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发热门诊排长长长长长龙,东莞市民可选择身边的社卫机构

健康东莞
+订阅

01:50

发热门诊排长长长长长龙,东莞市民可多选择身边的社卫机构  

▲点击看视频

12月20日晚上7时左右,出现发烧症状的张明来到东莞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位于医院的一侧,是集装箱建成的独栋建筑,此时的发热门诊前已经排起了长龙,队伍从发热门诊门口蔓延至周边大部分空间,20多分钟过去,前面的队伍缓慢移动。

东莞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

东莞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

“太慢了,至少得排1—2个小时才能进发热门诊,目测里面也都是人,是我低估了。”张明对记者说。他来到距离20分钟外的万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前面有70人在等候,他有希望在1小时之内看上医生。

12月1日至19日,东莞全市就诊的发热患者总共约22万人次,12月17日1万多人次,12月18日近1.5万人次,发热门诊接诊量不断攀升。记者走访发现,相对于大医院的“扎堆”,构建了“15分钟健康服务圈”的社卫机构发热患者相对较少、候诊时间较短,市民发热可首选社卫机构,非必要不去医院,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让给孩子、老人等真正有需要的人。

万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万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院发热门诊患者“扎堆”

“没有空接受采访!”每天的6时后,前来发热门诊的人员就逐渐增加,东莞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主任郭德康迎来最忙的时刻。而这个忙碌时段,一般都要持续到下半夜,他才能有空歇一会儿。

作为全市的龙头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在疫情之初就临时建筑形式独立独栋设置发热门诊,与普通门(急)诊等区域有实际物理隔离屏障,远离儿科等区域,与其他建筑、公共场所保持一定距离,具有独立出入口,便于患者转运。

12月7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调整隔离方式。随着入院“门槛”的降低,加之近期阳性个案,以及秋冬季感冒、发热患者的增加,不少三甲医院的急诊、核酸检测、发热门诊外都排起长龙。

“平时我们的日接诊患者约500人次,但最近已经增加到约2300人次。从白天到半夜、凌晨,都有不少排队就诊的市民。”12月21日,在发热门诊连轴转了多日的郭德康告诉记者,最近,发热门诊压力增加明显。他和其他医护人员,除了接诊外,还不断提醒市民非必要真的不用来。而与此前相比,发热门诊的患者从儿童居多,转为成人更多。

对于患者来说,在这里排队一般要等1小时以上,如果遇到危重病人抢救,就需要等候更长时间。

近日,全市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量均成倍增长。在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发热门诊患者从12月1日的157人次,增加到12月21日的2178人次。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就诊量也持续上涨,从平时的600人增长到每天800—1000人次,12月19日接诊1132人次;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的发热患者则从平日的约100人次,上涨到每天的900人次,12月20日发热门诊接诊922人次。

镇街发热门诊迅速扩容

根据12月8日引发的《东莞市新冠病毒感染人员分级分类诊疗方案(第一版)》,为满足患者需求,各镇街(园区)要建立健全“发热哨点—发热诊室—发热门诊”体系。

根据要求,全市所有镇街对现有发热门诊按2倍进行增设或扩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开设1家发热诊室,鼓励一级医疗机构设置发热门诊(诊室)。近日,卫生健康部门多轮次公布了最新的发热门诊(诊室)名单和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市民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最方便的发热门诊来看病。

万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万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刚请了工人来调整、布置,准备明天再增加1间诊室。”12月20日晚,万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办负责人郑建峰正在忙碌。当天,中心的1个中心站和11个站点的发热门诊全部开放,接诊了患者500余人次。11个站点白天开放,中心站则24小时开放,为周边居民提供健康服务。

记者在现场看到,相对于三甲医院的人潮汹涌,社区就诊的患者并没有那么多。郑建峰解释说,此前社卫中心不接诊新冠肺炎“十大症状”的患者,多数是周边居民和慢性病患者为主。“1+11”个发热门诊运转起来后,满足了一般的发热门诊患者需求,“一个人开三天的药,如果是比较严重的,我们会转诊到万江医院、市人民医院等上级医院。”

20日当天,万江社卫中心门诊接诊了约120名发热患者,接下来的几天,这个数字将成倍增长。对此,郑建峰介绍,中心有全科医生28名,正将发热门诊的留观室等改成诊室,将预检分诊处改成收费挂号处,以进一步理顺就诊流程,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

在大朗,社卫中心发热门诊12月20日共接诊2063人次。在松山湖,社卫中心20日接诊了发热患者650人次。

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如今,全市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34个站点,均已开设了发热诊室。加上门诊部、医院等,东莞正开足马力实现发热门诊的扩容,让点多、面广的基层诊疗为有需求的患者服务。

少排长龙,优先选择身边的社卫机构

据统计,12月19日,全市的社卫发热诊室接诊患者1.6万人次,医院发热门诊接诊了3.6万人次。也就是说,在就诊选择上,更多的患者依然选择了医院。

“原则上,无症状、轻症患者一般自我居家隔离和治疗,一般发热、呼吸道症状等有就医需求的患者可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或到药店购药。”郑建峰说,从接诊情况来看,不少都是无症状、轻症的年轻人,可以先通过互联网医院等进行诊治。

采访中,郑建峰提醒广大市民,为预防交叉感染,到发热门诊一定要全程戴好口罩,回到家里后,务必勤洗手、勤消毒,并换洗外套,往返建议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他还建议,广大市民不要为了配药而去发热门诊,把药品留给更有需要的人。

等候的患者

等候的患者

“东莞各镇街都有发热门诊,没必要去三甲医院挤人头!”郭德康则呼吁,有就诊需求的发热市民,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街的发热诊室及二级医院发热门诊,而不是一股脑儿地涌向三甲医院。

面对来势汹汹的接诊高峰,尽管目前全市发热门诊还没有出现资源挤兑的情况,但随着阳性患者的发生率变高,对医护人员来说,未来将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

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余祖卫说,为了应对高峰期,医护人员大力宣传呼吁患者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医疗机构扎堆,留给真正有需要的人;中心准备了一些临时发热诊疗点,随时应对高峰期轻症病例;医疗应急小分队可以随时支援和特殊人群上门服务;打通高危病人的转运通道;园区还实行家医团队与片区网格员结队包干责任制。

东莞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

东莞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

在30多名医生接诊的基础上,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又抽调了5名内科医生,通过内部挖潜,优化候诊环境,并已上线互联网诊疗服务。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则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增派分诊、导诊人员,加快患者分流及疏导,从内外妇儿科抽调15名医护人员到发热门诊工作,增加至成人诊室7间、儿童诊室5间,尽量缓解临床一线接诊压力。市水乡中心医院则优化分诊缓解,重点人员如老人、儿童高热等患者会优先接诊,诊室也从4间增加到7间。

面对焦虑的家长,东莞市妇幼保健院的发热门诊医生从13人逐步增加至21人,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增派医务人员,并率先推出线上诊疗服务。

“引导密切接触者、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做好居家隔离,对大众进行科普,减少公众恐慌感,这样才能有效减缓人群短时间、大量的涌来。”众多医疗机构建议。

【记者】欧雅琴

摄影/视频】孙俊杰


编辑 冯文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