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奋斗,不青春!我为青年代言。”12月20日,广州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开幕。大会上,许多青联委员喊出这句铿锵誓言。据了解,本次全体会议结束后,新一届青联委员也即刻进入“履职时间”。
青联委员代表着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分析本届委员会组成结构,可以发现几个欣喜的变化——先进模范更突出、“新兴青年”力量更充足、各界别代表更广泛、港澳委员来源更多样。
新时期广州青联工作也将在服务大局中体现新担当,助力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擦亮“四大文化”品牌,同时不断拓展湾区青年发展新机遇,努力听取更多群体心声,在强化青年国际交流交往中拓展新渠道,开辟新时代青联组织工作的 新气象。
快递小哥、电竞青年等新兴领域均有优秀代表
据了解,广州市青联第十三届委员会进一步提升新媒体从业者、留学归国青年等新兴青年群体代表比例,进一步完善青联结构和人员比例,其中一线劳动者(10.3%)、女性委员(33.2%)、新兴青年群体(7.5%)占比分别超过10%、20%和5%,中共党员占比43.2%,各项指标均符合《青年联合会组织办法》和青联组织新形势推进 “从严治会”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强化青联组织大团结、大联合的特点,强化青联组织的统战功能、育人功能。
先进模范更突出了。本届委员会注重吸纳各领域青年模范,经统计,目前委员中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广东向上向善好青年获得者24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三八红旗手获得者23名,国家、省级、市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即“领军人才”)16名,以及各类青年英才和全国性表彰(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等)的杰出青年共35名,获得市级(含)以上各类奖项的优秀青年占比超过47.9%,区级(含)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55人,占比超过18.8%。
“新兴青年”力量更充足了。本届委员会还注重把近年来统一战线重点强调的政治立场正确、对青年群体有较强影响力的新兴领域优秀青年吸纳进广州市青联,其中有文创青年、街舞青年、非遗传承人、影视导演、网络作家、网络主播及网络“大V”、快递小哥、电竞青年等共21名,占委员比例的7.2%,“新兴青年”各领域均有优秀代表。
各界别代表更广泛了。本届委员会还注重覆盖各专业领域优秀青年,广泛吸纳来自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体育、卫生、法律、新闻出版等专业领域人士,比例超过40.3%,同时委员会中法律、金融、物流、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专业人员和基层一线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3.4%,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港澳台青年、华侨青年及海外留学生、海归青年等的比例达到44.8%。
港澳委员来源更多样了。在继续强调委员先进性和影响力的同时,本届委员会注重吸纳爱国爱港爱澳、有影响、有亲和力、热心社区服务以及在重大事件中发挥重要正面作用的优秀青年,更加突出港澳特邀委员的政治素养、履职能力、社会形象和代表性、成长性。目前,港澳委员中有来自教育、文化艺术、农业、新闻与新媒体等领域的一线劳动者11名,来自公益慈善等领域的社会组织人员2名,工程师、研究助理、投资分析员等专业技术人员10名,企业负责人12名。
推出“一站一基金”,为《南沙方案》贡献青年力量
开幕式上,广州市青联为推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在南沙率先推出两个亮点举措,进一步为南沙建设贡献青年力量。
其中,港澳青联委员广州(南沙)联络站(以下简称“联络站”)启动。依托南沙“创汇谷”,市青联将邀请青联委员入驻联络站,引导青联委员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将联络站建成在全国具有示范性意义、引领青年思想的学习阵地,调研青年诉求的交流平台,助力青年成长的服务窗口,和丰富青年生活的活动营地。
为落实《南沙方案》中关于青少年发展的要求,南沙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发展公益基金(以下简称“基金”)也于当天同步启动。该基金鼓励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共同捐赠,旨在推动南沙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交往深度融合,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发展事业提供后备支持。
接下来,基金将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落地南沙的青少年人文交流、青少年志愿服务、青年创新创业、青年国际交流、人才培养等相关项目活动进行专项资助工作。
市青联港澳界别委员林烈也就启动基金代表港澳青年发起倡议,表示将全力拓展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空间,加大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政策支持;深入实施港澳青年到内地实习、就业计划,加强就业配套服务保障;创新开展粤港澳青少年人文交流活动,推动三地青年交往交流、交心交融。
广州青联改革有了最新时间表和路线图
在总结五年多来推进改革工作的基础上,本次全体会议讨论了了新出炉的《新时代深化广州青联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
