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张看,张爱玲 | 东莞文学艺术院冬令写作营专家讲座回顾(五)

东莞文联
+订阅

张鸿:张看,张爱玲

东莞文学艺术院冬令写作营专家讲座回顾(五)

编者按:

近年来,东莞大力实施作家和艺术家们的培育工程,加强文学人才培养优化人才队伍。为进一步孵化培育更多的文学中坚力量,在孵化项目中再催生更多的优秀作品,在东莞市文联指导下,2022年12月12日东莞文学艺术院首届写作营开营,对优秀中青年作家进行培训。本次冬令写作营邀请了国内文学名家《人民文学》编审杨海蒂、《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刘大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述卓、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著名诗人西篱、著名诗人郑小琼、花城出版社社长张懿、资深文学编辑张鸿等名家,以线下现场授课和线上远程授课相结合的方式,为东莞文艺精品文本类孵化项目签约作家、东莞优秀的中青年作家等学员进行授课,激发东莞创作生产活力,推动东莞文学艺术创作向高峰迈进。目前写作营已经结束,东莞文联公众号将推出七期专家讲座回顾,以飨广大读者。敬请关注。

张爱玲,现代文学史上的天才女作家,年少成名,集智慧与丰富情感为一身的珍稀才女。她的作品文字成熟稳重,臻于化境。她的性格孤傲直冷,却又悲天悯人,她通达人情世故,却又我行我素,自以为标。她对人性的解读独到而透彻,技巧圆熟,充满机智与智慧。写作营上,专家团队的张鸿老师带来《张看,张爱玲》主题讲座,她对张爱玲的情感、作品、家庭关系、历史文化背景等层层抽丝剥茧,给现场学员带来最真实、最详尽的张爱玲。

张鸿老师为一级作家、编审,出版策划人。已出版散文集《指尖上的复调》《香巴拉的背影》《没错,我是一个女巫》《每幅面孔都是一部经书》,人物传记《高剑父》,文学评论集《编辑手记》,编著散文评论集《大地上的标记——中国实力散文五十家》等,策划主编“现代性五面孔”小说家精品选系列丛书。现任《广州文艺》杂志社社长、主编。

张爱玲的俗世情谊

张爱玲原名叫张煐,爱玲是她的英文名字。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在上海。两岁的时候迁居天津,八岁的时候又从天津搬回上海。张爱玲从小就熟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19岁考进香港大学。1941年,21岁的张爱玲开始文学创作。1943年她发表了《金锁记》、《倾城之恋》。1944年,张爱玲就与胡兰成结婚。1945年抗战胜利,27岁张爱玲与胡兰成离婚。32岁她移居香港,35岁离港赴美,36的时候她结识了剧作家赖雅,半年后在纽约与赖雅结婚。1967年,赖雅去世,之后张爱玲便定居洛杉矶。55岁时,她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1995年9月8日,她于洛杉矶的公寓去世,享年75岁。9月30日在她生日的那一天,她的骨灰撒入太平洋。

张鸿老师从张爱玲的家族背景开始分析,到每一个时间节点,同时结合与张爱玲亲近的人以及重要的事件进行了阐述,让学员可以全方位了解到这位伟大作家。张鸿老师称,张爱玲的成功与她自身的才华当然密不可分,但是与当时的环境也是有着一定联系的,首先良好的出身造就了张爱玲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从小生活在文化知识浓厚的环境里,张爱玲自然早慧,这给她将来写小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当时动荡的大环境下,旧思潮面临着新思潮的冲击,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本身也给作家更多的写作角度。把自己生活的场景表述出来,然后进行文学上的升华,这是一部好作品的前提。

张爱玲的作品年表

张鸿老师说,“张爱玲从1932年开始创作,到了1943年,这一年迎来了张爱玲的创造高峰期,作品层出不穷,一直到1945年,张爱玲都保持了比较高的作品产量,之后她的写作频率稍稍有所放缓,到了1957-1966这个时间点,张爱玲有的时候真的是写,有时候迫于生活无法写,有的时候写也是为了生活。

此外,张爱玲的很多文学作品也是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如《倾城之恋》、《怨女》、 《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色戒》等等。从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传统文学的挑战者。她的作品是市井生活一类的代表,所以这个也是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学的意义之一。

张爱玲的创造风格

张鸿老师认为,张爱玲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红楼梦风格,第二点是具有市井小说的色彩,张爱玲对世俗生活,乃至小市民的生活,都能在她的文字中集中体现。第三个特点是旧小说的情调与现代趣味的统一,比如《红玫瑰与白玫瑰》、《茉莉香片》等作品都可以看出这种意味。第四点是意象手法的巧妙运用。张爱玲特别擅长运用意象手法,她营造的意象既有不厌其烦的与传统习俗的继承,又有层出不穷的创新,对许多原本抽象的人物的命运、心理、情绪感呈现着具象形态。月亮在张爱玲的小说里就作为意象不断被体积,如在《金锁记》里,月亮一词就被反复用了九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张爱玲小说中对人物出神入化的心理分析和充满灵性的心灵刻画。在张爱玲的文章里面,没有冗长的独白和繁琐的解析,没有冗长的心灵活动赘述,而是利用人物、自然、流露出的动作和语言,即刻勾勒出人心理状态。

张爱玲的作品解读

讲座现场,张鸿老师针对张爱玲的多部经典作品进行分析,谈到《爱》时,张鸿老师表示,这篇短篇小说全文仅344个字,却没有出现一个爱字,但通篇读下来,让人不禁感动流泪。谈到《沉香屑•第一炉香》,张鸿老师称,张爱玲的这种开头,文字的从容不迫,节奏把握特别好,让人很有看下去的冲动,所以说小说的开头是非常重要的。

张鸿老师认为,张爱玲以其独特的笔调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奇妙的文学艺术殿堂。张爱玲从来都是一个独特的女子,她一生命运多舛,起伏波澜,爱过、恨过、尊贵过、潦倒过,无论哪一种,他的生活始终都是精致的,她有过被成就的得意,但没有因生活的困惑低过头,他是孤高的,她是中国文学20纪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

有学员表示,此次写作营为东莞的作家们创造了一个珍贵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聆听了张鸿老师的讲座后,让自己对张爱玲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接下来也会多多拜读张爱玲的作品,不断学习和提升,在写作上增强创意,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据悉,此次冬令写作营旨在发挥东莞文学艺术院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对文艺人才的鼓励、支持、培育力度,激发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活力,推动东莞文学艺术创作向高峰迈进,进一步推动文化强市建设。

据了解,此次冬令写作营作为东莞文学艺术院加强文学人才培养优化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之一,在邀请多位文学名家前来授课的同时,还结合学员创作实际,即开展文艺理论、学习辅导,也安排远程授课。在培训的同时,活动还搭建平台,在培训结束后组织导师与学员结对子,做学员作品与艺术修养的成长导师,进行一对多的远程辅导,引导学员提高学养、涵养、修养,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

一审 | 许小文

二审 | 刘定富

三审 | 叶新源

*任何媒体及微信公号若要转载本文,应提前告知本号,获得授权后请清晰标注出处为微信号“东莞文联”,否则一律举报抄袭并追究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