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治,七分养
中医说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医生和药物固然起到关键作用,但在后期的恢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则比较少。身体的恢复更多依赖于自我调养,也就是自我修复的过程。所以古语有云:三分治,七分养!今天,我们就从中医的角度来探讨这句话的含义。
《黄帝内经》中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说的就是人体自己的恢复能力,只要我们保持适合的身体状态,疾病是可以和身体达到平衡的。也正如现代医学认识到的人体的自愈系统,这包括了免疫力、排异能力、修复能力、内分泌调节能力、应激能力等等。
当人感到不适或生病时,身体可以敏感地捕捉到人体异常信号,马上调整人体的各种功能,并及时调动我们的自愈系统,进行自我“用药”,从而达到恢复的目的;相反,如果人体的这种修复能力遭到彻底破坏,即使华佗再世,也不可能有效果,也即所谓的“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医生治病,特别是慢性病,只有激发和扶持了机体的自愈力,效果才明显。最终治好疾病的,不单是药,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上工治未病”,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最高明的治疗手段应是通过修复人体的自愈平衡,来达到人体的自我痊愈能力。因此,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改善疾病的症状,更重要的是帮助人体恢复自愈能力。
那么,“七分养”究竟养些什么?
心情
中医所说致病有外感、有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内伤是非常影响我们的免疫力,我们的心境不要只被七情六欲充满。心境保持平和,少欲无为,才能身心自在。
营养
营养在中医里也叫做”水谷精微”,意思是食物消化后能被人体吸收的、对人体有益的精华部分。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所以营养对身体很重要,而对于慢性病人体尤其重要,但营养要注意均衡适量。
运动
心要静,身要动。身体不要久坐、久卧,运动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度。人生志在参与,享受参与之乐,不强求结果,不要背着沉重包袱劳碌一生。但运动需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及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劳逸结合
体力劳动可以强健我们的体魄,休息则可以使我们从疲惫中恢复,特别生病后适当的休息可以减少消耗。顺从四季,“春长夏发秋收冬藏”有规律的生活,才能内外调和。
形态
站如松,坐如钟。不要自作病相,没人愿意同情你。穿着要整齐清洁,给人以健康的形象。形体的健康不在于你有多富有,而是精神上令人振奋,人在烦恼的时候身体也会变得沉重,所以要学会放松。
中医调理
中医最大的优点,在于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人是生活在自然中的人,疾病是人体平衡的紊乱,主张早期预防,早在几千年前《黄帝内经》就倡导:“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中医常用的体质辨识及养生导引术,就是要了解每个人的特点,加以正确的辨治。
生病当然得去看医生,但很多病光靠医药治疗是很难治愈或取得理想疗效的,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生活方式疾病,以及老年退行性疾病等。因此,治疗过程中,在进行“三分治”的同时,应认真进行“七分养”,才会提高疗效,取得单纯治疗所不能取得的效果。但如果是一些急症重症,“三分治疗”是先要挽救生命为主,手术、呼吸机等现代医学介入是非常有必要的。
新冠肺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虽然目前病毒毒力已明显下降,但对老年人的危害仍不可小觑。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我们提高自己的抵抗力,病毒感染是可以预防的。日常做到心情愉悦、营养均衡、强健体魄、劳逸结合,加以中医的调理,就是最重要的自我保护手段。
☞
温馨提示
新冠期间,我院中医科结合国家、省市新冠指南,制定了一系统新冠预防治疗方,如防疫外用方、花医一号方、花医二号方,运用高风险患者数千人次及医院防疫人员预防,取得良好效果,欢迎广大群众按需前来我院咨询。
图片:中医科(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字:廖小明
编辑:梁嘉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