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第三届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暨第四届广东水产种业产业大会开幕式在广州举行,全国首个水产种业专设奖“钟麟水产种业科技奖”(下称“钟麟奖”)颁奖仪式同期举办。
钟麟奖共有10个项目获奖,涉及28家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此次“钟麟奖”对水产种业新品种开发、良种引进、育种繁殖、推广应用等均有所考评,在行业内前所未有,“钟麟奖”获得者的综合实力得到充分考量和验证。同时,作为水产种业行业的领军者,“钟麟奖”获得者在传承发扬钟麟先生科学家精神的同时,将进一步推动广东乃至全国水产种业发展。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钟麟奖”的设立,是广东立足农业强省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作出的重要举措,也是广东水产种业响应时代新使命、面向业界新发展发出的集结信号。
数十年厚积薄发,钟麟奖在广东这片热土,竖立起中国水产种业振兴的标杆。
“钟麟水产种业科技奖” 获奖项目简介
1
项目名称:大口黑鲈“优鲈3号”新品种培育及推广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梁氏水产种业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本项目开发与驯食和生长等性状相关的基因标记23个,建立生长性状相关基因标记的聚合育种技术;利用选择育种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培育出易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快长新品大口黑鲈“优鲈3号”,生长速度相比“优鲈1号”平均提高17.1%,驯食成功率平均提高10.3%;创建大口黑鲈“三优”养殖模式,养殖全程不换水和病害发生风险大幅度降低,显著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创新建立良种特许加盟“育繁推”一体化推广体系,建立12个规模化繁育基地,年生产“优鲈3号”鱼苗50亿尾,在27个省份进行推广应用,近3年累计推广面积达24万亩。
2
项目名称:合方鲫系列鱼良种良养良销模式应用与推广
完成单位:广州市诚一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师范大学、广州市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湖南岳麓山水产育种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运用远缘杂交技术体系研制出生长快、抗病力强、适应华南地区环境且遗传性状稳定的合方鲫1号、2号、3号新品种,建立我国首个以鱼类为主的南繁基地,运用池塘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技术模式进行生态混养,采用“科研机构+水产推广部门+养殖企业+养殖户”联合实施的推广模式,通过技术培训、科技下乡、技术咨询等多种服务方式,建立多元化销售渠道,如餐饮、农贸、批发等传统销售渠道,拓宽新媒体、小程序等网络零售渠道,形成“良种+良养+良销”的市场推广模式。
2018年以来在华南地区养殖推广合方鲫1号、2号、3号新品种取得显著成效。相比常规鲫鱼品种,合方鲫系列鱼成活率提高了68.3%,亩均年产量提升250斤,亩均年增收超2000元,经济效益显著。合方鲫系列鱼新品种养殖过程中几乎不发病,用药少,不会对养殖水体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有效保护了水生生态环境,保障了食品安全,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3
项目名称:鳢新品种创制与应用推广
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佛山市南海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农林服务中心、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项目简介:鳢是传统优质鱼类,全国年产量55万吨,其中广东占50%以上,苗种占80%以上。本项目针对生长、适温和雌雄差异影响生产效益的产业问题,对乌鳢和斑鳢进行选育,杂交育成生长速度提高20.1%、抗寒抗病力强、摄食配合饲料的“乌斑杂交鳢”(GS-02-002-2014);突破性别控制技术,利用分子鉴定和生殖内分泌调控创制超雄斑鳢新种质,育成雄性率93%以上、生长速度再次提高26.2%、饲料投入减少8~20%,效益提高40%以上的杂交鳢“雄鳢1号”(GS-02-003-2022)。建立高效繁育和健康养殖技术,使受精、孵化和培苗分别提高36%、28%和30%,建立繁育基地3个,支撑三角镇生鱼特色产业和省级生鱼现代农业产业园。2017-2021年间,生产鱼苗155.6亿尾、鱼种21.7亿尾,产值16.37亿元,推广养殖32.6万亩,新增产值145.49亿元。
4
项目名称:彭泽鲫种质创新利用暨新品种培育和养殖推广
完成单位:华南师范大学、佛山市三水白金水产种苗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项目简介:在确认彭泽鲫具有天然雌核发育生殖方式的前提下,从其原产地江西省引进雌核发育彭泽鲫种群作为基础群体,经连续6代的群体选育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生长速度大幅度提高的F6群体。巧妙利用我国独特的河口咸淡水鲤科鱼类尖鳍鲤提供异源精子,与上述F6群体的卵子受精,得到雌性比例98%以上、生长速度提高20%以上、环境适应能力明显提升的新品种——白金丰产鲫(品种登记号:GS-01-001-2015)。截止2022年10月,共生产苗种50多亿尾,在我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推广养殖面积100多万亩,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尤其对广东省鲫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5
项目名称:全雌翘嘴鳜“鼎鳜1号”新品种创制与推广
完成单位:广东梁氏水产种业有限公司、中山大学
项目简介:鳜鱼在生长上表现出性别二态性,雌鳜的生长速度比雄鳜要快15%以上。项目组在湖南省水产原种场引进翘嘴鳜亲本的基础上,以生长速度为主要选育指标,经过连续4代群体选育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亲本,经生殖内分泌调控后,利用中山大学开发的性别分子标记进行筛选,获得生理雄鱼(XX´),与选育系雌鱼进行繁育后获得全雌鳜亲本群体,历经近10年,最终研发出新品种,命名为全雌翘嘴鳜“鼎鳜1号”。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翘嘴鳜相比,7 月龄鱼生长速度平均提高 18.7%;雌性率较高,平均雌性率为97.0%以上。
6
项目名称:斑节对虾“南海2号”新品种培育及推广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项目简介:本成果培育出突破性新品种1个。培育出斑节对虾“南海2号”新品种1个,于2017年通过全国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登记号为GS-02-002-2017;优化和完善了人工培育新品种亲虾繁殖性能。对人工选育新品种亲虾进行了投喂频次、产卵性能、能量转化、精荚再生、饵料选择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获得了提高精子质量的饲料配方1个;建立了规模化新品种制种技术。应用生物絮团水调控技术,以及投喂商业饲料伴乳酸菌和鲜活饵料,可以有效提高斑节对虾“南海2号”种虾生长、成活及免疫酶活性,建立了规模化新品种制种技术;开发了新品种配套养殖技术。获得了新品种与经济鱼类混养中生长、环境因子、菌落变化等指标,建立了新品种配套养殖良法体系。
