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于南方人,可遇不可求,都知道她很美好,但不知道哪天落到自己头上。
对于潮汕人来说,雪更是望尘莫及的事。
曾经想象,在雪天,煮一壶雪,煎一泡茶。只采梅花蕊上的雪,煮出来的水带花香和土气。煎出来的茶清新扑鼻,有着清茶的甘醇,有着淡淡的花香,寒冷的天气里捧一杯热茶慢慢品,多么惬意自在。
不过,处于亚热带的潮汕地区,也有过几次下雪的经历。
据王琳乾先生从旧志和有关报刊、专著中辑录编成的《潮汕自然灾害纪略》一书披露的气象资料看,潮汕在明、清时期,冬天常出现霜、冰、雪灾害。
明正德四年(1509年)
10月,潮阳县下雪;
12月,海阳县下雪,深尺许;
12月,饶平县下大雨雪,深尺许;
12月,揭阳县结霜,厚3寸许。
明嘉靖十一年(1532)
10月,海阳县凝霜杀草;
11月,揭阳县凝霜为灾,草木皆枯,虫、鱼冻死;潮阳县结霜,草木枯死。
明崇祯九年(1636)
10月,揭阳县冰厚盈寸;
12月,惠来县下雪、结霜,为罕见霜雪。
16日,水面坚凝成冰,厚四、五寸,接连3日,草木禽鱼冻死无数。
在清代,从顺治十二年(1655)至光绪八年(1882)230多年间,潮汕共降雪16次。
乾隆二十三年(1758),饶平、丰顺两县寒雨带雪,厚寸余。地方志称,是时“严寒与北京无异”。
光绪十三年(1887)12月20至21日,连日、夜大雨,寒甚,北风更疾,彼天晓,忽晴降雪,山皆积雪尺余,“为潮境数十年所未见。”
光绪十八年(1892年),海阳、大埔、丰顺、南澳四县严寒,雨皆成冰,深山穷谷积雪三、四尺许,至翌年4月始消,草木多枯死,人畜也有冻死者。
书中记录的最后一次出现降雪年份是1932年,且只有小雪:是年1月,普宁县碎雪纷飞;2月,揭阳县下雪。
在近几年,潮汕地区久违地遇上了一次下雪,相信有关注新闻的朋友,还对2016年那场罕见的雪有印象。
2016年1月23日晚11:00左右,潮州凤凰山下起小雪。
那年很多好奇的朋友还专门驱车前往凤凰山,只为一睹南国的“雪容”。
虽然不及北方大雪那么声势浩大,让大地银装素裹,但是这山上的霜雪奇景足以让潮汕人惊叹感慨:“我也终于在家乡看见雪了。”
然而凤凰山的雪也开启了潮汕网友的脑洞:雪,能不能不只是在凤凰山有?
于是乎...
「天主教堂」
「老妈宫」
「红亭百货大楼」
「小公园」
「中山公园」
「滨江长廊」
「淡浮院」
「东门楼」
「湘子桥」
「韩文公祠」
「牌坊街」
「人民广场」
「西湖湖心亭」
「古鉎牛」
是不是有了雪花的装点,家乡样貌给你的感觉一下子也不一样了。
被雪盖住的城市,一下子变得庄严肃穆又不失温柔淡雅。
近几日的降温,配上这南国雪的配图,更有几分味道了。
图片来源:最美潮腔大赛、汕头奴仔担吕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