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委大院》里我们该看到什么?

南方杂志

“梅晓歌”,这个出自电视剧《县委大院》里的名字,这几天通过电视荧幕,变得家喻户晓。如果转化视角来看这部热播剧,它更是一部现实剧,将视角投向了基层干部的工作日常,不掩饰、不回避、不美化改革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现的都是现实中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事。从拆迁安置到环境治理,从招商引资到旧城改造,这些表现出的县级基层现实,让这部剧自播出以来,好评如潮,收视率一路高歌猛进。

图片来源:《县委大院》剧照

图片来源:《县委大院》剧照

从目前已播放的剧情来看,光明县发展可谓困难重重,而这些困难又真真实实映照着中国千万县城改革发展、城镇化建设历程。但无论多么困难,剧中的基层干部都能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充分彰显出共产党员本色。梅晓歌上任伊始就面临着拆迁难题处理,艾鲜枝一句“查税”就直接让“钉子户”露出破绽,乔胜利面对“钉子户”心平气和陪他下棋,李保平酒后吐真言直斥经历的形式主义之苦······这一幕幕让我们看到了一幅鲜活的基层党员干部群像。这些群像背后,更映衬出党群同心、群策群力共创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基层治理画卷。

“领导干部到底是不是真的为群众着想,为老百姓办事的能力又怎么样”。剧中“钉子户”老邱的这一问,在基层治理和与人民群众打交道过程中,可以说是党员干部绕不开的话题,是必须答好的一道考题。如何作答,答案在哪儿?剧中其实也给出了启示,那就是要“做群众的贴心人”。“做群众的贴心人”,这句来自剧中光明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县委书记说的一句话,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委书记提出的四项要求之一。

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必须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到身入群众、心入群众。要像剧中的梅晓歌、艾鲜枝一样,多去群众中走一走、看一看。既能在城市街头喝得下“羊肉汤”,又能在群众家里吃得下“手擀面”,能做到在街头巷尾、在群众家中,接住群众递过来的灰板凳、大碗茶,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找出来,办起来。迁坟动员会上,向人民群众弯下腰的真情流露,没有“官架子”,才能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才能成为人民群众的“自家人”。也只有这样与人民同心,人民群众才愿意听你讲,愿意跟着一起干。

做事要与人民同心,才能守住民心。面对拆迁、环保等基层治理难题,党员干部要将心比心,要设身处地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来多看问题,多出好政策。面对迁坟难题,剧中信访局局长郝东风不顾家人反对率先签下迁坟协议,其他群众也就跟着签了;面对拆迁难题,剧中光明县委老书记周良顺带头拆除了自家,“钉子户”老邱从电视上看到后马上就决定搬家。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不仅使得剧中充满人情味,更让我们看到了如何才能守住民心。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员干部只有始终与人民同心,积极主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起到以点带面、以上率下的作用,才能更好地赢得民心。

知民愿、守民心,更要解民忧。做事要与人民同心,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真真实实做实事,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给受伤的拆迁户领药缴费,奶牛交易市场公开赔付上当受骗的群众,面对退休医生集体上访问题,动员妇联干部上门做拆迁思想工作,把群众放在心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办理,群众也才会把你放在心上。光明县的改革发展,事关千家万户的切实利益,烦心事、麻烦事肯定少不了。但剧中的基层党员干部,面对群众诉求精准施策,诠释坚守初心,面对困难重重不畏艰险,彰显牢记使命。面对民忧,只有做实做细民生清单,才能做大做好“幸福账单”。

践行“做事要与人民同心”的重要理念,《县委大院》这部剧告诉我们,要杜绝形式主义,多施惠民之策,多行便民之举。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就是要敢担当、敢尽责,就是要多担当、多尽责。尤其是当下,我国疫情防控正进入新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根据民生实际需求的具体变化,及时化解民众的担忧,最大限度满足民众的求医用药等诉求。党员干部要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行动,来让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更安心、更安逸。

奋进新征程,我们相信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铿锵步伐。我们也相信剧中的光明县定会迎来光明的发展前景,迎来更美好的生活。为什么敢这么笃定,答案或许就藏在梅晓歌书记的台词里:“光明县的发展那是一部长剧,我们每个人出场的时间其实很短,但只要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光明未来的繁荣必定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

【文李育蒙

【本文责编林若川

【供稿单位】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频道编辑】莫群 林琳

【文字校对】潘经春

【值班主编】林若川 刘树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莫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