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午10时,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抢机遇 拼经济 抓发展”主题发布会之生物岛实验室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会上,广州市科技局一级调研员(市管)王洪成介绍了生物岛实验室在广州市创新体系及科研体制机制创新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市科技局下一步在推动新型科研机构建设发展中的举措。
王洪成表示,“广深港”科技集群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三年居第2位;广州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跃升至第10位,国内城市排名居第4位。可燃冰试采创造“产气总量、日均产气量”两项世界纪录,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水下机器人亮相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新冠疫苗、特效药、疫苗效果评估、检验检测等领域科研进展显著;新型显示材料、深海潜航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生物岛实验室作为我市首家挂牌成立的省实验室,是‘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成立至今,生物岛实验室引进了由中科院徐涛院士领衔的科研人员累计高达1500人(含院士12人),获批国家、省、市级纵向项目77项,获批科研经费3.6亿元,论文影响力(CNCI)和ESI高被引论文在首批广东省实验室中排名第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取得了多项抗疫成果,圆满完成三年建设任务,在省政府组织的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在支撑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生物岛实验室优化整合力量,加快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和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培养高价值专利,与本地头部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产业转化中心,并参与孵化了4家估值超亿元的企业,助力更多科学家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生物岛实验室同时也是广州实验室的核心组建单位之一,为广州实验室的挂牌成立和实体化运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科研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生物岛实验室作为无行政级别、无固定编制的新型科研事业单位,一直勇于进取、开拓创新,是广州市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试验田之一。自2017年成立以来,生物岛实验室建立了完整、规范的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依章程和制度自主管理,积极开展自主立项,多措并举推动青年科学家挂帅,聚焦产业联合企业共同攻关,并在科研项目管理中探索举荐制、总师制、揭榜挂帅制等,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探索包干制和科技经费负面清单制等,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为广州市的新型科研机构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此外,王洪成表示,市科技局将在三个方面做出举措,进一步支撑广州市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一是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动新型科研机构瞄准生物医药与健康、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等领域,深化与高校、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建立健全“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机制,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项目,探索重大创新平台科研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机制,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力争形成一批领跑、并跑的原创性成果。
二是强化新型科研机构服务保障。进一步落实国家实验室“市十条”、《广州市促进省实验室高质量发展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的有关要求,从党建工作、经费支持保障、场地落实、人才引育、地方综合服务保障、体制机制建设、成果转化与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不断强化对在穗国家实验室、省实验室等新型科研机构的服务保障。
三是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发展。加快印发《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科研攻关、推广应用、成果转化、孵化、股权激励、金融、人才、税收等方面提出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激励制度,引导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发展,不断强化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
【见习记者】王一晴
【南方日报记者】谭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