团结引领作用更加鲜明、桥梁纽带作用更加凸显、组织基础更加夯实、委员结构比例更加合理……《方案》一连用四个“更加”,明确广州青联要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形成这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下一阶段广州青联工作和建设作出顶层设计。
《方案》紧扣新时代青年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从进一步强化广州市青联作为党领导下的基本人民团体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增强青年爱国统一战线的广泛性、充分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完善从严治会的工作机制4个方面提出了12项改革举措。
通过深化改革,广州青联将团结引领作用更加鲜明,针对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新兴青年群体、留学归国青年等新时代统战工作重点对象的工作载体基本成熟,涉及民族、宗教、港澳台、海外、互联网等领域的青年统战工作成效明显提升。
桥梁纽带作用更加凸显,委员履职能力明显提升,委员面向青年宣讲、反映青年意见、帮助青年解困等活动的参与率达到80%以上。青联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贡献度明显提升。
组织基础更加夯实,团体会员结构合理,运作规范有序,区级青联发起社团高效运行,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符合条件的区依章程规范建立青联组织,结构比例更加合理。对全市各族各界青年骨干的联系覆盖、培养吸纳、动员机制基本成型,遴选委员的政治标准更加严格细致,委员在普通青年中的引领力和认同度明显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还具有极其鲜明的湾区特色、广州特色,明确市青联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任务发挥更大作用,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南沙方案》相关安排,不断提升青联组织的大局贡献度,持续推进青联组织服务千村、“希望小屋”建设和青年科学家进校园等工作,用好“青创杯”“百企千人”和“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等载体,发挥组织动员、人力智力和广泛联络优势,调动青年的创造活力和奋斗热情,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青年人是推动文明交流、拉近民心相通的纽带和桥梁,是推动国际交流的重要主体。青年外语人要担当时代责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青联委员代表王巍巍表示,“我们愿与南沙共同成长,面向世界阐释和宣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南沙故事,助力南沙成为中国对话世界的新名片。”
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发动青联委员当好“青年代言人”
当代优秀青年当如何?——当爱国、当团结、当奋进、当创新、当担当、当追梦。青联委员是各族各界青年的优秀代表,是青联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他们秉持“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他们号召“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他们崇尚“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他们高喊“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他们拥有“满腔青年壮志,誓将日月换新天”。
广州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席、广州港黄埔港务分公司安全监督组组长周冲说,“作为一名基层青年委员,我更应该做好桥梁纽带作用。因为我身边基本上都是基层青年,我们应该传递好他们的青年之声,把他们的想法汇聚起来传递给组织,同时也把组织的思想传递给青年,这样才能积极发挥青年委员的作用,如此才能为广州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来自乡村振兴控股集团的青联委员代表毛杰在分享青年创新赋能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时指出,“作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先行者,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使命中,将责任和担当融入到乡村振兴事业中,继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与科技和青年人才的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事业高质量发展,践行农业强国战略。”
过去五年,广州市青联认真倾听青年们关于公共政策的意见建议,及时掌握青年呼声,扎实履职,勇当表率,努力做好青年的“代言人”,同时不断加强海内外、城市间、各界不同青年组织的合作交流,在求同存异中共话友谊、共同发展,为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望新时代,广州市青联将努力打造更有朝气、更接地气、更具人气的青年组织 。
“青年强,则国家强。正值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之际,我选择回到广州创业。作为新时代香港青年,我们应肩负起用科技点亮世界的使命,充分发挥出联动世界资源的作用,用我们成功的创业经历去感召更多的香港青年真正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祖国发展贡献出香港青年的青春力量。”会上,新一届市青联委员代表、来自香港的创业青年柳妍熙说。
【南方+记者】马艺天
【通讯员】穗团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