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水驿”“移动桥梁”!肇庆二塔战备渡口还有这些故事......

肇庆发布
+订阅

搭渡船,

曾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也是肇庆不少市民街坊集体的记忆。

在肇庆就有这样一座

已历经62载风雨浮沉、岁月沧桑,

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渡口

——肇庆二塔战备渡口

△二塔渡口。西江日报记者 黄有剑 摄

五年前,

二塔渡口实行免费渡运服务,

至今为广大市民群众,

节省了数百万元的“船费”。

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01

二塔渡口所在地

隋唐时已是“水驿”

浩浩荡荡的西江,

是珠江流域最大的水系。

由于发达的航运,

西江有“黄金水道”的美誉。

而坐落在这条“黄金水道”河畔的肇庆,

水网密布,水道交错。

因此,渡船,

曾是不少肇庆市民街坊出行的

重要交通工具。

△肇庆西江“黄金水道”。梁亮 摄

而二塔渡口所在位置,

在古代时,曾是“水路驿站”。

“水路驿站”,简称“水驿”。

而“水驿”,是指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驿站,

其传递手段为“代马船”。

△二塔渡口旧照片。西江日报记者黄有剑 翻拍

早在隋唐时期,

二塔渡口所在位置就设立有端州水驿,

以供客商、官家停驻和往来。

到了宋朝时,

包拯将原城东端州水驿(现二塔渡口所位置)

搬到城西并改名松台驿,

同时加建临江码头,

极大增强了物流客流容量。

为满足群众交通出行往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1959年12月,以渡运车辆为主的肇庆二塔渡口开始试渡运,由原肇庆渡口所(现西江大桥管理所)派人(船)管理运营。

02

风雨沧桑62载

搭建“移动桥梁

到了1960年1月1日,

二塔渡口正式开渡。

从此,该渡口借助渡船,

成为连接端州、高要南岸等西江南北两岸人民

生息相拥的纽带和“移动桥梁”。

渡船,也成了不少肇庆人民日常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陪伴。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20世纪80、90年代,二塔渡口迎来了繁荣时期。2000年左右,二塔渡口达到渡运高峰。当时该渡口拖轮有7艘、渡船有8艘,其中240匹马力拖轮2艘、十八车渡船3艘,年渡运量56万多车次。

△市民街坊搭乘二塔渡口的渡船。西江日报记者 黄有剑 摄

在二塔渡口工作31年的二塔战备渡口所渡运股副股长邓伟强:二塔渡口渡运最繁忙的时候,七八艘渡船几乎每天不间断,即上满客(车)即走。那时候,二塔渡口车水马龙,排队过渡的车辆有数公里长。当时的交通监理所,还特意在渡口设立驻点,维持渡口及周边路段的交通秩序。

数十年来,二塔渡口的“拖头”(拖轮)

从80匹马力,到240匹马力;

接驳渡船从只能搭载4台小车,

到可载10台甚至18台小车;

渡船从搭载从几十人到可载150人甚至近300人……

后来,随着阅江大桥的开通,

社会经济及手机打车软件的发展,

人民的出行方式渐渐改变,

二塔渡口的渡运量大大减少。

03

5年为市民节省

数百万元“船费”

1985年2月,

二塔渡口正式对车辆征收过渡通行费。

后来,受西江大桥免收本地车辆通行费、

禁止非端州籍摩托车

进入端州城区、肇庆大桥建成通车等因素影响,

2001年,二塔渡口过渡车辆开始大幅度下降,

年渡运量降至31万车次。

往后,随着道路交通路网不断完善,

二塔渡口的渡运量逐年下降。

2017年3月8日,为应对肇庆大桥维修施工期间造成的交通不便,二塔战备渡口实行全免费渡运服务,包括人和车辆。到如今,二塔渡口已实施免费渡运服务5年多,累计约为过渡的市民群众节省价值数百万元的“船票”。

△邓伟强介绍码头趸。西江日报记者 黄有剑 摄

邓伟强:今年以来,二塔渡口已经开渡运班次7800多次,渡运摩托车、汽车等车辆11万多车次,行人(单车)17万人次。粗略算下来,从2017年免费渡运实行开始到现在,我们已经为市民群众节省了价值数百万元的“船票”。

距离二塔渡口所3公里处,

横跨西江两岸、

2017年8月建成开通的阅江大桥上,

川流不息。

一座真正的“固定”大桥,

正与60多岁的“移动桥梁”二塔渡口一起,

肩并肩,扛起沟通、连接、

促进西江两岸土地社会经济发展

与人民群众往来的重任。

来源: 西江日报(记者 黄有剑)、肇庆交通运输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