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深圳“东北”,有多少惊喜?

深圳发布
+订阅

提到坪山

你会想到什么?

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远

第二反应是马峦山

随着地铁14号线的开通

“深圳东北”——坪山

一下展现在人们面前

带给我们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一次

布布乘着地铁14号线

走进“创新坪山,未来之城”

从锦龙站到坪山中心站

触摸这里不一样的特质与底蕴

老坪山

深圳,并非千篇一律

而是每个区都有着独特的气质

坪山,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在地铁14号线坪山围站附近

有一条坪山老街

这里不像中心区高楼林立

生活气充盈在每一个角落

诉说着一座城的宜业宜居

供销社

坪山处处是烟火

//

炸油饼、煎饼、糖水

……

坪山老街是烟火的集合

客家美食、外地小吃应有尽有

还未看到蒸腾的热气

美食的味道便被嗅觉提前捕捉

随性、舒适、接地气的场景

就好像在诉说着:

城市的本质,最终要回归生活

街头缝补匠

已过大雪节气

在凉爽的天气里

穿梭在街头的深圳人

大多添上了一件外套

街头的缝补匠人

也似乎忙碌了起来

他们并不追赶时间

而是精细且认真

把生活的热切和态度

埋进一针一线之中

在坪山的街头走一走

能有不少收获

仰视将两栋楼撑开的雕塑

欣赏爬满藤蔓的小楼

亦或偶遇被改造的雕塑园

许多设计令布布惊叹

更让人惊叹的

是设计与生活的完美融合

或者说

生活在坪山

我们就成为了惊喜的组成部分

如果说客家文化

是坪山记忆的根

那么大万世居

便是展现坪山客家文化最耀眼的名片

大万世居离地铁14号线锦龙站不远

作为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

是深圳较为典型的大型客家围屋建筑

围墙相连的大万世居

是曾姓家族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建于清乾隆年间

屋前有一个月牙形池塘

四周御敌的炮楼

如今依旧清晰可见

经过历史的沉淀

屋檐的雕花依然精致

斑驳古朴的墙面

井然有序的房间

不禁引人遐想连篇

透过大万世居的视角

就连蓝天白云

都显得别样有故事与情愫

客家文化精粹

时间,在这里如静止一般

耕读、纺织、染布、打斗叙……

通过大万世居

你能看到客家人的历史民俗遗物和文化精粹

正是一次次对文化的回眸

让坪山

也让深圳

变得更加坚定与自信

闲庭雅院

客家的庭院与屋檐

自带一种亲切感

一桌一椅、一草一木

甚至连潮湿的青苔

都像是童年记忆的复刻

不难看出

坪山对历史文化不仅倍加珍惜

也善于大胆创新

城市书房、咖啡馆、文化手信等场所

与大万世居完美融合

传统与现代

古老与新潮

这便是坪山

这便是深圳

最近

大万世居正在开展

大万不插电·UABB2022坪山分展

围绕客家围屋遗存

叙写了一场历史与未来生活畅想的重叠宇宙

有兴趣的小伙伴

可以去打卡

(PS.周一闭馆,不要跑空)

深圳,是“千园之城”“花园城市”

在连建公园都要“卷”的深圳

坪山

硬是把城、景、园、文化相互交融

“玩”出了新高度

在地铁14号线坪山中心站附近

布布发现

城市和公园、文化聚落模糊了边界

生活、文化与诗意

也就没有了距离

人与自然

在这里描绘出一幅和谐共生的场景

家长带着孩子在公园遛弯

鸟儿在公园尽情歌唱

虽时值年底

但在“深圳东北”

路两旁的花

依然争先盛放

止不住的浪漫与艳丽

装点着这座城市

装点着你我的心情

环境在生长

文化在生长

诗意也在生长

坪山文化聚落

是坪山区的文化新地标

无论是沉浸书海、欣赏演出、感受艺术魅力

大剧院、美术馆、图书馆连成一线

坐落在坪山中心公园旁

方正的坪山大剧院

外观简约且神秘

剧院外面的广场

成为市民纳凉玩耍的好去处

坪山美术馆

尽显空间折叠的艺术

充满现代气息的美术馆

让想象力自由驰骋

坪山图书馆

外形则像极了几本堆叠在一起的书

打破了图书馆的刻板形象

特殊的外观与高颜值

被市民成为“扭扭”图书馆

读书,也成为坪山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深圳是一个多元多样的城市

不仅在于宏观整体

也在于微观细节

当布布行走在坪山

发现这里城、景、文化处处尽显融合

正是这一个个区

一个个场景

组成了深圳

它们本身

也便是深圳

内容来源:深圳发布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