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甲虫、潜叶蝇、蓟马抗性越来越强,这些药剂组合可以选择!

农财宝典
+订阅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生存准则,农药的定向选择,使得一些具有抗药性的害虫保存了下来,而随着害虫抗药性的增强,农药用量又不断加大,如此循环往复,就进入了一个没有结局的恶性循环,矛与盾的对决愈演愈烈。好多农户都深有感触,现在的害虫越来越难打了……

害虫抗药性从何而来?

农业害虫易产生抗药性,往往与其体型小、食源广、繁殖速率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有关。而害虫产生抗药性的机理目前主要有这几种说法。

选择学说

选择学说认为在用药之前种群中就存在对该药剂的抗性基因,由于用药的选择作用淘汰了敏感基因型的个体,使具有抗性基因型个体的比例增加,最后形成抗性种群。

基因突变学说

基因突变学说认为是由于药剂使用以后引起了基因突变造成的。用药后淘汰大量敏感型个体,存活下来发生基因突变具有抗性的个体。

这些抗性害虫(病)要怎么打?

根结线虫

根结线虫在很多蔬菜作物、大田作物及果树上,危害都非常严重,也有些文献因为其肉眼不可见性,将其称为线虫病,归为病害类,这里还是称其为虫害。

目前,防治线虫方面使用最广泛的还是阿维菌素,乳油的、水乳的、颗粒的,撒施、沟施、穴施、冲施,因其较为经济实惠的原因,使用量非常大。也正因如此,连年使用下来,抗性也非常明显了,还有一个原因则是,阿维菌素在土壤中很难位移,导致其对线虫防效越来越差。

噻唑膦是目前呼声较高,正在逐渐取代阿维菌素的一个产品,除了最开始的颗粒剂以外,各大厂家正逐步开发单剂以及混剂的水乳剂型、乳油剂型、可溶液剂等液态冲施剂型。目前已有少部分地区反馈出有抗性,但是由于成本刚刚降低,还未曾大范围流行使用,抗性并未表现出太过严重的趋势。

氟吡菌酰胺倒是目前还未反应有抗性的产品,个人认为应当是成本太高的原因,没有多少农户舍得反复使用,毕竟太贵了。

白粉虱

白粉虱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之一,它能够危害多种蔬菜乃至大田阔叶作物,很多情况下,若是白粉虱防范不到位,病毒病蔓延几乎不可避免。

目前就单剂来说,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效果特别好的产品了,啶虫脒、吡虫啉、吡蚜酮、噻虫嗪、溴氰菊酯、联苯菊酯等等,还有一段时间烯啶虫胺与吡蚜酮合剂风靡一时,效果反应非常好,但是目前抗性也已不小。

市场上防治白粉虱方面有不少特效产品,绝大部分都是添加隐形成分的,效果大多也都是好两年就不行了,没有什么真正能够长盛不衰的。

倒是有个小方法,使用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每棵蔬菜根部放一点,基本上都够防治整个生育期的白粉虱、蓟马、蚜虫之类刺吸式口器害虫。

鳞翅目害虫

鳞翅目害虫主要包括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等,这一类害虫的抗药性绝对是有目共睹的,造假最多的康宽类产品就是基于这种情况才屡禁不止的。

从菊酯类到阿维菌素,到甲维盐,再到现在使用最多的氯虫苯甲酰胺,抗性都已经非常严重,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是使用剂量也都已经是初始时的数倍乃至数十倍不止了。

在防治这类害虫方面,目前一个专利的四氯虫酰胺反映效果还不错,还有非专利的茚虫威能够防治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抗性的害虫。

跳甲

说到跳甲的抗性,基本上做杀虫剂的都知道,抗药性那是非常大。像敌敌畏、敌百虫、辛硫磷、毒死蜱、噻虫嗪、溴氰菊酯等等,都有一定防效,但是都不是真正特别好用。

目前单剂方面,好像就是马拉硫磷与氟虫腈效果相对较好,其余都是各种复配,配方也没办法逐一列举,只知道配上哒螨灵效果还是不错的。

对于抗药性,我们能做什么?

以上所列举的抗药性强的害虫仅是冰山一角。诚然,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但不合理的施药方式方法无疑在加速这一过程,以致于害虫抗药性的演变始终快于新药剂的研发。那么,面对日益严重的抗药性问题,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合理用药

科学合理用药无疑是减少抗药性产生最有力的措施。可通过轮换用药、混合用药、农药的间断使用或停用、添加增效剂及多样化的施药方法等来实现,具体方法就不详细介绍,已有大量的资料。

与物理、生物防治相结合

物理防治主要包括高温闷棚消毒、清园、修剪、覆盖法(如地膜、防虫网等)、黄板诱杀、杀虫灯诱杀、糖水诱杀、诱捕球诱杀等。

生物防治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利用其他有益动物防治害虫等。

通过化学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药剂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办法,统筹统治,在达到良好防效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研发新药

一种药剂用久后产生抗药性在所难免,所以加快新药的研发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研发工作固然有专业的人去做,我们需要的是尽可能地延长新药的使用时限。

编号

害虫名称 推荐药剂
1 抗性蚜虫 氟啶虫胺氰、氟虫胺、吡蚜酮或螺虫乙酯
2 抗性蓟马 乙基多杀菌素+啶虫脒、螺虫乙酯+吡虫啉、联苯菊酯+噻虫嗪
3 白粉虱爆发 乙基多杀菌素+啶虫脒、螺虫乙酯+吡虫啉、联苯菊酯+噻虫嗪
4 跳甲爆发 哒螨灵+啶虫脒、吡蚜酮呋虫胺、噻嗪酮呋虫胺
5 螨虫爆发 螺螨酯、噻螨酮、四螨嗪
6 甜菜夜蛾 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虫满腈
7 叶蝉爆发 呋虫胺、烯啶虫胺、者噻虫、苦参碱
10 绿盲椿 氰戊菊酯、啶虫脒+联苯菊酯
12 潜叶蝇 阿维菌素+灭蝇胺
13 钻心虫 虫酰肼、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茚虫威、 苏云金杆菌
14 蜗牛 四聚乙醛
16 鼻涕虫 四聚乙醛
17 地下害虫 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剂预防,氟氯氰菊酯、甲维盐+毒死蜱喷淋灌根
18 烟粉虱 噻虫嗪、吡蚜酮、烯啶虫胺、啶虫脒、螺虫乙酯
19 稻瘿蚊 氯唑磷颗粒剂
20 毛虫 虫酰肼

来源丨公益植保、农药百科

编辑丨农财君

审核丨杨吉龙

声明丨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丨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微信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网农化宝典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