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又来啦!
12月23日
2022年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榜单出炉
海珠!连续4年!
荣获“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地区)”称号
由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智联招聘联合举办的2022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12月23日在线上举行,海珠区连续第四年荣获“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地区)”称号,其对人才的吸引力得到充分肯定!
“年度最佳引才城市”主要考察申报城市在人才吸引力、人才保留率、人才活力及稳就业促就业等方面的表现,经最佳雇主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定,形成“年度最佳引才城市”榜单。
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是第一动力
年轻一代人才正在崛起
也在重新定义城市的吸引力法则
海珠区到底是如何成为
众多人才的理想工作之地呢?
G仔为大家揭秘
抢占数字经济高峰
优化人才梯次队伍
海珠区锚定建设世界一流数字经济示范区,坚持面向世界数字经济领域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在数字经济领域集聚战略人才、一流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形成数字经济人才快速聚集的优势。
➤
发挥龙头科研引擎驱动作用
推动琶洲实验室升级为国家级实验室,发挥陈俊龙院士、萧鸣政教授等数字经济、人力资源领域领军人物在促进产业聚集中的积极作用,在人工智能数理基础、核心算法、共性技术、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部署多个重点项目,引进数百名科研人员。
点击图片阅读陈俊龙教授专访
点击图片阅读萧鸣政教授专访
指导成立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人才联合会,搭建产业交流平台。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人才联合会
评选产生首批“琶洲领军算法师”,全面启动建设“琶洲算谷”,聚焦“算法、算力、算量”人工智能发展三大支柱,将琶洲试验区打造成“中国算谷”。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
着力培育数字领域“单打冠军”
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制定《琶洲试验区数字人才引进工作方案》《琶洲数字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将人才体制格局、平台载体建设、服务保障机制等方面一体统筹推进。
培育出致景科技、树根互联、速道等多家独角兽企业,汇集了一批有科技和产业竞争力的数字人才团队。
➤
强化在地科研机构带动作用
整合中山大学、电子七所等28家大校大院大所,推动科研产业融合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打造一批如技象科技的数字经济领域标杆企业,在物联网核心通信技术等方面实现对国外技术的全面超越、全面替代。
打造多元引才路径
集聚天下英才
海珠区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断拓宽多元化人才引进渠道,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
海外引才集聚高端人才
坚持主动链接全球一流人才,推行海外人才引进计划,抓住海外引才“窗口期”,联合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境外办事机构、欧美同学会等,打造“境外摸查、重点辅导、专向引进”的海外引才机制。
➤
名校合作集聚青年人才
全面加强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广东财经大学、澳门大学等8家高等院校、19家科研院所合作,线上线下举办“才汇琶洲·共赢未来”系列招聘活动,在境内外知名高校举行联合校招活动,吸引数万名人才参加。
➤
以赛引才、以赛选才
举办首届广州·琶洲算法应用大赛、“建行杯”海珠—中大(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琶洲论剑”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人才猎头大赛,推进多个领域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技术发展、跨界融合与应用。
6月22日,举行首届广州·琶洲算法应用国际大赛颁奖典礼暨算法产业峰会。(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8月16日,举行首届“琶洲论剑”——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人才猎头大赛决赛暨颁奖典礼。(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夯实人才平台支撑
厚植人才发展沃土
海珠区着力为人才创新创业以及合作交流搭建各类平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结合。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联合数字产业龙头企业,组织琶洲人才节、数字人才论坛、算法大赛等活动,打造海珠人才活动IP,推出“琶洲数智人才月”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创新创业平台。
搭建人才服务平台
打造全市首个公益性创业服务空间“海珠创客坊”,组织线上线下创业服务活动近500场,服务超10万人次。
搭建人才交流平台
按“机构嵌入式集聚,园区点状式分布”思路,推动广州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琶洲核心园区建设,引进智联招聘等20家人力资源企业集聚发展,为数字产业企业和人才提供专业化支持。
搭建金融服务平台
以海珠基金为撬动点,联合金融机构举办产融对接活动,为超1000家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融资规模超50亿元;发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类补贴近1.6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3宗、2.2亿元。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提升中心城区人才生态
海珠区坚持营造“近悦远来、拴心留人”的人才生态环境,向海内外发出海珠声音、讲好海珠故事。
◎
首创首席人才服务官体系
聚焦人才服务需求,各级领导分别担任首席人才服务官、专业人才服务官、街道属地服务官,创新实施“周五服务官”驻企服务计划,选派年轻干部进驻10家头部、腰部企业,“零距离”响应、对接、反馈人才教育、医疗、安居等需求。
◎
营造人才集聚氛围引才留才
将海珠湿地城央“绿心”生态优势转化为吸引人才集聚的生动实践,在海珠湿地建设人才林、人才会客厅,邀请优秀企业和人才代表手植树木,营造爱才、惜才、重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创新推出立足琶洲、面向湾区的《琶洲π》宣传品牌,累计出版主题月刊5期2500册,增强了人才荣誉感和区域认同感。
点击阅读《琶洲π》相关文章
◎
优化创新创业载体扶持人才
重点打造楼宇(园区)综合型、专业赋能型、交流研修型、文旅休闲型等四类人才服务驿站,共挂牌设立12个人才服务驿站。
建成工美港·国际数字创新中心、T.I.T创意园、中大国际创新谷、广州创投小镇、唯品同创汇等48个特色园区,孵化企业近2000家,集聚创新创业人才7.5万人。
工美港·国际数字创新中心
T.I.T创意园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打造海纳百川人才政策
海珠区围绕当前人才体制机制重点难点问题,深入推进重点制度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人才工作制度化水平。
经历一年多的调研与探索,数字人才十条正式加入海珠政策体系,奉上了一份“支持数字经济人才集聚”的奖励大礼包,打出人才政策“组合拳”。
点击图片,了解海珠区“8+1”系列政策措施
除了“上不封顶”的资金奖励,海珠区在青年人才成长培养方面也不遗余力,不仅“掷金千万”支持人才创业,更推出了连续5年的新锐型数字经济人才定制培养项目,让青年人才成长“享有沃土”。
对人才的重视也同样体现在其他产业政策中,如产业人才所在企业获得的奖励“大蛋糕”,至少有一半都被“切”给人才,实现人才待遇和企业发展“水涨船高”。
海珠区以“一区一品”为牵引,充分发挥头部数字经济企业集聚优势,着力探索创建全链条式的数字经济人才服务体系,奋力将海珠打造成人才小高地,为建设粤港澳高水平人才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 | 可可沙
部分摄影|谢惠强、梁志远、江智毅
责编 | 吴美美、田心君
来源 | 区委组织部、南方都市报、琶洲
π
投稿邮箱 | haizhujun@qq.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