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娃千里求医,在惠州收获温暖

南方+ 记者

当谭尚丽紧张地等待在手术室外,另一个同样从贵州来惠州求医的听障孩子却不像小唐一样幸运。

12月初,韦朝梅和妹妹从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来到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希望给自己3岁的儿子小魏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得益于今年惠州市第八届耳聪工程的救助对象增加了东西部协作惠州结对帮扶的贵州省黔西南州户籍的听障儿童及青少年,她们开始了一场“千里求医”。

韦朝梅说,小魏1岁多的时候被发现听障,属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聋。之前她就想给小魏植入人工耳蜗,不过小魏发育迟缓,个头比同龄小朋友稍小,所以等到现在才进行手术。

如果不是听不见,小魏或许看不出与其他孩子有什么差别。他爱闹爱跳,经常盯着手机看短视频。看得开心时,他也时常会发出笑声。他经常用手比划,告诉别人自己要到哪里去,要吃东西就发出“呃呃呃”的声音。

在贵州,小魏有两个姐姐,大姐上初一,二姐读小学四年级。因为要照顾小魏,韦朝梅只能在家,在农村当教师的父亲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支柱。韦朝梅说,这次来惠州准备的治疗费用,是她们“一个亲戚借一点”才凑起来的。

虽然抱着巨大希望,但在12月8日早上医生查房时,她们的情绪却陷入谷底。医生说,小魏入院后重新做的CT结果显示,他内耳有严重畸形,耳蜗发育不完全,很难把电极植进去,做手术后效果不明显,并且可能存在嘴歪、流口水等症状。

更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的是,在小魏入院的当天,小魏的爷爷不幸去世。这番情况下,韦朝梅只能和妹妹先带着小魏回到贵州,处理小魏爷爷的后事。

听闻小魏的经历,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豪向他们捐赠了2000元,耳鼻喉科护士长李凤花也在科室群里倡议大家进行爱心募款。

最终,惠州市三院各科党员干部和职工共同为小魏捐款超过3万元。其中,耳鼻喉科全体医护人员在捐赠了6400元后,李凤花还联系医院工会通过旭日基金为患者减免了住院费2600余元。

得知医院的帮助,小魏的父亲写来一封感谢信,信里写道:“虽然未能做手术,但在住院期间,患者及家属在生活起居等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医师、护士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你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让我们再次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带着这份温暖,韦朝梅和妹妹带着小魏回贵州,等待专家进一步的讨论结果。

【文字】见习记者 曾汉

链接:

一场爱心大接力,他们重获新“声”

编辑 南小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