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经济工作怎么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样定调|经济粤评

经济粤评
+订阅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的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梳理会议内容,粤评君认为三个方面的表述值得重点关注。

其一,信心很重要。会议罕见三次提及“信心”,而且放在非常重要的全局位置。

此次会议对平台经济赋予很高期望,强调房地产要向新发展模式过渡,民营经济有望迎来更多发展空间。

其二,“稳”是题眼。和去年相比,“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八个字的总方针没有变。疫情三年,对经济和民生造成不小影响,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还要“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其三,改革在路上。此次会议特别提出“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更多改革举措有望加快出台。

宏观经济政策怎么调?

降准、降息有望择机推出

与去年相比,此次会议强调“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首次提出“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

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怎么理解?

从可持续角度,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放缓,同时为了稳经济,财政支出保持一定强度,加上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我国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

不少地方政府财政面临较大压力,放眼明年,财政可持续被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从债务角度,专项债投资是支出侧的积极财政政策。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带来了政府投资力度,通过发挥投资撬动作用,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今年前11个月,我国地方债共发行7.26万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4.0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粤评君认为,考虑到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明年专项债发行规模不会显著增长,但仍在高位,预计将在3万亿元以上。一方面要继续加快有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保持可控;另一方面要优化资金投向,提高使用绩效,用好专项债。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与近些年货币政策“松紧适度”“合理适度”“灵活适度”的提法截然不同。“预计明年货币政策力度将会加大,降准、降息等总量政策将会择机推出,各种结构性政策工具也有望加量。”

秦农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重点在“精准”和“有力”两个方面下功夫,“精准”,就要突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定向“输血”,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有力”,应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继续向市场发出稳增长、扩内需的明确信号。

如何恢复活力?

平台经济有望大显身手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尽快恢复经济活力,既是关注焦点,也是此次会议的关键,“扩内需”更是成为重中之重。

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五项重点工作的第一个,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在投资方面,要发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作用,从而“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国内需求不足是重要原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表示,从欧美国家看,疫情背景下的经济复苏,需求侧复苏往往快于供给侧,而我国供给侧恢复快于需求侧。近期欧美经济衰退风险加大,外需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趋于弱化,在这种形势下“要尽快引导经济重回正常增长区间,扩内需是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还特别点出要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重点领域消费。“这意味着,上述领域在未来若干年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对扩内需、稳经济可以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张永军说。

恢复经济活力,不仅要靠需求侧,还要靠供给侧。

此前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和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和以往相比,此次会议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放在重要位置,表述也更为具体。

传统产业企业数量多、整体规模大、分量重,但往往存在企业集聚度低、竞争力弱、生产效率较低等问题。对此,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今年则进一步提出“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资本密集型工业与高技术工业都是工业体系和实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只有在完备的产业基础之上,新的技术系统如5G、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智能制造等才能真正发展起来,产生出经济价值。”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表示。

在自主创新方面,会议强调,既要“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也要“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近年来,平台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也产生了一些不公平竞争等乱象,对此,相应政策也随之跟进,2018年开始推动反垄断执法再到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再到今年5月提出“尽快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脉络清晰可见。

沿此方向,此次会议对平台经济赋予更高期望,提出“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粤评君认为,这意味着,整改后的平台经济有望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信心从何而来?

要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

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如何提振市场信心,关乎全局。

粤评君注意到,此次会议特别强调,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从具体表述看,此次会议有两个地方特别值得关注。

其一,是对“两个毫不动摇”了进一步强调。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表述更加坚决、明确,特别提出“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

具体内容上,一方面国企要“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这无疑是在去年提出“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基础上更进一步;另一方面,要“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会议还特别强调,要“注重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尊重市场规律”,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这对稳定市场预期无疑非常及时且关键。

其二,是对“扩大开放”有了新表述。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更多集中在制造业等领域,在服务业开放方面仍有巨大空间。会议强调“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

疫情下境内外人员流动不便,对各地吸引外资、做好外贸产生负面影响,此次会议有针对性提出“要为外商来华从事贸易投资洽谈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更可见我国坚持扩大开放的决心。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区域三室副主任李晓琳表示,会议再次明确了我国始终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搞闭起国门的“小圈子”,而是要通过制度型开放在规则、规制上实现更大突破,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更深层次参与全球分工,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的话语权,将国际与国内循环紧密联系在一起。

如何防风险?

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过渡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继续是明年经济工作的核心词。稳住才能发展,稳住才有机遇。

如何稳?关键在于防风险。

相比去年,此次强调,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说到防风险,房地产不可不提。

今年会议将防风险、保民生作为房地产工作的主题和重点。

“要在房地产领域贯彻‘底线思维’”。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确保能交楼,避免大面积烂尾造成民生问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地产债务风险不会蔓延。

此次会议还鲜有地提出“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

“以前是很少在重大会议上提开发主体,说明头部房企防风险是突出问题,未来需要更多有效政策去改善。”广东省房协土地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赵卓文表示。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地产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今年进一步提出要“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粤评君认为,这意味着新发展模式的顶层设计已经成形,正在进入推动落地的新阶段。

“新发展模式”将有何特点?

“我认为新模式,从供给侧来说是租购并举,保租房、长租房;从群体讲则是新市民为主;从模式上讲,要告别土地依赖,告别‘三高’。”李宇嘉表示,此次会议预示着房地产管理的基调已转向全面稳定、复苏市场和需求,这是疫情后一揽子纾困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大内需、构建内循环的重要一环。


【主笔】王彪 唐柳雯 张子俊 肖文舸

【策划】王溪勇 黄应来

【出品】南方经济智库

编辑 张会玲 甘韵矶
校对 谢日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