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出现的白肺症状与原始毒株有关吗?国家卫健委回应

南方+

12月27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点击观看直播>>>

国家卫健委:在今后传染病防控将继续坚持发扬“四方责任”

在近三年的疫情防控中,属地、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落实四方责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冠调整为“乙类乙管”后,“四方责任”将会有哪些变化?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在12月2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冠调整为“乙类乙管”后,“四方责任”仍然是整个疫情防控的一条经验,在今后的各种传染病防控将继续坚持和发扬。他指出,仍然要继续坚持发挥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作用,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合力,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也会对“四方责任”的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

常继乐介绍,在“乙类乙管”以后,属地政府将重点侧重于服务,主要是要做好监测预警、疫情信息公布以及加强和完善医疗救治方面的服务工作。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引导大家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

常继乐指出,行业部门要转向倡导员工加强自我防护,全程接种疫苗,像养老院、儿童福利院、学前机构和学校等重点机构主管部门在疫情流行期间,还要继续发挥重要的行业指导作用;单位要转向为员工提供疫情服务、疫情防控的相关服务工作,比如健康监测,还要督促员工打疫苗。学校、养老院这些重点机构在疫情流行期间,还要继续坚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防止聚集性疫情发生。

常继乐表示,个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协助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防控工作。“乙类乙管”后,个人防护方面不能放松,尤其在重要场合必须戴口罩,还要勤洗手、多通风,最好使用公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人把这些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称作社会疫苗,提倡大家既要接种新冠疫苗,也要接种前面提到的社会疫苗。

现阶段出现的白肺症状与原始毒株有关吗?国家卫健委回应

在12月2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对近期受到关注的白肺症状作出回应,她表示现在出现的所谓白肺与武汉的原始毒株和疫苗接种没有关系,当前流行的毒株仍然是奥密克戎。

01:43

现阶段出现的白肺症状与原始毒株和疫苗接种有关吗?国家卫健委回应

“现在网络上大家说的白肺,有的不是真正的白肺,有的也没有达到很严重的程度,出现了把它误称为白肺的情况。”焦雅辉说。

焦雅辉介绍,并不是只要肺部出现了炎症就叫白肺,实际上是比较严重的肺炎表现才会出现白肺。一般来讲,就是肺部的炎症比较重、肺部渗出液比较多的时候,白色的影像区域面积达到了70%-80%,才在临床上称为白肺。出现白肺的患者会出现低氧血症,在临床上尤其在现在这一波疫情中,主要是高龄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白肺,占比非常低。

焦雅辉介绍,在治疗上,现在有成熟的专家共识和治疗方案。主要是俯卧位通气,进行给氧治疗,包括无创呼吸机和有创呼吸机,还有ECMO,同时加强原发病的对因治疗。经过治疗,相当部分患者可以好转。

国家卫健委:全国重症床位资源总体来看是充足的

记者从12月2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我国床位资源和设备资源能满足重症患者需求,全国重症床位资源总体来看是充足的。

00:48

我国当前医疗资源储备能否满足需求?国家卫健委回应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床位资源方面,国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总的床位数是561.6万张,近期床位使用率都在60%左右。截止12月25日,全国重症医学的床位总数是18.1万张,每10万人的有12.8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的重症医学床位数是13.34万张,可转换ICU的床位是10.48万张,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重症床位的使用率平均在50%左右波动。现在经历重症救治高峰的省份的床位资源已经接近了临界值,需要进一步扩充重症床位的资源。

焦雅辉指出,在重症抢救的设备方面,截止12月25日,共有血液透析单元16.7万个, CRT2.4万台,体外膜肺氧合(ECMO)2600余台,有创呼吸机13.1万台,无创呼吸机15.7万台,监护仪109万台,高流量吸氧仪5.8万台。

“我们也将根据疫情的发展情况,继续加大监测。同时,也要求省内建立区域协同支援。根据每一个地方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及时统筹调配全国的重症资源。”焦雅辉说。

国家卫健委:实施“乙类乙管”绝不是放开不管

1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发布会上介绍,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已经进入新阶段,面临新任务,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是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等基础上作出的防控策略调整,是实事求是、应实应时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主动作为,是为了不断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高低风险区,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对相关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实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应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

‘乙类乙管’ 绝不是放开不管,重点是强化服务和保障。”米锋表示,要抓实抓起医疗救治资源准备,着力做好群众用药需求,全力做好重点人群的防护和救治,特别是强化老年人疫苗接种和健康管理,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仍然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坚持近三年来养成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始终做好个人防护。

具备什么条件实现新冠“乙类乙管”?国家卫健委:打的是有准备之仗,绝不是被动放开

在12月2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从传染病的特征、健康影响、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需要出发,将一种传染病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需要具备相关条件,这是《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要求,是依法防控的鲜明体现。

