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华街道: 定制“互联网+社区”服务平台,实现社会服务精益化管理

南方+ 记者


坊趣社区服务平台是聚焦于梅华街道社区治理与服务的综合型平台,面对基层社会治理中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化运营以及社会组织项目管控监测、资源链接、社会参与程度量化难等诸多方面的课题,以梅华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参与为蓝本,结合基层治理实际量身定制“互联网+社区”新型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信息化技术手段,依托微信等互联网开放平台,面向广大社区居民、社区管理者、社区商家、服务机构,打造新时代的社区服务模式。

通过近1年的持续开发升级,坊趣社区服务平台由社会组织在翠前、鸿运等多个社区实践,帮助社区轻松实现居民自组织管理、社会组织管理及社区活动管理、场地预约在线化和规范化,有效推动社区商家、服务机构参与社区服务,吸引更多的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到社区多元治理氛围之中,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有力保障。

坊趣社区服务平台正打造新时代的社区服务模式。

入驻社会组织运营智能化

坊趣平台可以通过“团队管理、活动管理、时间银行、积分兑换”四个板块帮助社区社会组织实现自我组建、自我服务、自我提升、自我造血。团队管理主要功能是在线建立团队、招募成员;活动管理在线发起活动,接受报名,实现线下组织、线上管理,彻底弥补社区社会组织(自组织)痕迹管理能力不足的现象。

2022年6月,梅华街道翠前社区引入社会组织入驻坊趣平台,将承接的“民生微实事”服务项目通过平台进行活动人员招募、宣传等,极大提升工作效率,扩展服务活动的知晓度。7月份平台发布“点亮微心愿”活动,迅速得到居民的响应并提供微心愿爱心物资,线上线下结合,首先实现服务的精准对接,其次解决“服务人次”和“服务人数”的精准管理问题,改善“服务人数、整体活动数量、活动数量变化”由手工填写到在线管控的问题,直接提升管理效能。

梅华街道在平台开发升级过程中,侧重落实”党建引领、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科技支撑、法治保障”社会治理格局中的“科技支撑”,在服务过程中搭载“互联网+社会服务”创新模式,为社区“赋能”,促使更多社会成员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其特色明显:“老少咸宜、科技赋能、全面高效、激励引导、人人参与、社交宣传”。

服务信息宣传互动实时化

坊趣平台中的服务信息图文并茂、清晰明了。图片与生成的二维码相结合,即可以制作集招募、宣传于一体的海报,通过网络平台、小程序、微信群,朋友圈等形式,发布生成的海报就可以进行人员招募,在招募的过程中对项目、服务内容也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平台以梅华街道社会治理过程中的社区服务等诸多场景实现人性化设计、开发“时间银行、爱心商城、积分兑换、场所预订、活动管理、团队管理、社区治理”等12项服务功能,实现居民“自主、自助”多个友好场景,促进多元化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居委会、社区自组织、社会组织、爱心商家、热心居民各自在平台上都有参与数据痕迹,真正见证了线上线下的“五社联动”,对今后开展资源共享等方面打开了线上“一扇窗”,促进“五社联动”用数据说话。

其次,坊趣平台服务宣传时效性强。在服务开展的同时,组织者可以将活动现场情况上传到坊趣平台,参与者也能通过平台及时反馈参加活动的意见或收获,通过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服务现场最真实的情况,这对活动或项目来说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此外,平台入驻的社会组织越来越多,从最初的2家增加到16家,逐步成为街道社会组织的枢纽平台。

社区服务平台监管精益化

梅华街道持续做精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关键指标”,以社会组织枢纽平台作为监管方做好“数据维护”,同时做好网络安全工作,多维度了解居民参与社区服务、治理情况,逐步建立起居民社区参与行动观察的“关键指标群”。

目前,坊趣平台作为监管方做好“数据维护”,通过后台定期收集已经开展的活动信息,对于服务活动的边界、活动在社区的覆盖率、社区的活跃度等进行有效分析,多维度了解居民参与社区服务、治理情况等,对于精益化管理和提升购买服务项目的成效提供实证,逐步逐步构建起以数据为重要参考的社会治理指标群。

同时,平台开发者正在进一步升级项目监测管理和场所预订使用的模块,促使后台综合信息监测管理有效有价值。接下来,坊趣平台也将持续开发基于社会服务项目管理的功能,为提升梅华街道社会服务精益化管理提供借鉴参考。

专家点评:

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的参与既是实现社区基层治理绩效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对社区治理能力尤其是不同主体间利益诉求整合协调能力的挑战。如何有序调动社区居民、商家和社区社会组织推动社区建设是当下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香洲区梅华街道开发和应用的坊趣平台是技术赋能多元主体整合协调参与社区治理的经典案例。

通过定制一个功能集成化、技术智能化、应用场景化、效果可视化的“互联网+社区”新型服务体系,实现了社区治理中的多主体有序实时参与,既放大了社会组织自身的服务优势,又激发了居民和其他行动主体的参与热情,提升了社区服务项目的效率,实现了社区服务平台监管的精益化,真正实现了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

项目虽然具有较强的实践与推广价值,但也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第一,现有平台的12个主要服务功能更多是基于设计者视角开发,未来可以依托参与者的反馈更多挖掘社区居民和其他使用者视角的需求;第二,平台需要APP或小程序的支撑,对于使用者的智能设备应用能力会有一定要求,未来应考虑适老化的设计理念,让社区居民可以无障碍的应用平台。

(果佳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整理】谢静怡 黄天儒

【统筹】梁涵

编辑 叶铮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