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佛冈县迳头镇楼下村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机遇,紧紧围绕“田园党建,裕农兴村”党建品牌,通过“幸福积分”等基层治理有效实践,团结带领党员群众精心谋划、聚力攻坚,全面推进“五大振兴”,做到联系服务群众精准化、精细化,实现群众幸福生活更上一层“楼”。
党建共建,四级联动夯实组织建设
构建四级联动体系。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派广州市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担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选调年轻人才驻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广州市港务局、市技师学院、县委组织部、镇机关党支部分别与村党总支结对共建,联合开展党建活动,重点助力楼下村农业产业发展。
结对共建单位开展“我在楼下村有亩田”认领活动。
开展丰富共建活动。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结对党组织认领群众微心愿100多个,有效提高村民幸福感;全额资助3名家庭困难学生至大学毕业;开展“我在楼下有亩田”楼下村耕地认领活动,结对党组织以5元/斤的价格合计认领约20亩耕地生产的优质大米,为优质米打开销路。
党总支领办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裕农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共建党组织,开展了“到楼下村办年货”等多场直播带货活动,对接“花城购”等电商平台,组织消费帮扶,带动了约60余万元农产品销售,为村集体增收约8万元。
打通堵点,产业发展带动村强民富
楼下村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把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作为村级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
建成佛冈县首个乡村振兴服务站。为村民就近寄取邮件、提取新农保款、开展金融服务业务提供方便。服务站建成以来,共为楼下村及周边农户节省约4万元物流成本,打通助农“最后一公里”。
实施楼下村优质米质量提升工程。以“党组织+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打造自有优质大米品牌,“农户种植+金鲜美公司加工+佛冈邮政运输”,解决丝苗米种植、加工和运输问题。楼下村党总支领办的裕农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佛冈金鲜美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合作协议》,锚定“广丰香8号”水稻优质品种,打造自有水稻品牌,让优质米种植产业不断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效益化发展。
联农带农机制保障种植户收益。楼下村党总支与农户代表签订《优质米项目合作协议书》,通过免费提供“广丰香8号”优质水稻种子、制定水稻生产质量标准、开展技术培训、承诺不低于市场价1.1倍价格收购等方式,给农户送上“定心丸”,激发种植积极性,真正将“裕农兴村”落到实处。由村集体、党员、种植大户带头种植约350亩的“广丰香8号”丝苗米,在连续暴雨、洪水、大面积倒伏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平均亩产仍约达850斤。探索销售新渠道,通过“荷花乡米”包装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党建赋能,阵地升级凝聚党心民心
提升楼下村党群服务中心。盘活楼下小学闲置校舍,多方筹措资金进行提质改造,增设完善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各项服务功能区,健全村级服务体系、提升基层整体服务水平、促进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推进乡村振兴攻坚。
楼下田园党建风光。
建设楼下村党建主题公园。营造浓厚的乡村振兴党建氛围,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思想教育场所,在区域核酸检测中,根据群众建议,核酸检测点设在了绿树成荫的党建主题公园,在炎炎夏日为医护人员带来一丝“凉意”。
在高坝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实地观摩新农村,座谈畅聊返乡梦”雁归计划活动。
升级改造高坝党支部党群活动中心。丰富阵地功能,可供教学、阅览图书、休闲娱乐。今年以来,已在党群活动中心开展家风宣讲、乡风文明评选、农技培训、“雁归计划”人才交流座谈会、主题党日活动、“春禾爱心课堂”暑期兴趣班等活动共16场,接待英德九龙镇政府和广州4所高校、5家单位等参观交流学习,为全镇妇联执委观摩学习提供场地。
家风家教馆入选广东省家风家教实践基地。依托范仲淹勤政文化园,深化党建带妇建成效,建成家风家教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新气象。
共建共治,“幸福积分”引领乡村治理
“幸福积分制”是迳头镇为落实省关于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主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的一项创新举措,是发动村民在乡村治理中共建共治共享,探索乡村治理的新模式、新方法之一。
楼下村开展“幸福积分”集中兑换活动。
“幸福积分+评优评先”,楼下村结合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积分,并把幸福积分运用到各类评优活动中,积分制与评选活动相辅相成、互融互促,积分作为评选的重要依据,成功评选还可获得奖励。
楼下村村民实行“门前三包”,开辟美丽庭院。
“积分制+门前三包”,组建“2+N”党群共治队伍5支,将志愿服务、党员争优、文明新风、家庭美德和乡村治理等5类表现进行积分并张榜公示,“行动换积分,积分换生活用品”,群众纷纷投身参与,让“小积分”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把“村里事”变成“家里事”。今年开展了2期积分集中兑换活动,目前全村开通积分存折283户。郑中消家庭获评2022年清远市“最美家庭”,范秀望获评2022年“清远市优秀妇联执委”。
广开门路,“引育聚留”充实人才力量
配强村“两委”干部。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实现书记、主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率达100%,实现“两委干部学历和年龄一升一降,工作能力和为民服务本领明显提升;返聘离任村委委员,卸任不卸工作,保证村级政策落实连续性。
加强楼下村本土人才队伍建设。开设“田间课堂+理论教学”模式的农技培训班,开展2期水稻种植技术培训;范伟胜、涂国龙分别被认定为2021年、2022年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
鼓励家庭培养本土大学生。深入挖掘“耕读传家、奋勇争先”的家风家训,评选“书香家庭”,把家庭培养大学生纳入积分制,抓住节假日节点开展外出乡贤、大学生、退役军人座谈会,吸引人才回乡或引进资源投身家乡建设。
引导大学生参加“头雁引领”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安排452人次参加疫情防控、抗洪救灾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在校大学生、应届大学毕业生参加“头雁引领”志愿服务、防汛救灾、核酸检测等志愿活动多场,有力协助村民扫码、维持秩序,获得村民点赞。
【记者】贺欢
【通讯员】蓝慧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