7
项目名称:凡纳滨对虾“海兴农2号”良种选育和健康养殖产业化
完成单位:广东海兴农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项目简介:本项目重点开展凡纳滨对虾良种选育、SPF亲本扩繁和种苗生产关键核心技术研究。采用家系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利用BLUP(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多代选育,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分析,对个体/家系的特定性状进行精准评价,实现快速、精准育种。项目由广东海兴农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四家单位完成,由15位项目核心技术人员成立专项小组,负责技术路线设计、育种方案制定、家系构建、技术推广等工作。项目为养殖户提供大量的健康优质种苗,同时因地制宜开展高效养殖示范,并成立技术服务小组,定期为养户开展技术培训,提供养殖设计、优质苗种、高效饲料、调水产品和养殖技术等五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带动养殖户开展高效水产养殖。项目形成新品种1个,授权发明专利7件、企业标准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7篇。经第三方评价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海兴农2号”苗种在全国70多个养殖区域得到推广,2019-2021年,共销售凡纳滨对虾虾苗791.42亿尾,服务养殖户达14.57万户,推广面积达98.7万亩,为养殖户增加收入合计达100亿元;同时,对虾养殖成功率(16.7%-30.8%)的提高,使得养殖污水排放降低了约16.48-29.46万吨,减少死虾排放132.09-243.68亿尾,减少了大量的氮、磷元素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8
项目名称: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创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完成单位:广东金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茂名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茂名滨海新区粤闽水产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项目针对我国凡纳滨对虾种源受制于国外的“卡脖子”难题和良种创制的共性技术瓶颈,突破分子标记开发和育种应用关键难题。发现了凡纳滨对虾耐低温、耐低盐、抗弧菌及生长性状相关的关键功能基因和分子标记;创建了环境胁迫选择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新种质创制关键技术及抗逆与生长性状高效聚合的品系杂交育种技术,解决了优势抗性与优势生长性状难以聚合的国际难题,育成耐低温、耐低盐、生长快母系与耐低盐、生长快父系配套杂交的制种新技术,具有严密保护新品种知识产权及快速产业化应用的技术优势,解决了长期困扰新品种产业化应用的配套关键技术难题。2018-2021年共选育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新品种亲本63万对,繁育新品种虾苗205亿尾,通过推广新品种亲本带动广大虾苗繁育虾苗1550多亿尾,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面积185万亩,为对虾养殖产业做出突出贡献。
9
项目名称:华贵栉孔扇贝“南澳金贝”的培养及推广应用
完成单位:汕头大学、汕头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饶平县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南澳县金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华贵栉孔扇贝是我国南方的重要海水养殖贝类。然而经长期养殖导致的种质退化、品质下降、大规模死亡等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自2008年以来,汕头大学联合企业和水产技术推广站,致力于华贵栉孔扇贝高值抗逆新品种的培育和应用推广等工作。10多年来,在20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等项目资助下,项目团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培育出国家级水产新品种华贵栉孔扇贝“南澳金贝”1个,通过省级科技鉴定成果1个(成果总体水平国际领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件(获授权5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制订农业地方标准1件,发表论文55篇(被SCI收录46篇),获省部级、地市级6项,年推广新品种养殖约10万亩、产值近30亿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10
项目名称:中华鳖“珠水1号”新品种创制及配套养殖技术推广
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绿卡实业有限公司、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惠州市财兴实业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中华鳖“珠水1号”是以洞庭水系野生中华鳖为基础群,以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经连续5代群体选育而成,生长速度平均提高12.3%,裙边宽度提高5%以上。项目取得的创新性成果有:1、为广东省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龟鳖类水产新品种,填补省内空白,处国内领先水平;2、探明6个品系中华鳖种质资源特征,完成中华鳖现行国家标准修订;3、深度解析中华鳖基因组,筛选出一批与生长、性别、抗逆等经济性状显著关联的分子标记;4、发明无介质孵化方式,优化生产工艺流程;5、构建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实现良种良法有力推广。近5年,累计推广3.86万亩,新增产值超10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为水产种业强芯,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策划】严亮 张璐 周晓凤 王伟正 彭进
【宣传统筹】李思敏
【记者】俸敏
【摄影】吴秒衡
【来源】南方农村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