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
祠堂,也称宗祠,是宗族用于祭祖、教化等作用的场所,是宗族的象征,家族的文化传承。
南津李氏宗祠
南津李氏宗祠
南津李氏宗祠位于东山街道儒教位行政村低屋村。始建于明朝,2011年重修,是为纪念“吴阳三柏李”李氏开基祖李穆而建。李穆,字贵和,号文庄;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十九代孙,原籍福建漳州府龙溪县钱山村,于南宋嘉定中进士,十三世纪由闽入粤,先任龙川、后任石龙(今化州)县令。任职期满,归途经吴川入海,屡遭台风海盗之害受阻,暂卜居吴阳。后手植三株柏树于住地傍潭,因此得名“吴阳三柏李”。该祠坐落在化州八景之一“千秋夜月”的千秋岭上,占地1240平方米,三进三门,双廊双厢;石柱斗拱,高脊红墙;青檐绿瓦,龙伏凤翔;油橼漆角,画栋雕梁;屏封中门,金饰银镶,儒宦悬匾。祠围墙长188米,高1.88米,平面体积353立方米,采用1000多块各种黑白红绿颜色的花岗岩石镶嵌而成。围墙又是诗书画廊,镌刻了309首(副)书法作品入廊。
李氏大宗祠
李氏大宗祠(化州市地方志办供图)
李氏大宗祠位于长岐镇旺岭行政村旺岭村。始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清朝和民国时期重修,2004年再次重修。该祠坐北向南,四进三开门,穿斗式砖木结构,总面积3000平方米。华山李族是唐西平王李晟公后裔,大宗祠既是祭祠祖宗庙堂,又是李族“乐善学堂”“读书楼”“泗水书院”,自明洪武末年至万历壬午年(1582),旺岭李氏大宗祠先后出了四位进士、九位举人,有“一门九举三进士”美誉。此祠扼化梅交通(化州—吴川)要道,1944年冬,共产党员王树槐、李雅南在此组织抗日游击小组,后参加化东南抗日武装起义。民国时期为乐善小学和焦林小学,1961年后改为旺岭小学。1995年8月,华山李氏大宗被定为化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院李氏大宗祠
上院李氏大宗祠
上院李氏大宗祠位于河西街道下墟社区。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明朝和清朝重修,民国时期重建。由上院李氏八世祖苏村李宾公举人捐建,是为了纪念上院李氏开基祖李承元。李承元,祖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宣化乡(现为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宋朝末期在化州任官,离任后遂卜居于化州之“犀湾上院”。该祠是化州城内早期最大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坐西向东,二层楼房,左右两侧有副楼, 建筑总面积1400多平方米,典型的民国欧式风格,呈“凹”字形。正屋五个大圆拱式门洞,墙脚的明朝官砖刻有“甲一都第一里”“官砖宇”“官砖张”等字样。2012年,化州市人民政府认定该祠为文物保护单位。
岐山公祠
岐山公祠
岐山公祠位于河西街道禾化行政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2012年重修。该祠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面阔三间,深二进,中间天井,红墙琉璃瓦,脊顶双龙戏珠。庞氏先祖从良光镇木贤村分支搬迁安居到河西街道禾化旧村,再迁此地,取名为新禾化村,并在此修建祠堂,庞氏族人农历三月初九进行祭拜。现村委会加挂禾化村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牌子。
彭氏祠堂
彭氏祠堂(彭志杰 摄)
彭氏祠堂位于新安镇新安行政村大面垌村。彭氏先祖彭树业明万历元年(1573)从新安镇山心村迁入此地。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2001年重建。该祠堂占地1200平方米,上中下三进,砖木结构,大门上悬“彭氏祠堂”,门楹联为“商贤世泽,名宦家风”。该祠堂是大面垌村与山心村、山栋坡村、埇子村等彭姓族人共用。
制作单位:茂名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化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图片除了署名外,均为茂名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