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在广州落幕,“全国十佳科普使者”出炉

南方+ 记者

12月21日,第九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在广东科学中心落幕,来自全国各地76个代表队249名选手通过网络视频连线的方式在“云端”决赛,为公众直播呈现了一场生动有趣、精彩纷呈的“科普盛宴”。经过线上比拼,交通运输部代表队选手白响恩等10名选手脱颖而出,赢得大赛一等奖,被授予“全国十佳科普使者”称号。

无

“90后”参赛选手占比接近70%

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是全国科技活动周重点示范活动,也是目前全国范围最大、水平最高、代表性最强、最具权威性的科普讲解比赛,由科技部主办,广州市科技局、广东科学中心等单位承办。本届大赛主题为“走进科技 你我同行”,分半决赛和总决赛两个赛段,采取全程线上视频展示结合线上专家评审的形式举行。参赛选手由国家部委、军队、各个地方组织选拔推荐。

大赛现场。

第九届大赛参赛选手来自社会各领域,不仅有科普场馆的讲解员、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媒体工作者,还有工程师、解放军、消防员、医护人员、高校师生等。年龄跨度大,从“60后”到“00后”选手均有分布,“90后”参赛选手比例超过67%。

经过12月17日的半决赛角逐,最后30强选手晋级12月21日总决赛,竞夺全国“十佳”席位。总决赛评委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多等7名专家组成,以视频实时连线的方式,观看选手们限时4分钟的自主命题讲解展示并提问,最后综合内容陈述、表达效果和整体形象三方面进行评分,考验选手的科学知识储备和临场应变能力。

选题“上天入地”涵盖范围广

本次大赛内选手的选题“上天入地”,涉及物理、化学、地理、天文、生物、医学等各大领域,大家通过一个个有趣的讲解,拉近公众与科学的距离。

大赛现场。

防刺服和古代铠甲有什么区别?目前世界最先进、体积最小的第四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长什么样?“空中造楼机”为什么被誉为云端里的“大国重器”?要在短短4分钟内让公众搞明白这些科学原理,对参赛选手的智慧与口才是巨大的挑战,再加上本次大赛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呈现,对选手们如何运用多媒体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比赛中,选手们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用实验、3D建模、动画视频、音乐和PPT等最直观的形式,把最前沿的科技或是看似寻常却蕴含了重要科学原理的事物条分缕析、讲解透彻,让普通人也能喜欢听、听得懂。

大赛现场。

经过连续线上比拼,10名选手赢得大赛一等奖,被授予“全国十佳科普使者”称号;20名选手获得二等奖,45名选手获得三等奖。大赛还评出“最具人气奖”“最佳口才奖”“最佳形象奖”共14名,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本次大赛还首次搭建元宇宙直播间,观众可以虚拟身份参与,突破传统赛事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获得新技术带来的沉浸式的丰富体验。

专家点评。

王恩多在点评环节称赞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展示舞台,拉近了老百姓与科学的距离。“通过他们的讲解,科学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枯燥知识,而是近在身边、通俗易懂的事物,我为这个大赛点赞。”

科普讲解大赛为公众叩开科学之门

科技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李萌在总决赛上作视频致辞时指出,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是党的十八大后为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普工作新部署应运而生的,自2014年创办以来,得到各地、各部门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已发展成社会影响广泛、公众参与热烈的重要科普工作品牌,成为全国科普工作者学习、交流和展示的良好平台。

大赛现场。

广州是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的发源地,在科技部的高度重视和广州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大赛逐步推向全国,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据不完全统计,大赛创办9年来,规模逐年壮大,国家、省、市、区等各级参赛选手累计超过17.5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参与受众量超过1.6亿人次。

【记者】卞德龙

编辑 何玥莹
校对 谢日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