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西陇村的古韵新貌

潮州发布
+订阅

西陇村环境洁净,村口池塘清澈明亮,附近还安装了健身器材。

  静谧祥和的村庄、婉约古朴的古厝、错落有致的房舍、干净整洁的道路、勤劳朴实的村民……这就是湘桥区铁铺镇西陇村今貌。该村位于铁铺镇政府东南5公里处。近年来,西陇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亮点频闪,处处洋溢着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

  一

  普普通通的西陇村,却藏着许多古风古貌的建筑,行走在乡村中,不时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彩与魅力。

  该村有一座很有代表性的民居大夫第,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其格局原为纵三进横三列,即主体为“四点金”后面加一天井和后包左右各一条巷。据了解,清朝末年,后人在左侧从厝之外加建一条从厝,从厝中建有小洋楼。经过岁月的洗礼,大夫第斑驳老旧,却富有韵味。

  说到这座大夫第,不得不提到其原主人——水师提督杨瑞。据介绍,杨瑞生于1693年,少年时到南澳投军为兵丁,他才华超群,得到上司看重提拔,后又在平定台湾、镇守闽疆取得功绩,因其曾任福建水师提督,后世村人皆称其杨提督。

  西陇村是片村,含西陇、古陇两个自然村。在古陇村,还有代表性民居古陇寨。古陇寨建于南宋绍定元年,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东、西、北三面共建有35间房,均为两层木楼楼房,贝灰沙杉木结构,中间建有“四点金式”一套房屋,即一大门一厅二房,一天井南北走廊建筑格局,保存现状基本完好。

  除了大夫第、古陇寨,村里还有不少传统祠堂,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艺,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陈氏宗祠,占地面积254平方米,坐北朝南,三开间两进深一天井布局,灰木结构,以石为柱,木为梁,木雕兽类花鸟。重修时屋顶脊装饰彩瓷花鸟图案,大门墙贴彩砖显得古色古香。依附着这些传统古建筑而存在的历史遗存和文化元素,是许多游子的乡情寄托。“近段时间村里几座祠堂都在修缮,经过修旧如旧的修缮,将焕发出新的风韵。”西陇村党支部书记林桂冲介绍说。

  漫步在村中,与古厝近距离接触,触摸一砖一瓦,你可以感受到时光的倒流,触摸古代潮人生活的气息,细细品味那历史的余响。

  二

  近年来,该村不断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丰富了村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激发了他们的活力,促进了邻里关系。

  西陇村村口有一口池塘,池水清澈明亮,边上建有凉亭,不时有村民来这里纳凉、休息,附近还安装了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孩子们经常会到这里来嬉戏玩耍。西陇老人活动中心每天都聚集了不少前来活动消遣的老人,他们或看电视欣赏潮剧,或三五人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其乐融融。“几年前老人活动中心重新装修,购置了跑步机,安装了空调,环境好了很多,我们都很喜欢来这里活动。”村民杨伯说。

  在西陇村文化活动中心,设置了宽广的文化活动广场、多重幕布的大戏台,还有音响器材等设备。文化活动中心经常乐声阵阵、舞姿翩跹,村民们来这里唱潮剧、唱流行歌曲、跳舞等,悠扬的歌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参加许多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林桂冲说。

  村里还自发组建了两支广场舞队:青年队和老年队。老年队经常到各地比赛,获得不少奖项。每逢节庆和纪念日活动,广场舞爱好者队伍载歌载舞,用优美的舞姿歌颂新时代美好幸福生活,展现了良好精神面貌和风采,“点亮”乡村新生活,让沉寂的乡村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

  建设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近年来,西陇村积极开展广多区路及古陇路等道路建设、建设农贸市场等“民心工程”建设,着力改善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环境,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高。(文/图 潮州日报记者 李欢欢 庄园)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