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一把手访谈 | 水口:当好“排头兵”,力争两年工业产值翻倍

惠城发布
2022-12-17 16:43
+订阅

开栏语:

凝聚共识鼓人心,见行见效抓落实。当前,惠城区引导全区党员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深学笃用、真抓实干,坚定不移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惠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即日起开设“奋力建设一流中心区”专栏,围绕打造实力惠城、品质惠城、幸福惠城、平安惠城“四个惠城”,奋力建设一流中心区,深入一线走访,谈思路、话举措、谋发展。敬请垂注。

塔吊高耸、机械轰鸣、焊花飞溅……在惠城区水口街道,冬日寒潮抵不过其发展的阵阵热浪,高盛·西湖智谷、中南高科、天宝智能等重点项目建设正酣,工业投资、规上工业产值等多项经济指标逆势上扬。聚焦实体经济、坚持制造业当家,水口街道正全力奏响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行曲”。

“我们将紧紧围绕主导产业,把项目招引、项目建设、项目突破作为全域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积蓄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后劲,打造工业经济新增长极。”水口街道党工委书记朱伟方表示,力争在未来2年内工业产值翻倍,达到500亿元,助力惠城加快步伐建设一流中心区。

园区建设捷报频传,经济指标逆势上扬

作为工业重镇,一直以来,水口街道是惠城区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产业经济的“排头兵”。

2019年12月,惠州吹响“丰”字交通主框架的建设号角,主干道1号公路贯穿水口街道,进一步拉开区域发展大格局;2020年起,惠城积极推动东江湾产业园建设,重点在水口、马安片区规划30平方公里核心区,其中水口街道约占25平方公里。

多重机遇与优势叠加之下,信利康乐创城、高盛智谷、中南高科、TCL一期等重大项目的先后进驻,大数据和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等产业集群在水口加速形成。统计数据显示,水口街道现有各类工业企业468家,规上工业企业151家,其中企业产值10亿元以上5家,5亿元以上7家,1亿元以上约40家,实体经济发展占据全区“C位”。

乘着东江湾产业园如火如荼发展的“东风”,目前,该园区水口片区已引进39宗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13亿元,预计全面投产后年产值约500亿元,年创税收约21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3宗,计划总投资约134亿元,预计年产值约373亿元;已竣工未投产项目4宗,计划总投资约3.6亿元,预计全面投产后年产值约5.5亿元;正在办理相关手续未动工项目7宗,计划总投资约23亿元,预计年产值约32亿元;已投产项目15宗,其中合升智能装备项目一期、西顿照明、恒昌盛、创易纺织、沃尔核材、雄韬为2022年新投产项目。

项目建设的强势拉动下,水口街道今年以来各项主要任务指标逆势上扬,经济运行总体稳中向好:全年GDP预计完成107.4亿元,比增4.58%;规上工业产值250.6亿元,比增4%;固定资产投资74.03亿元,比增18.32%;工业投资53.79亿元,比增55.91%。其中,工业投资表现突出,以第三季度为例,在信利康、中南高科、高盛·西湖智谷等重点项目带动下,增长速度提升至三位数,占全区工业投资比重不断扩大,达到46.05%,比全区增速高69.6个百分点,成为全区工业投资的主力军。

土地收储提质增效,项目建设成果丰硕

一个个大项目落户、建设、投产,为水口经济发展谱写新篇章。牢牢把握“五抓”(抓经济指标、抓园区建设、抓土地收储、抓市政设施、抓企业服务)见实效,水口街道持续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能、增动能、提效能。

——在路网构建中优化产业布局。当前,惠州市1号公路主线、支线(水口段)、东江湾产业园及基础设施道路、江滨路、鹅城大桥、鹿江路北侧道路、惠泽大道、人民路、江东1号路升级改造等重大市政项目在水口街道同步启动;群众盼望已久的民心工程——合生大道机场路有望年底通车。通过升级产业园道路交通设施,打通打顺产业园核心区与市政主干道的通道,水口街道空间布局不断拓展,产业项目持续带动,优质大项目纷至沓来。目前在谈项目共30宗,其中已过招商联席会的准入项目22宗(2022年过会11宗),预计投资总额约124亿元,年产值约176亿元。

——在土地收储中拓宽发展空间。为腾挪发展空间,集聚更强劲动能,水口街道土地收储工作“披星戴月”。截至目前,东江湾产业园水口片已发征地公告的项目共13宗,总征收面积12412亩,已签约土地8712亩。其中,东江湾产业园基础配套设施工程项目已完成交地97%,惠州湾(惠霞)高速公路项目土地已全部完成签约。

——在服务企业中护航项目建设。水口街道强化服务意识和要素保障,以“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服务精神,力促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力争进驻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一方面紧扣新时代企业发展需求,打造一支服务企业的“专家队伍”,就项目办理审批流程、安全、环保、税务、法律等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培训,提高队伍的综合能力和服务素养;另一方面提高“保姆式”“管家式”服务,将“企业上门寻求服务”变成“主动上门提供服务”,2022年班子成员带队开展企业调研36次、经济服务团队走访服务企业158家次,为企业解决困难76宗。

“为助力重大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我们在高盛智谷、天宝智能、中南高科等重点在建项目成立联合党委。”朱伟方说,通过“把支部建在项目上,把党旗插在工地上”,加快解决各种困难,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对话水口街道党工委书记朱伟方

记者:作为惠城区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产业经济的“排头兵”,水口街道在实体经济发展上有哪些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

朱伟方:地处东江湾产业园核心区,水口街道工业产业发展优势愈发明显,实体经济发展进入了大有可为、提质进阶、跨越蝶变的“黄金”时期。在未来的发展征程中,我们将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四个惠城’奋力建设一流中心区”目标,理思路定方向,抓落实促发展。

整装再出发,扬帆立潮头。我们将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牢固树立并持续深化“市区一体”理念,抢抓“丰”字交通主框架、东江湾产业园等千载难逢的机遇,紧紧围绕主导产业,紧盯省市区重大战略规划布局,把项目招引、项目建设、项目突破作为全域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积蓄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后劲,打造工业经济新增长极,力争在未来2年内工业产值翻倍,达到500亿元。

记者:水口街道将如何进一步用“奋斗指数”换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朱伟方:积蓄新动能,拓展新空间。我们将在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相互协调提升上发力,以工业产业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商旅融合等为切入口,注重资源整合,注重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根据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客观规律,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同时,提高城市发展能级,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借助区委、区政府给予的最坚强后盾和最有力支撑,水口街道积极谋划实施社会治理提升“三大行动”,以道路交通优化、社会治安整治、市容环境提升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通过精准化实施好一批党建惠民项目,用心用情用力守护水口平安、和谐,全面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全面助力惠城加快步伐建设一流中心区。

来源:南方+(记者卢慧 通讯员周文媚 彭丰鹏),转载请注明。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