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鹤山,多彩非遗|鹤城客家上灯习俗:崇祖敬宗,火旺丁发

南方+ 记者

农历正月初十,早上7点多,鹤山市鹤城镇禾谷田心村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当天,田心村新添了男丁的家庭全家出动:爷爷带上花灯或跑马灯(以前为香油灯,奶奶挑着“一担箩”,里面装有元宝蜡烛香、鸡、酒、水果、一筒碗(10只和一扎筷子等祭祀祖先的祭品,父母抱着刚出生不久的男婴,高高兴兴地前往村中的钟氏祠堂,准备为新添的男丁行隆重的上灯仪式。

这就是当地传统——客家上灯习俗。

鹤城客家上灯习俗。欧蕊荣 摄

客家俗语云:“夫灯者,登也,进之兆也,丰登之象也。又俗以灯为丁,盖火旺而丁发矣。”

“上灯”,又称“点灯”“升灯”。在客家方言中,“灯”与“丁”同音,“灯”是“丁”的象征物,“上灯”代表了新生、添丁。悬挂起的每一盏“灯”都代表了一位男丁,预示香火延续、人丁兴旺。祭祀祖先就是告知先祖族中又添新成员了,祈求祖先保佑孩子健康成长。用点灯照亮祖宗牌位,寓意“光宗耀祖”,教导子孙恪守家风祖训,坚持耕读传家。

鹤城的客家村落至今保存着这项历史悠久的客家民俗,其中以禾谷田心村的上灯习俗最为热闹,至今已有250多年历史。2017年,鹤城客家上灯习俗入选鹤山市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灯是添丁之家的大事。欧蕊荣 摄

上灯习俗包括一系列仪式。农历正月初六到初十(各村时间不同,当天辰时(早上7时至9时,客家村落中新添了男丁的家家庭就会带着灯、祭品,抱着新生的男婴前往祠堂集中。

村中各户男丁家庭和宗族叔伯长辈都到达祠堂后,各户摆放好祭品,仔细做好上灯仪式的准备工作。到巳时(早上9时至11时,由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隆重的上灯仪式。

客家人崇祖敬宗,爱老慈幼。欧蕊荣 摄

各个家庭首先奉上元宝蜡烛香等祭品“敬祖谢天地”,父母抱着新生的男丁依次排成一队拜谢天地,然后向列祖列宗祭拜三下,以表尊重,上香后各自向祖宗汇报宗族里添丁的喜讯。再逐一按辈分祭拜长辈,长辈向新生儿派“利是”(即“红包”,祝福孩子健康成长。

随后各户把写有男丁名字的红纸交给尊长,由尊长把男丁的名字按照出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一写进族谱里。尊长还会将新添男丁的名字写在一张大红纸上,张贴在祠堂里,向全宗族分享添丁的喜讯。

上灯仪式正式开始,升灯前,各户将灯点起(当代则改为插上电源,使灯保持明亮,尊长强调长幼有序,按照男丁出生的时间先后,排好上灯顺序,然后按顺序把各户家庭带来的灯正式悬挂于祠堂的上厅、祖宗灵牌的前方。

鹤城客家上灯习俗已有250多年历史。欧蕊荣 摄

灯先在祠堂挂一个月,向祖宗传达添新丁的喜讯,祈望香火绵延不断,祈求祖先保佑孩子安康。期满后各户男丁家庭将灯自行拿回家中,通常会在家中继续悬挂一年或更长时间。

举行上灯仪式的同时,祠堂内外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醒狮舞动,场面喜庆热闹,大有“一家添丁,全村庆贺”的气氛。新添男丁的家庭还会带上祭品和男丁到附近的社公(在客家人心中,社公被认为是主持一方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的神进行祭拜并告知其新添男丁。

在客家文化里,举行上灯仪式后,男丁就正式成为宗族的成员了。到午时中午11时至下午1时,各户会摆上酒席,盛情款待宴请村民和亲朋好友。有些仪式隆重的村社,如禾谷田心村,安排的酒席甚至多达100多围。

参加上灯仪式的既有本村的亲朋好友,也不乏从外地赶回来的乡亲。一家添丁,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都前来贺喜,共济一堂,向添丁家庭表达美好的祝福。如果是移居外地的客家人,也会在添丁后会特意回到家乡举行上灯仪式。

一家添丁,全村出动。欧蕊荣 摄

客家人具有浓厚的崇祖敬宗思想。在客家宗族里,凡是男丁都要举行上灯仪式,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即使部分村落没有祠堂,添丁的家庭也会在家中的祖宗牌位前点灯。同时上灯仪式讲究“成双成对”,如果当年只有一名新添男丁,就不进行上灯,会留待第二年再与其他新丁一起举行上灯仪式。

上灯习俗是新丁进入本宗族大家庭的一个重要仪式,被认为是客家人一个重要的人生礼仪,也是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崇敬祖先的传统。通过上灯,祈求子嗣繁盛,强化宗族意识,维系了宗族内部的团结。

【整理】南方日报记者 任龙

【资料来源】鹤山市文化馆 鹤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辑 李衡昌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