李斌表示,当前,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防控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密切跟踪病毒特点,研判疫情形势变化,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和药物供给,加强医疗救治和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等因素,都为调整新冠病毒感染的法律归类创造了条件。因此调整为“乙类乙管”,打的是有准备之仗,而绝不是被动放开。

李斌指出,当前全球大流行尚未结束,疫情走向仍有不确定性,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新冠疫情仍保持着高于普通传染病的防治措施。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绝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继续强化管理,强化服务,强化保障。

“接下来,将依法依规对新冠病毒感染采取乙类预防控制措施,抓实抓细医疗救治资源的准备。着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重点做好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的防护和救治,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努力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李斌说。

“乙类甲管”变为“乙类乙管”,防控措施有何不同?国家疾控局回应:有四个重要变化

12月27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当前根据新冠病毒变异情况和疫情形势的变化,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到了“乙类乙管”,调整以后在防控措施方面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不同:

一是在传染源发现方面,“乙类甲管”的时候,主要是通过风险职业人群进行核酸应检尽检、风险区域全员的核酸筛查等方式来发现感染者。实施以后“乙类乙管”以后,主要是通过医疗机构就诊、居民自我健康监测、重点人群检测等方式来发现感染者。

二是在传染源的管理方面,“乙类甲管”的时候,在对发现的感染者和未排除的疑似病例要实行隔离治疗措施,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要开展流行病学的调查和隔离观察。实施“乙类乙管”以后,对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可以自愿选择居家健康管理。

三是在社会面的防控方面,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以后,社会面的防控措施更多地集中在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消除或者减少对其他场所机构和人员活动的限制,尽量减少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是在国境卫生检疫方面,实行“乙类乙管”以后,对入境人员不再实施闭环转运集中隔离等措施。来华人员须按照海关的要求填写健康声明卡,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的人员可以直接进入到社会面。此外对入境的物品不再采取预防性的消毒,对进口冷链食品也不再进行抽验。

梁万年:实施“乙类乙管”不是放任不管,将加强病毒病理情况的监测

实施“乙类乙管”是否可能导致疫情更快、更大范围传播?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回应,实施“乙类乙管”不是放任不管,将加强病毒病理情况的监测。

梁万年表示,在防控措施调整的初期,可能会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增加,可能会引发药品的供应不足,部分地区产生医疗挤兑,甚至会引起公众的恐慌。为此,我们一起和正在积极针对这些分析进行有关的准备,保障调整的平稳度。

“当前我们应该将工作的重心从防感染转移到医疗救治上。“梁万年表示,防控工作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断的平稳有序,特别需要关注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儿童幼小痛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疫苗接种、个人保护和感染后的及时救治,最大限度的保障医疗需求,最大限度的检查重症和死亡,有效的防范分析,有必要进一步强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人群的疫苗接种;二是加强药品的供应保障。包括中药、西药以及相关的医疗设施设备,千方百计的满足老百姓的用药需求。三是通过在线的健康咨询,科学普及的鼓励具备居家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优先选择居家隔离照顾。对老年人的重症高风险人群要摸清底数,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健康管理,提供转运、住院等运输通道,确保应收尽收。四是完善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机制,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基层诊疗能力建设,统筹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的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尽最大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五是做好风险沟通,加强宣传倡导,围绕健康监测、个人防护、居家合理用药等方面给出建议,帮助公众了解如何科学合理用药、何时就医以及去哪里就医的具体问题,引导公众理性应对新冠疫情,避免恐慌。六是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和维持社会经济日常运行的工作人员。七是加强病毒病理情况的监测,加强疾病的严重性、医疗资源使用等情况的监测,尽量避免发生医疗资源的挤兑。

国家医疗资源储备如何?国家卫健委:改造扩充资源,保障人民就医

当前疫情广泛传播有地方病例出现激增,网友反映感染出现严重情况后入院救治困难,请问当前的疫情形势下调整为“乙类乙管”之后,我们国家的医疗资源储备如何?能否满足救治需要?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随着疫情发展进入到不同阶段,需求是不一样的,在有的地方,现在疫情正在进展中,那么发热门诊的治疗需求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在有的地方,随着重症患者的出现,现在急诊和重症的救治需求和压力很大。

采取多种措施指导地方不断来扩充医疗资源来满足、扩大我们的医疗服务供给,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在扩充发热门诊的医疗资源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一是扩容发热门诊资源。我们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和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要开设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应开尽开,应设尽设。截止12月25日,全国二级以上医院的发热门诊超过了1.6万个,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超过了4.1万个。同时,简化发热门诊的就诊流程。另外,增加药品的配备,提高发热门诊的医疗服务效率,另外在一些地方,像北京、上海、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市也通过利用方舱医院体育馆和核酸采样点,把它改造成临时的发热诊疗点,不断来满足发热患者的一个治疗的需求。二是推行分级诊疗,我们要求在城市以地级市为单位划分网格化的医联体;在农村,以县为单位建组建县域一共体,利用分级诊疗的模式,充分发挥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的作用。各级医疗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为患者提供分层分级的医疗救治的服务。三是通过互联网的诊疗服务,提供线上的这种咨询和用药指导,开具相应的处方,利用线下第三方配送,来满足患者的用药的需求。四是要多渠道增加药品的供给。相关部门加大药品的生产、配送和供应。更多的患者可以通过零售药店或者是线上购药的方式来获得需要的这个药品。

