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练习书法。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走进梅县区扶外小学,校园内随处可见书法元素,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近年来,梅县区扶外小学在不断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重视书法特色教育,通过传统书法教育提升学生品性修养,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
课堂教学是书法教育的主阵地,梅县区扶外小学实行“1+2+1”的书法教学模式(即:每周上1节书法课、2节书法午练课、1节素质拓展课),给学生传授书法知识、训练书写技能、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我们通过对本校老师进行培训,同时外聘书法老师来解决师资问题,还和梅州市硬笔书法协会合作,确保书法课程顺利开设。”校长吴海燕说,对学生因材施教,每个年级的授课重点以及培养方向都不一样。
为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与积极性,梅县区扶外小学对学生写字质量实行“六个一”动态管理:即每周上交一张书法作业给老师批改;每周对写字作业进行一次评比,优秀作品在班级门口展板中展示;每个月在学校书画作品长廊中展出各年级的优秀作品;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科优秀作业评比展;每年举行一次“百人书法大赛”和一次“师生书画艺术作品展”。
同时,梅县区扶外小学还打造了书法专用教室、书画园、书法作品展示栏,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书法、练习书法、欣赏书法的场所。“通过介绍书法基础知识和优秀作品展示,让学生随处可见书法艺术之美。”吴海燕告诉记者,在推进书法教育时,学校以“传承翰墨弘国粹,书法育人塑品格”为目标,以抓好学生“写字功”为基础,以德育渗透为特色,把 “一笔一划写字,一言一行立德”的教育理念融入书法教学和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梅县区扶外小学先后被评为“梅州市艺术特色学校(书法)”“广东省艺术特色教育学校(书法、山歌)”“第二批广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近两年约有105名学生的书法作品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5人、省级奖项34人、市级奖项12人。“书法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方能行稳致远。”吴海燕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以书法育人引领学校文化内涵发展,提高学生品德和素质,传承经典文化。
本报记者:吴丽伶 文/图
编辑:廖玉芳
审核:黄宝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