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针对全市耕地缺口较大、布局碎片、要素支撑后备资源不足的现状,佛山市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大力推动集中连片恢复耕地,全力以赴推动实现2022年度耕地总量“进出平衡”工作。
提前谋划 合理部署
2022年8月份,经佛山市政府同意,由佛山市自然资源局、佛山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实施《佛山市2022年耕地恢复工作方案》,计划集中连片恢复9000亩耕地并将任务分解下达各区,与省预计佛山市年度耕地流出及新增千分之一任务总量相适应。
高位推动 狠抓落实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耕地保护、维护粮食安全的部署,推动2022年全省耕地保护工作总结推进视频会有关工作要求落地,佛山市领导专门批示佛山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组织开展全市耕地总量“进出平衡”专项督查工作,统筹推进耕地恢复及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永久基本农田耕地流出图斑整改,确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保障“三区三线”永久基本农田划真划实。
佛山市政府督查室带队赴高明区开展耕地“进出平衡”督导工作
截至目前,佛山市耕地恢复加整改图斑面积约6000亩。
多措并举 统筹推进
佛山市多措并举增加耕地恢复的土地及资金来源。
一是为适应耕地保护新形势,提出耕地恢复“简易模式”,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加强耕地保护工作。
南海区西樵镇,社会资本将原种植苗木的园地恢复为水田,连片面积约70亩
二是结合增减挂钩政策,筹集资金,增加耕地恢复面积。
三水区西南街道结合增减挂钩项目,将建设用地复垦为连片旱地约467亩
高明区结合增减挂钩项目将历史矿山复垦为水田合计约300亩
三是体现政府担当,优先在政府掌握、短期内不会开发建设的土地进行集中连片恢复耕地。
顺德区伦教街道将政府掌握的园地通过公开发包,引入社会农业企业复垦为耕地并经营管护,连片约200亩
四是挖掘监狱系统国有农用地潜力,实施垦造水田项目。先后对接高明监狱、三水戒毒所、三水康复所等监狱系统,合作开发连片耕地。
三水区三水农场集中连片恢复水田2653亩
政策创新 勇于探索
一是捋顺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补划责任义务。为避免“不占或少占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成为一句空话、套话,推动用地单位自觉将保护好永久基本农田作为行为准则,吸引各方面力量共同保护耕地,切实落实“谁保护、谁受益”“谁占用,谁出资”的原则,佛山市南海区结合全省唯一以县域为单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契机,出台印发《关于推进南海区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补划规范管理的指导意见》《佛山市南海区推进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保护实施办法》,明确了用地单位补划永久基本农田的经济义务,保障了社会资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政府企事业单位等耕地保护参与方的合理收益,增强了社会资本投资耕地保护的信心与动力。
南海区里水镇,社会企业结合南海区的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激励政策,发挥企业自身在与村集体及农民洽谈、资金筹集方面的优势,自主组织筹资、租地、施工连片恢复耕地,连片度超过1600亩,目前实地已完成土地的承租及地面清表初步工作。
二是探索耕地保护“工业反哺农业”模式。南海区丹灶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三券”政策为支撑点,以“房券”作为利益补偿机制抓手,吸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并提供连片土地开垦水田,一方面弥补坑塘水面、花卉苗木等用地与耕地尤其是水田的经济收益价差,探索解决“农业结构调整”引起的耕地“非粮化”难题,另一方面通过“房券”物业的租金收益,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村民能享受发展红利,确保村民长久生计有保障,促进共同富裕。
严格考核 奖优勉劣
一是严格开展考核。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综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将考核结果通报各区政府,抄送佛山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及相关职能部门,在2021年自然资源综合考核中对排名靠前的区政府给予建设用地指标奖励,对排名靠后的区政府予以约谈。
二是健全耕地保护激励机制。佛山市正在编制《佛山市耕地保护经济激励暂行办法》,在原有《佛山市基本农田保护补贴实施办法》基础上着重解决满足耕地用途管制新要求,落实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双管控要求的新政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