对于重症的患者救治是当前的工作的一个重点。对于重症患者,一方面是扩容,增加二级医疗机构的重症资源,重点是拓展三级医院的重症的医疗资源。二是关口前移,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把基础疾病的这些老年人管理起来进行,根据其健康风险等级来实施分级的健康管理。三是要求三级医院要发挥重症救治的兜底保障作用,同医疗机构要扩容急诊接诊的能力。医院要畅通急诊和住院病房收治之间个绿色通道,对于急诊留观的重症患者要实现24小时收治。最大程度的来实现重症患者的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对于120供需紧张的问题,各地一方面是扩容120急救电话的接听能力,另外提高120急救车辆的响应率,同时利用多个渠道来解决非急救转运的需求保证。四是强烈建议或呼吁,老年人能够加强疫苗接种来预防和降低重症和病亡的发生。

新冠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还会每日公布疫情数据吗?疾控中心回应

在27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主任医师殷文武表示,新冠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疾病监测报告以及对外发布做了如下的调整建议:

一是公布内容的调整,要公布现有住院病例数、现有重症包括危重症以及累计的死亡病例数,删除既往的密切接触者的报告情况,不再区分本土病例和输入病例。

二是对发布频次的调整,将根据疫情的情况做动态调整,最终回归到乙类传染病一个月公布一次的频次。

三是公布平台的调整,将由中国疾控中心在中心网站定期公布,在监测内容上,由病例报告为主调整为病例报告、核酸和抗原检测数据、病毒变异情况等综合监测为主。

实施“乙类乙管”后,疫情防控重点将如何变化?国家疾控局回应

实施“乙类乙管”后,疫情防控重点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介绍,未来防控措施重点将侧重于“三重一大”,即加强重点人群的保护、加强重点机构的防控、做好重点行业的防控、动态开展大型密闭场所防控和大型活动管理。

常继乐表示,实施“乙类乙管”只是管的等级,不是不管,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因时应势的动态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断提高科学精准的防控水平,这应该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

他介绍,当前根据病毒的特点、医疗资源的准备、防控经验的积累、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等综合因素的研判,我国已经具备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条件。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管理措施及时科学的,也是有必要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不是可以松口气、歇歇脚的信号,不是一放了之。”常继乐表示,不管是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流行的时候,都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传播的措施,调整以后工作目标确立为防重症,工作重心由防范全人群感染到保护重点人群,降低重症和死亡,目的还是最大程度的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梁万年解读新冠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因时因势进行优化

在27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这次的调整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基于上述因素的综合分析,国际国内疫情形势和未来走向的综合研判,统筹社会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等依法作出的科学调整。从法理的依据来看,当一种传染病可能对公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时候,国家可以对公民和社会采取高强度的干预措施,但是当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减弱,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减轻的时候,国家就应该动态调整干预措施的强度,保证传染病的防控因时因势的优化调整。

梁万年指出,从我国传染病防控历史和实战经验来看,当面临新化突发的传染病时,由于对其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的特征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其传染力致病力以及是否病原体的变异特征尚不清晰。

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自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05年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应对以来,有效的经验做法,是在第一时间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并且实施甲类传染病的管控措施,以快速的控制疾病传播。但随着对疾病和病原体流行规律的研究和认识的深入,临床治疗手段,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有效的防控措施经验的积累,曾采取的“乙类甲管”甲型H1N1流感,现在是并入了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按照丙类传染病进行监测管理。

新冠“乙类乙管”后是否可以放松个人防护?中国疾控中心:更要做好防护

新冠“乙类乙管”之后,社会面的传染源更加不确定,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主任医师殷文武强调更要做好个人防护,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是其一。第二,应该讲究卫生,勤洗手,遵守咳嗽的礼仪,保持清洁常通风,必要时使用消毒剂,在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规范戴口罩。其次,积极接种疫苗,提高自己的抵抗力,身体条件允许的话,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尽快去接种。第四,做好健康监测和居家治疗,如果出现疑似症状,通过抗原检查,如果阳性的话,症状又不重就可以居家治疗,但是在这个期间,要减少跟其他人的接触,并且时刻关注自己的症状。如果有症状加重,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去就诊。重点人群如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还有儿童孕妇在疫情防控期间最好是减少就诊。

