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化州市同庆镇正式被评为全国性第二阶段“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践区”

化州教育
+订阅

近日,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中国关工委事业发展中心联合印发了《关于同意广东省茂名市直属学校、化州市同庆镇和东莞市道滘镇成为第二阶段“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践区”的决定》,其中,化州同庆镇创建工作符合“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践区”的相关要求,被正式评为全国性第二阶段(2019-2022年)“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践区”。

据悉,2017年12月,化州市同庆镇被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确定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经过4年多的不懈努力,化州市教育系统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改革,推进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持续向纵深发展。目前,同庆镇内26所中小学和中心幼儿园实现了100%设立家长学校、100%成立家委会、100%成立家长志愿者协会,学校100%参与“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创建工作。其中,同庆镇中心小学获评茂名市优秀家长学校。

 

积极推动“家校联动”工作

自2016年始,化州市在粤西地区率先铺开“家校联动”工作,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100%参与创建家长学校,有15所学校参与创建茂名市优秀家长学校,组织建立家长学校教员队伍,组织家长学员参与学校教研、后勤服务、日常管理,组织开展各种家校联动活动,开展课题研究,多项课题获化州市、茂名市奖项。其中,同庆镇家校联动工作最为亮眼,作为化州市“家校联动”工作的示范,率先纳入“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创建工作。

重点抓队伍建设,教研培训同发力

化州市教育局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强化教研。以家长学校中心教研组为主,通过开展教学研讨、校长论坛、听课评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二是以评促教。开展“父母课堂”优质课例评选和公开课观摩活动,以评比促提高。三是全员培训。邀请专家对全镇教师分期分批全员培训,解读政策,分析案例。五年以来,同庆镇共培训教师2200余人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00%接受了3次以上的全员培训。多名教师与多所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省、市级奖项,多项课题通过省、市立项,为实验区工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分类指导,“一校一品”创特色

根据农村学校的特点,同庆镇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为依据,以《父母课堂》为主修教材,以“案例教学”为课堂主线,将26所学校划分为初中片、镇区小学片、乡村小学片,实施分类指导。初中片、镇区小学片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教学组织者;乡村小学片以高、低年级为单位,以教研组为教学组织者,打造了富有特色、内涵丰富、长幼相宜、学教互融的“父母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自从同庆镇着力开展家长学校工作以来,同庆镇各学校着力打造“一校一品”,鼓励各学校创出自己的特色。同庆中学的“指导家长自学材料”、同庆镇中心小学的“案例教学与分析”、同庆小学的“以片为盟,乡村小学家长合作课堂”特色教学经验等,受到家长的欢迎和各级领导的肯定。

开展“党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

据悉,化州市率先制定实施了《化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党组织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方案》,把“党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我市教育三大党建特色品牌项目之一来狠抓落实。家长学校实验区通过党建引领、部门协作、群众参与、家校共育,率先铺开“家校联动”、积极推动“村校共建”、全力构建“党建+关爱留守儿童”的坚强堡垒。

此次实验区创建是既是对学校家长学校工作的一次细致梳理和总结,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下一步,化州市教育系统将强化担当,齐驱并进,打造我市规范化家长学校“升级版”。一是推进规范化家长学校齐驱并进,促进城乡、校际间均衡发展;二是继续采取“规范+特色”的发展策略,在校本教材、特色活动、精品项目等方面争创家庭教育化州特色,推动我市规范化家长学校“提质升级”;三是将此实验区作为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契机,推动化州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化州市教育局德育股供稿 作者:吴春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