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谋划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 十论全会精神

南方评论
+订阅

南方日报评论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突出文化自信自强,高水平谋划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就要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继续抓好文化强省“六大工程”建设,推动“两个文明”相协调、相促进。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全部成果的总括和结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重要内容,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引领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我们才能向着民族复兴宏伟目标顺利迈进。

近年来,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努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理论武装持续深化;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南方+等新媒体建设成效显著,主流舆论不断壮大;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57万个,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60万余场次,实施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多部作品获评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全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文化传播交流积极有为……文化强省建设呈现新气象,全社会精神风貌有了新提升。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自强,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化解新矛盾、迎接新挑战、形成新优势,文化是重要软实力,是重要力量源泉,其作用及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我们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以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聚合起坚守正道的定力、砥砺前行的动力、变革创新的活力。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只有与社会发展同步伐、相协调,才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从五个方面对高水平谋划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作出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提升理论武装新高度,集中力量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广东实践”的研究阐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群入圈”、进入千家万户;展现意识形态工作新作为,切实维护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深化拓展粤港澳大湾区传播工程,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深化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推动更多城市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绽放岭南文化新光彩,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利用动漫、数字出版、网络游戏等载体,以更加丰富的时代化表达、艺术化呈现,推动岭南文化“走出去”;实现文化发展新突破,实施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计划,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扛鼎之作,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全省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认清广东高水平谋划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让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形成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为奋进新征程提供更加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原标题】

高水平谋划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十论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邓素凡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