临近两节,农村疫情防控如何保障?卫健委:药品要能“下去”,重症要能转“上来”

元旦和春节临近,随着人员的流动,农村疫情传播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做好农村的疫情防控最主要的是亮点,一方面是药品要能“下去”,要能配送到最末端的县、乡、村卫生室,向这些地方配足配齐所需药品;另外一个重点是重症能够“转上来”,即重症患者要能够及时转运出来,送到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去就诊。为此,我们出台了相关的措施,要求加强农村的疫情防控,特别是在两节期间,对这些工作作出了部署和安排。

首先,要求在农村以县为单位网格化的布局县域的医供体,乡村要发挥各自承担的功能任务,把高风险人群都纳入到管理范围当中。

第二,要充分发挥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的城乡对口支援的机制,要求在省内充分发挥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的作用,由城市的二级以上的医院跟县医院结对的关系来进行分区包片,一旦发生需要重症救治的情况,也要建立市和县之间的两级转诊机制。

第三,要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高风险人群能够管起来,对他们的健康状况进行摸底,根据不同的健康风险等级来实施健康的管理,一旦发生情况变化的时候,要及时地转诊。

第四,要进行分级诊疗和分类的救治,特别对于这些重症的患者,要立即转诊到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如果患者不具备转诊条件,也要求了城市支援的医院要通过远程或者是派出专家指导的方式来指导医疗救治。在两节期间,一方面是要支援的医院,要通过派驻人员在县医院驻点指导,另外也要求各地利用巡回医疗车、巡回医疗队在两节期间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巡诊的力度,及时发现高风险人群尽早采取相应的干预的措施。

防控政策调整如何统筹国际国内防控形势?疾控中心回应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主任医师殷文武在27日下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流行,并且病毒在持续的变异,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当前国内的疫情正处在快速上升的阶段,各地防控的措施以及公众对防控措施的依从性、各地的人口密度、生活习惯以及地理气候等这些条件,使得不同的地方它的疫情高峰所到达的时间会有所差异。未来这一段时间,各地会陆续的迎来疫情的高峰。

根据牛津的政策严格指数和相关官方网站公布的信息,全球大多数的国际国家已经调整了国内的新冠疫情的防控政策,比如不再对工作场所、公共活动。公共交通旅行等进行限制,仅保留特定场所佩戴口罩的要求。

殷文武表示,这次的调整实际上是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致病率的特性、感染后引起重症死亡的情况,以及国际上疫情变化作出的,是为了更好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以及新冠病毒的变异株的新特点,使得防控更具可操作性和更有针对性,更好的统筹疫情防控和这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好的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最大限度的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梁万年:未来各地将陆续面临疫情流行、医疗救治压力,要更加精准、科学防控

政策调整之后,是否意味着我们离走出大流行回归以前的生活节奏更近了一步?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说,调整为“乙类乙管”,是基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力和致病力的特性、引起的重症死亡等情况以及国际上一些形势的变化所做的调整,正是综合分析为我们离走出大流行又近了一步而做出的。

梁万年表示,当前新冠疫情全球持续流行,病毒变异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国内疫情总体还处于快速的上升阶段,受各地人群的流动性、人口密度、人群免疫水平的差异,各地迎来疫情流行高峰的时间有所差别,未来一段时间内,各地将陆续面临疫情的流行和医疗救治的压力。

“为此,我们仍然不能放任不管,而是要更加精准、更加科学的防控,保障日常的医疗卫生需求,防止医疗资源的挤兑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农村地区的防控能力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梁万年表示,当前,需要落实好新形势下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的新任务,一方面政府部门卫生健康系统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和职责要求,继续做好相关的防控和救治工作,做好应对可能风险的各项准备,千方百计的降低重症,减少死亡,保护健康;另一方面,特别需要公众继续配合落实好相关的防护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合理就医,减少不必要的流动和聚集,降低短期内流行高峰所带来的医疗资源的冲击。

梁万年最后表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够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

如何追踪感染数目?中国疾控中心回应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主任医师殷文武表示,防控措施调整之后,采取多种措施收集疫情信息以评估疫情的强度,及其发展趋势。第一,利用网络报告的数据,但是目前该数据比核酸全员筛查要少得多。第二,收集哨点医院的信息,包括一些医院发热门诊的情况、重症及死亡的情况。同时,也收集一些相关的大数据,比如药店的发热药品的相关数据以及一些求救信息。

中国疾控中心也积极跟各地保持联系,各地也积极开展工作。有的是在社区开展感染情况的调查,还有的采取网络问卷的调查,这些都弥补了报告的缺陷,对疫情的评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殷文武表示,将持续关注疫情,跟踪评估疫情情况,后续相关情况有结果后公布。

【记者】段江含

【后方联动】赵晓娜 吴扬 张晋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张位进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