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说,城市即人。对百姓来说,身边的美好变化是增强幸福感的“源泉”。
近年来,我市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文旅体融合发展,积极打造百姓家门口的“体育生活圈”,以文旅体为笔向“美”而行 ,绘就了美好文化生活新画卷,让百姓在领略自然之美、感悟文化之美、体验体育之美中,精神文明需求得到了进一步满足,有了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市图书馆。近年来,我市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精神文明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渐丰富
文化,凝聚着城市的灵魂,彰显着地域的底蕴和文明。群众文化建设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主体,让文化之美充盈社会空间,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举措之一。
11月4日,随着河源首个“粤文坊”试点落户河源雅居乐社区,雅居乐社区6万多群众及学校、群众团体多了一处免费的文化活动场地,享受特色文化艺术服务。“在这里不仅可参加美术、声乐、广场舞、围棋、象棋等艺术培训班,还可参加讲座、展览、汇报展演,确实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说起家门口的这个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居民刘女士禁不住频频点赞。
如今,图书馆等场所,已成为市民闲暇之余学习的好去处。
近年来,伴随着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步伐,全市大力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目前全部县区已建立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成率达到100%,全市已实现公共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通借通还,文化馆(站)实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同时,通过积极推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充分发挥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作用,举办各类读书会、讲座、展览和参观活动,有效依托综合文化站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向村民(居民)提供读书、看报、电子阅览等基本文化服务,并结合各种节庆日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提升市民文化生活品质,更好地满足了市民美好生活需要。如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场所,已经成为市民闲暇之余学习、休闲的好去处。
市文化馆等场所立足主场馆阵地,通过开展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文化生活气息,让群众共享文化成果。
谢琦是一名大学生,每逢寒暑假回到河源,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文化馆都是她喜欢去的地方。“这几年,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各大场馆的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开展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品质越来越高,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越来越精彩。”谢琦说,河源恐龙文博园新开发了自主导览APP、微信智能导览、虚拟展厅等便民措施,让群众“把博物馆带回家”,这大大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市图书馆、市文化馆立足主场馆阵地,通过开展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文化生活气息,让群众共享文化成果。
文旅融合发展赋能美好生活群众幸福感大大增强
静谧悠然的景色,清新怡人的空气,地道醇正的美食,宜居宜游的乡村小镇……文旅的融合发展,为河源百姓创造了休闲度假的“天堂”,大大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汇聚起文明城市之风。
近年来,我市始终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群众受益、永续利用”原则,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温泉康养项目和河源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推进节庆、非遗、文创、演艺、娱乐、购物等叠加,促进了我市文化、休闲体育、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今年国庆假期,我市本地游、周边游、自驾游的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近郊短途游、乡村生态游等“轻度假”方式受到市民游客的青睐,全市大部分景区景点、乡村民宿、乡村旅游点的游客接待量比去年同期均有增长,整个文旅市场呈现出主题活动多、惠民力度大、古城游升温、民宿热度高等特点。其中,今年以来以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进行多项建设与完善的龙川佗城景区成为网红打卡地,自提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以来重新进入大众视野的东源南园古村景区开业的网红咖啡馆一夜爆红,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民宿也在国庆假期火了一把。
“近年来,河源民宿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如今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体验‘说走就走’的旅行,享受到休闲的周末时光,幸福感大大提升。”东源县双江镇黄先生说。
体“惠”民生文明城市“健康值”大大提升
每天,无论清晨还是傍晚,漫步在河源文化广场、全民健身广场、河源客家文化公园、市体育馆、东江湾公园等休闲健身场所,举目之处皆是市民健身锻炼的身影,呈现出一派热闹的全民健身场景。
今年10月1日,东源县体育馆落成使用。目前,全市体育场地面积849.162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73平方米,全市共建有体育健身场地1515个。
全民健身,最关键的是“去何处健身”。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对标对表,持续加快补齐体育设施短板,通过新建一批、开放一批,逐步完善群众身边的公共体育设施,努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体育生活圈”,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同时开展了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真正让老百姓体验健身的快乐,营造全民健身良好氛围,为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增添了源源不断的健康活力,大大提升了河源这座文明城市的“健康值”。
据统计,目前,全市体育场地面积849.162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73平方米,全市共建有体育健身场地1515个。同时,市体育馆对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项目运动场地实行了分时段免费,多形式、多种类举办各类体育赛事,进一步提升了体育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
今年10月1日,东源县体育馆落成使用,结束了东源县没有大型室内体育场馆的历史,打造了东源城市新地标。该体育馆的落成,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参观、体验。看着能够同时容纳3600余名观众的篮球场,市民吴成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他说,体育馆项目是真正的惠民工程,将为群众休闲活动、健身娱乐提供新阵地。
向“美”而行,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永恒的主题,河源正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文旅体为笔,绘就更加美好的文化生活新画卷,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来源:河源日报
作者: 谢少娜 冯晓铭 编辑:戴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