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涉茶项目入选,梅州市第十批非遗项目名录出炉

南方农村报

日前,梅州市人民政府印发通知公布了梅州市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有6大类30个项目入选。其中,客家炒绿制作技艺、客家手工茶、猪兜窝茶制作技艺、大埔西岩乌龙茶制作技艺等4个与茶相关的非遗项目榜上有名。

 梅州茶叶的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末五代,明清时期便已声名远扬。梅州茶文化底蕴深厚,当地的客家人对“食茶”情有独钟,成就了梅州的“茶乡”美名。这里茶叶资源丰富、好茶辈出,本次名单中一次性入选4个与茶相关的非遗项目,各个都是富有地域特色的好茶,以非遗文化带动梅州茶产业发展。

客家炒绿制作技艺

客家炒绿采用独特的重炒工艺,不仅保留了绿茶应有的丰富茶多酚内含物以及绿茶的鲜甘香韵,还能催生独特醇厚的炒米香及果香。据传闻,客家炒绿制作技艺来源于客家人从中原迁徙沿途南下时,多居于相对湿冷的山地,故而客家祖辈茶人制作绿茶时,都追求“祛寒趋温”的效果,这才诞生了颇具特色的客家炒绿。其茶韵特征,不仅适应于南方的工夫茶,也适应于北方的壶泡,南北贯通,独成一派,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相融合的智慧养生茶工艺。

客家手工茶

客家手工茶是具有客家风味的茶类品种,自清朝年间开发种植,几经传承发展,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客家手工茶执行严格的生产标准,选用高山茶树的嫩叶和茶心作原料,不渗有机化合物和化肥为原理,经过手工采摘、手工炒茶青、手工搓茶青、手工炒干茶等一系列制作过程,使茶叶在泡制中呈现出“香、甘、滑”的特色。

猪兜窝茶制作技艺

说起蕉岭绿茶,许多资深茶友便会想到猪兜窝茶。猪兜窝茶经过特殊高火炒制,有适宜长时间保存的特点。猪兜窝茶通常以铁罐储存,在次年饮用口感更加醇和;也可以用瓦罐陶罐储存3-5年甚至更长时间,用草纸密封,作为陈茶饮用。当地还流传着一首为猪兜窝茶所作的诗:“山旮旯里猪兜窝,色润香纯滋味浓;三百多年话经典,饮誉海域美名扬。”

大埔西岩乌龙茶制作技艺

大埔县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生长在这里的大埔人祖祖辈辈都有种茶、饮茶的习惯。大埔西岩乌龙茶,为新创名茶,属乌龙茶类,创制于70年代末,产于大埔县,主产区位于西岩山一带。其制茶技艺工序繁多,可分为十二道工序,包括采青、晒青、晾青、摇青、刹青、揉捻、打散、初烘、足火烘干、拣剔、包装出厂、品茗,制茶工艺严格讲究,只为呈现出茶叶“香、甘、清、滑、醇”的最佳口感与品质。

【记者】魏钰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林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