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实力担当!“我为什么当老师”第11期反响热烈

东莞慧教育
+订阅

12月12日中午,东莞教育系统“我为什么当老师”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活动第11期播出。本期主题:助推品质教育建设,做最具实力的莞邑良师。本期视频把镜头对准了在东莞“品质教育”教学能力大赛“实力组”获奖的6位40-50岁的东莞教育人。从初出茅庐的坚定信念、踔厉笃行,到活力四射的开拓创新、独当一面,博学而善取使他们成长为业务骨干、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或校长,成为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量。通过他们的经历、故事,展现东莞教育人的敬业精神、头雁精神、创新精神。他们作为榜样召唤全体教师担当作为、追求卓越、奋勇当先、辐射引领、提炼升华、探求新高,不忘教育初心,坚守教育信念,塑造实力教师的底色,努力做“最具实力的莞邑良师”,成为助推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积极见证者、有力推动者、优异的引领者。

连日来,东莞各学校结合实际组织教职工观看师德教育视频,并采取线上或线下方式开展学习讨论。还有不少老师撰写心得体会,跟教育君一起看看~

东莞理工学校

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师风,大力弘扬良好师德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影响着学生。东莞理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与“我为什么当老师”师德课主题活动,老师们就视频内容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芮红菊老师

视频中的几位优秀教师都是从教多年拥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但是他们不愿停留在舒适圈,还在教学道路上不断探索,持续丰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策略,不断丰富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和教学风格,持续奋战在东莞教育一线,为孩子的教育保驾航。他们不甘安于传统与现状的优秀特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同为教师的我们也要潜心钻研,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课堂组织管理能力,要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向优秀的同行学习。

郑新强老师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我对教师这份职业也有着自己的感想与领悟。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职业岗位操作能力,而是从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包括职业技能、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创业能力等。进一步提高对职业学校教师的要求,传统教学远不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所以要改变观念,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善于并乐于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兴趣、爱好,给出合理化建议,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清楚自己未来在哪里,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李换娣老师

通过观看“我为什么当老师”第11期视频,我看到了6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从不同视角向我们讲述了他们的教育故事,让我们明白对于教师,教书育人是第一职责,良好师德是第一标准。我深受感动和鼓舞,也更加懂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我不仅要做好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还要努力做好火车头,成为老师和学生成长路上的摆渡人。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要做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学生才会成为我们期盼的样子。

常平振兴中学

12月13日,常平振兴中学组织全体教职工观看“我为什么当老师”第11期师德主题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全体教职工更加坚定信念,上下求索,踔厉奋发,追求卓越,努力成长为最具实力的莞邑良师。

张郭静老师

做老师是我从小的梦想,一路走来,一个个良师不断影响着我,也更加坚定了我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念。在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中,我备受鼓舞。明白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卓越的教师,第一要义就是要有高尚的师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这份职业永远不变的准则。

许统鑫老师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热爱自己的专业,致力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在新课程方案和“双减”政策导向下,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我努力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在教研方面“深耕”,在教学方面“细作”,提升课堂品质,为东莞教育“学有优教”目标贡献微薄力量。

陈晓霞老师

对于教师而言,教书育人是第一职责,良好师德是第一标准,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是尊重、理解与关爱,爱是一切的中心。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有信心。在教育给孩子们知识的同时,也要育人,用真心让孩子感受到应该怎样做人。

桥头镇第一小学

12月12日,桥头镇第一小学组织教师观看第11期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活动视频。通过学习,老师们收获颇丰,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感想、感悟。

郑敏希老师

通过观看“我为什么当老师”视频后,我明白了时代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是缺乏生命活力的。一位优秀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就是教育更多乐学善思的学生,带动更多好学上进的学生成长与进步。作为一名教师,要根据时代的特点不断调整我们自身的思想,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探索新领域、追求新高度,促进教育者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吴若娜老

我为什么当老师?因为我深知一个好老师对一个人的一生有多么重要。很幸运,在我的学生生涯中,我遇到了许多位优秀的、善良的、真诚的好老师,他们给我关怀,给我学识,给我力量,给我人生的建议,让我在成长过程中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成长中的挫折和坎坷,让我即使面对黑暗,也依然有一颗寻找光明的心。

