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来
顺德已开启制冷模式
为什么冬天是心脑血管的“魔鬼季节”?寒冷天气里哪些人群更需要特殊关注?寒潮来袭,我们应该如何御寒“护心”?伦教医院心血管专家杨学成副主任医师支招防寒知识,一起来get→
为什么冬天是心脑血管的“魔鬼季节”?
02RE
01
寒冷可使体表小血管收缩,心脏负担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人体的调节机制比较差,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张力比较低,容易引起冠脉痉挛,导致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管堵塞,造成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
02
气温下降,肌肉收缩会压迫外周血管,也可导致血压升高。
寒潮来袭,哪些人群更需要特殊关注?
02RE
· 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个年龄段的人患有动脉硬化的比较多,心脑血管发病率也比较高。
· 高血压患者,这类人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更高。
· 明确的冠心病、卒中患者,当遇到季节变化时,他们更容易导致心梗的急性发作。
· 潜在人群,比如肥胖、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等。
· 孕产妇、婴幼儿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病患者容易受到寒冷天气影响,需要特殊关注。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或活动的人群,容易引起冻伤、使腰腿痛和风湿性疾病病情加重。
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平稳过冬?
02RE
注意防寒保暖
头部戴帽子,颈部戴围巾。晚上起身以后上厕所时需要添加衣物,有晨练的老人家推迟晨练时间。中青年注意不要熬夜、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
注意合理膳食
饮食主要以清淡低盐低脂为主,五谷杂粮类的食物比较容易消化吸收,耗能又少,建议老年人可以以此为基础。可以吃点血管“清道夫”。山楂、燕麦、黑木耳、金橘、茄子、红薯、大蒜、洋葱这八大食物能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的弹性。
注意清晨起床意外
清晨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时间,清晨醒来以后,先在床上适应几秒钟,再缓慢坐起,坐起后适应几分钟,再逐步过渡到站立。站立以后也不要立即进行活动,等待几分钟后再进行床边或者床下的活动。
定期监测血压,尤其是高血压的患者
如果出现血压骤升的情况,需要及时就诊。若出现胸闷、胸痛、言语不清、肢体乏力等症状要及时就诊或拨打120。
心脑血管患者注意携带药物,注意情绪平稳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随身携带药物,注意平时情绪不能大喜大悲过忧过虑。
身体失温时及时防护
如发现存在寒战、虚脱、记忆丧失、言语不清、睡意等症状,及时测体温,若体温低于35℃,立即就医。当不能马上获得医疗救治时,请按以下方法升高体温:使其进入温暖的房间或住所;及时脱掉潮湿的衣服;采取相关措施温暖身体的核心区域——胸部、颈部、头部和腹股沟;服用热饮料帮助提高体温,但不能服用含酒精的饮料,同时也不要给意识不清的人服用。情况缓解后,需尽快就医。
专家介绍
杨学成
普通内科副主任医师
内二科医生组长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前庭与平衡康复分会青年委员。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对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进修一年,擅长诊治神经系统常见病(脑血管病、帕金森、头晕、头疼、周围性神经病)和内科危重病人的救治。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获佛山市科技局立项2项、佛山市卫生局立项1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6篇。
天气寒冷,
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把这份御寒防护指南转发给有需要的人吧~
部分科普内容来自“健康广东”公众号
供稿:内二科 杨学成 编辑:麦惠芳 审核:何艳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