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湛江市教育局公布第四届湛江市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大赛结果,廉江市有两名心理教师获奖。其中,来自廉江市第三中学的穆华获初中组一等奖,来自廉江市第二中学的杨庆霖获高中组二等奖。
穆华、杨庆霖是廉江市心理健康辅导站的成员。从2004年开始,廉江市陆续招聘专职心理老师。2019年8月12日,廉江市心理健康辅导站成立,十余名心理教师组成志愿团队,轮流值班提供公益性咨询服务,同时开展“送课下乡”“心理教育进社区”等心理教育宣传活动。经过多年的教育普及,学生、家长从不愿承认、抗拒咨询到主动咨询沟通,心理咨询接受度、普及度越来越高。
廉江市心理健康辅导站。
寓教于乐
培养“全员心愈人”
廉江市第三中学近千名初三学生齐聚操场,几十人为一组手拉手围坐一圈,每人握住麻绳的一部分围成一个圆,在学校心理老师的指令下,所有人同步向上抬起手、向下落下,或快速顺时针、逆时针摇晃手臂,麻绳在整齐划一的动作下形成一个个波动的同心圆。
这是继2021年廉江市第三中学初一级“动力绳圈”心理拓展课取得不错反响后,学校再一次组建初三级学生参加这场户外心理教学,通过这场活动,学生们可以增强在团队中的价值感以及协作能力。
“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不同,心理课大多是团体活动课,寓教于乐才能走进学生心里。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心理老师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特别是对于刚毕业的心理老师,不能局限于大学书本上的知识,需要加强学习和实践。”杨庆霖介绍,除户外拓展活动外,还有校园心理剧、心理文化节、校园心理刊物、心理社团等形式的心理教学。
充满趣味性的心理活动课程更容易让孩子打开心扉,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全员心愈人”,让学生家长从单纯的接收知识到学会利用知识成为彼此身边的心理老师,可以让心理健康意识更深入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青少年对社会的理解比较懵懂,有来自家庭、学习、情感等多方面的烦恼,家长需要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多的陪伴、关爱和理解,同学和老师相处的时间最多,可以更及时地提供帮助。”杨庆霖说,从班主任到学生家长,从班干部、宿舍长到学生自身,青少年生活所接触的各种角色,均成为“心愈人”的培训对象。
送课下乡
让心理教育“走出去”
2004年,刚刚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穆华受聘来到廉江第三中学担任心理老师,成为廉江市第一位专职心理老师,如今,穆华已成为廉江市心理健康辅导站的负责人,带领十余名心理老师组成志愿团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廉江市心理健康辅导站于2019年成立,通过面询、授课、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内设心理咨询室、沙盘游戏室、宣泄室、心理阅读区等功能场所,为廉江市未成年人提供一个诉说心声、疏导情绪、释放压力的爱心平台,截至目前,已有近300人接受面询辅导。
“高中生主要存在学习压力和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初中生则更多出于电子产品和逆反心理的影响。”穆华介绍,心理辅导站每天都有家长通过电话、网络预约,带自己的孩子前来咨询。“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善,学生家长们逐渐褪去‘病耻感’,主动和专业老师沟通。”穆华说。
但学生家长们愿意“走进来”还不够,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走出去”,这个由十余名廉江市心理老师组建的志愿团队,利用周末、寒暑假等空闲时间,开展送课下乡、社区活动、关爱留守儿童等公益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预防大过治疗,心理知识宣传普及很重要。进站咨询的人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人将自己的心理问题藏在心里,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身边的亲人朋友缺乏专业知识,也不知如何提供帮助。”穆华介绍,接下来,他会将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转换成课题,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加大在心理教育资源缺乏的乡镇、社区的宣传力度,开展心理知识普及活动,去帮助更多遇到困惑、有心理障碍的人。
【撰文/摄影】胡梦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