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
一年一度的冬至又到了!
这一天
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各地气候都将进入最寒冷的阶段
@广东天气预计
预计今天(22日)
受弱冷空气补充影响
我省大部晴朗干燥
昼夜温差大,早晚寒冷
未来5天,弱冷空气频繁补充,我省持续受干冷偏北气流影响,维持干晴寒凉天气,气温小幅波动,白天阳光充沛,可以放心洗洗晒晒,不过晨晚寒冷,昼夜温差大,早出晚归需冬装御寒。另外天气干燥,取暖时一定要注意用火用电安全。
据@茂名天气消息
今天早晨7到9点
晴天,气温10到14度
气温还是比较低的
今天白天,晴间多云
最低温度8℃ ,最高温度22℃
23日-24日,晴
气温8℃至21℃
25日至27日,晴转多云
气温6℃至22℃
未来一周整体天气还是不错的
就是冷了点
那么,今日冬至
广东各地都吃什么呢?
茂名
菜包籺
做籺吃籺是茂名人过节至最古老、最传统,也是必不可少的习俗。菜包籺馅料和煮籺是相同的,不过包成球形的包子状,然后用干净烫熟的大片生菜叶包住,再放进籺篮蒸熟,无须用汤煮。蒸熟后有韧性的籺身包在柔软的菜叶里,入口另有一番风味。
潮汕地区
冬节丸
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咯。冬节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然后放置一昼夜用于祭祀,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吃这碗“冬节丸”。这跟普通汤圆比,颜色更跳跃,象征着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待。
落汤钱
潮汕落汤钱是在潮州传统小食“糯米钱”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而演变来的,落汤钱用白糯米磨成粉,做形状如旧时铜钱,放水中煮熟,捞起后放在“揖粿钵”用“粿槌”绞拌成粘状,趁热用手捏起一小块,粘上佐料即食。
梅州
酿酒+酿苦瓜
梅州是粤东客家地区,而客家人最出名的,莫过于“酿”——酿酒+酿苦瓜~~每年的冬至,梅州人就会把以前酿下的酒拿来喝,酒名叫做“娘酒”。这个习俗已传承上千年,至今仍盛行不衰。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回甜生津。然后配上一桌子的菜,而菜式的主角则是酿苦瓜。
阳江
咸汤圆
阳江人过冬至,还是汤圆。不过阳江汤圆与众不同,馅不是包在汤圆里面,而是把馅料切碎,再放汤圆一起煮,汤圆也是比普通的小很多size~阳江属于沿海城市,所以馅料通常有数十种海鲜等干货,腊肠,干瑶柱,干虾米,鱿鱼丝,鸡肉,萝卜干等,做出的汤底鲜甜无比。
广州
“墟撼”豪华大餐
广州对冬至这个节气十分重视,地位也不比春节低,所以广州的“冬至饭”可以用豪华来形容。劏鸡杀鸭、山珍海味、斩料加菜,摆满菜肴的餐桌,几乎已经没有位置放碗筷了(听说广州人最习惯捧着碗吃饭,难道是因为这个原因......)!
中山
水榄
小榄有冬至吃“水榄”的习俗,小榄的“汤圆”并不圆,像橄榄状,故称“水榄”,实际上是一种用菊花肉作馅料的糯米汤圆,馅料通常是莲蓉或绿豆沙,再加入些许菊花肉。
除了一般的习俗外,东升人还喜欢用大芥菜、甜薯、猪肉粒烩煮成一种名为“沤冬”的菜祭祖,意为迎接冬天的来临。而在坦洲,当地的村民还喜欢吃茶果来应节。
东莞
冬团
东莞道滘人认为,冬至是一个大节,是年节之尾,人们讲究好头好尾,故一定要过好这个尾冬(美冬)。所以会一早酬神并向神祗叩头美言几句,以保佑一年到头阖家四季平安。
出嫁了的女儿,则要一大早带上冬团、猪肉、肥鸡、大桔、饼干、糖果等食品从婆家赶到娘家,以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此谓“拜冬”。而父母会将女儿带来的食品分好装袋派发给亲朋好友,分享喜庆。随后,则是全家人围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冬至大宴。除此之外,东莞水乡还有吃冬团、煲紫薯糖水、做萝卜粄吃焖鹅的习俗。
汕尾
冬节鸽
是流行于广东汕尾一带的汉族小吃,因其一般到冬至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做,因其形状与蛤蜊的肉相似,故取名为”冬节蛤“,又由于方言的”蛤“和”鸽“同音,所以又叫冬节鸽。
吴川
姜饭
每到冬至,吴川家家户户都要买上各种生姜片和腊肉、腊肠、腊鸭,煮成美味可口的腊味姜饭过冬至。煮姜饭要选靓米,把各种姜片洗干净或捣碎和米而煮,或切片和腊味铺在米面上煮。饭熟后,带有生姜的清香和腊味的油香的饭香,简直令你站不住脚。
惠州
粉馃
“过冬节,食三牲,尝粉馃,添衣衫。”这是惠州民间一首冬至节令歌谣,即过冬当天,要杀鸡宰鸭,还要吃粉馃,添新衣服。粉馃馅有虾肉、鲜猪肉、叉烧、笋肉、冬菇等,可以隔水蒸,也可以用油半煎炸。
新会
甜水萝卜汤圆
汤圆是新会人过冬至必不可少的,新会人将汤圆叫做“圆糍”,陷是经典的糖心陷。汤水的标准配料是放入萝卜丝、大白菜、鱼饼切条,以及花生油、盐等,如加以虾仁调味更好。还有用木薯粉做出小粒汤圆,口感也很好。
你冬至吃啥?
赶紧在评论区告诉我们吧~
来源:茂名天气、广东天气、佛山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