实践证明,这是一件打基础、利长远,具有全局意义的工作——全国设置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既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也是自然资源部门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平台,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近日,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县域振兴,高水平谋划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在内涵、目标上高度契合了省委有关部署。

因此,从化试点大有可为,也是恰逢其时。

试点动工:“争前列”就要“干最好”

从化的试点工作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2021年,从化区成为全国唯一的区(县)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另一方面,从化区、鳌头镇均被纳入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形成了县域、镇域双试点。

重任在肩、使命如磐。试点开展以来,从化区立足生态本底优势,以“4+X”模式为抓手(“4”是4类基本内容: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保护;“X”是若干可选内容,如村庄整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废弃矿山修复等),坚持全区“一盘棋”整体谋划。

此次动工仪式,从化再度吹响了“以时不我待的干劲抓建设,以倾力倾情的服务优环境,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争一流”的冲锋号角。

从化区鳌头镇,更要勇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排头兵。

从地理来看,面积近350平方公里、土地广袤的鳌头镇既是农业大镇,又是工业重镇。工农相宜是这里的最大特色——猪种业中心、风行牛奶、壹号鸡蛋、玫瑰柑等知名农业品牌交相辉映;植物工厂、苏宁电商、煜丰智能家居、好莱客等特色产业汇集。

位于超大城市近郊,城乡要素资源流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机遇在这里叠加。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在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背景下,鳌头镇有工农基础,整治提升的潜力也大。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鳌头镇万亩良田示范项目按照“小切口大示范”“小步快走”的策略,蹄疾步稳地推进实施。该项目将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内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碎片化”、农田土壤退化、水利功能不足和交通不顺畅等问题。

目前,鳌头万亩良田示范项目已规划设计农田、河道、村庄三大类14项子工程,并将新垦造水田1246亩。项目整体采用全过程咨询管理和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中电建华东院、水电六局、广州珠江监理咨询集团等单位参与建设,预计2024年底竣工。

该项目实施后,在经济效益方面,预计将形成全域土地整治+三产融合的新产业结构,为片区发展带来高质量增长点;在社会效益方面,有助于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在生态效益方面,有助于构建集约高效的土地保护和利用新格局。

从化探索:“农业强”推动“百业兴”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搭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东风,鳌头万亩良田示范项目将建成农田产值高、碳汇价值大、产业模式新、文化融合深、风貌有特色的大湾区高质量生态田园示范区。

“我们希望推进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发展,塑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形态,带动鳌头镇经济社会发展,为从化区实现‘一核两翼三带’城市总体布局注入更强大的发展动能。”鳌头万亩良田示范项目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陈亿介绍。

例如,通过数字化工程打造“北回归线上的粮仓”。该项目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农田建设管护需求,搭建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管控平台系统。“届时,整个连片农田的作业,比如无人机喷药、现代浇灌都可以进行数字化调度。”陈亿说。

基于建筑现状,当地村庄的沿街商铺则将考虑引入岭南地区的南洋风格。在统一风格下采用不同细节处理,由村民自己选择,组合后形成乡村较为随机、生动的立面。以次为缩影,通过整治提升的村庄将有效提升商业价值,实现“一村一品”,带动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因水而灵动。经过改造,潖江二河等水系将穿过村庄,串联起湖塘节点、木棉广场,通过堤顶步道、亲水栈桥等连接河岸两侧的休闲带,形成滨水地区村民公共活动空间和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再现以村庄、鱼塘、河道为基底的田园风光。

“过去对于乡村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是独立作业。如今,我们将通过鳌头万亩良田示范项目,串珠、连线、成片,实现由单一的土地整治向规划管控和空间治理的转变。”陈亿举例谈到,比如河道整治不仅要加固河道基底,还要美化河畔,甚至建设现代农业灌溉体系。

系统规划、全盘推进,试点工作以土地整治为抓手,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交响乐”,谱写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奏曲”。

漫步碧道、徜徉绿海、坐卧河畔、体验研学……未来,人们来到从化区鳌头镇,既能见证智慧农业保障“菜篮子”“米袋子”安全,又将领略别具岭南特色的现代文旅项目。一幅山水锦绣、民生安康的壮阔画卷,正在缓缓铺开。

【南方日报记者】李鹏程

【摄影】李晓彤

1


编辑 李志颖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