我为什么成为老师?因为我想做一个可以影响他人的人,成为一个可以给我的学生力量、支持的好老师,成为一个让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勇敢面对生活的好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走出校园,我不再是懵懂迷茫的学生;走进校园,我将是担起育人育才重任的师者,“道阻且长”,吾心定而趋之。

莫建榆老师

通过本期师德师风主题建设活动,我了解到6位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看到了他们身上的担当作为以及追求卓越、奋勇当先、探求新高的精神,深受鼓舞。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要始终保持一颗不断向上不断学习的心,要敢于面对、敢于创新,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向身边的榜样看齐,努力做到思想有高度、学识有厚度、精神有朝气、事业有声色的新时代教师。

常平镇袁山贝小学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常平镇袁山贝小学全体教师开展了师德师风学习与研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本期主题活动,积极思考,纷纷分享自己的感言和收获、分享自己在这六位东莞教育人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

邓梓轩老师

眼里有学生,心里才能装得住学生。作为一名一线带班老师,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耐心,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引领他们成为自己心中“最好的自己”。

张盈老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摩莞邑良师的奋斗故事,让我感触良多。教师学养厚实,育人得法,教艺精湛,是担当教书育人重任的前提。从任教到现在,我从没停下过学习的脚步,往后的日子,也会一如既往,勤勉奋进。以新课程理念打造品质课堂,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叶伟强老师

观看“我为什么当老师”第11期视频,聆听了东莞“品质教育”教学能力大赛“实力组”获奖的6位老师的成长故事。

首先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学习,深入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善于通过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次学习如逆水行舟,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要紧扣新时代的要求,努力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投身课改当中,跨学科融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作业优化,创设品质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后要保持心境的“年轻”,不忘初心,努力奋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莫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年轻人,加油!

高埗镇宝韵幼儿园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师德是立园之魂,为了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涵养高尚师德。高埗宝韵幼儿园全体教师参加了东莞教育系统“我为什么当老师”第11期师德师风线上学习活动,教师们纷纷发表了学习感悟与收获。

邱雪晴老师

 教师须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老师,心中一定充满爱。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们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的本质意味着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灵魂的教育也是有温度的教育,这温度蕴含在教师的面庞、性格和处事方式之中。每个孩子从踏进校门开始,个性、脾气、行为和习惯都各不相同,教师的作用不是将他们打磨成一模一样的人,而是用师爱去感染、去润泽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一个有师爱的教师,必定有对学生的爱、对工作的爱、对自己的爱。

陈雨晴老师

成为教师,我最大的快乐就是看着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走出校门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或是从事其他工作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回想这些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觉得做好一名教师,需要很多素质和能力,如过硬的知识储备,不断探索的创新能力,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一颗充满爱的心和足够的耐心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以学生为本,以教为乐,以教为荣。

彭晓雪老师

我觉得做老师的过程,就是为心中的理想国播种的过程。孩子们的一呼一吸都是未来的无限可能。所以我想当老师,就像我想成为一缕风、一滴水一样,润泽生命,共赴远方,成就世界的丰富与精彩。

桥头鸿正幼儿园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幼儿园教师的师德素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弘扬师德精神,12月13日,桥头鸿正幼儿园开展了师德师风主题学习活动。

王云芳老师

情有所归,方能心有所系,身有所往。教育需要爱,有了爱才能更好地呼唤起孩子的热情。拥抱他们共同成长是一件平凡而幸福的事。

侯文静老师

因为喜欢幼儿,所以选择陪伴他们成长,喜欢他们的笑声,和他们一起欢乐的日子,我相信,只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用心感染每个孩子,用行动去获得家长的信任,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全身心的投入,无愧于这一份职业。

巫静茹老师

看着学生在自己的教育下,从懵懂无知到知识渊博,他们在任何一个方面的成长都让我觉得很是欣慰。教师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每天精心培育着自己幼苗,看着他们一天天成长。这种成就感是什么都取代不了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